也許有人會問,「創意」、發散思維太高大上了,那應該是藝術家、設計師等專屬人士的特長吧。嗯,你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今天所要說的「創意」是更大的一個概念。

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說,你是否會抱怨每天幾乎過得都一樣、沒有新意。或者說,遇到一個問題或事情,你只能想到一兩個辦法,常常鑽了牛角尖?!

其實,如果你能關注自己沒有「創意」這個點,就已經是很大的進步(心理學上叫「覺察」)。《道德經》上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NLP前提假設說:凡事必有至少三種解決辦法。如果有「創意」了,你的「想法」也就多了,反過來指導行動,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不是也多了呢。

NLP可能對大部分人來說跨界較大,上面那條前提假設通俗點講就是——凡事如果你能想到至少三種解決辦法,就能想出四種、五種,甚至更多。如果你只能想到一種或兩種,說明你的想像力是不夠的

因此,當你開始關注「創意」了,當然是一個新的開始。可是,作為普通人,我們怎麼可以增強這方面的能力呢?

很多人在開始試圖改變自己的時候都是意氣風發,但是三分鐘熱度過後呢(去看看有多少四六級辭彙只翻到C,有多少系列網路課程只看了前幾集,還有多少人在學習樂器的時候在學了基本指法後就再也學不下去了),其實是目標設太大了。所以,我覺得你真的要在自身「創意」上來點改變的話,堅持做好以下兩個小練習就達到了初步的目標。

方法一:對每天的事物進行分類。

這鐘分類練習是有意識的,分為兩種:一種是設立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比如,打開家裡的冰箱,把冰箱裏的所有物品進行分類,而且要一邊畫圖一邊分(如下圖)。這個標準盡量做到每天不一樣,今天按照「能不能喫」分類,明天按照「需不需要煮」分類,等等。這個標準實質上不是標準,儘管發揮你的想像力,分!

按照「能不能喫」分類按照「需不需要煮」分類

另一種是事先設定分類的種類數,然後往裡填東西。如今天按三類分,有上中下,好中差,生冷熟,中發白,剪刀石頭布;明天按四類分,有東西南北、酸甜苦辣、優良中差、春夏秋冬;後天按五類分,有東西南北中,雞鴨牛羊魚,等等,逐步擴展出去。這種分法也有一定的標準,只是更複雜(比如方位、好壞程度等。而第一種屬於先有標準,基本是分兩類),可分類別更多。

分別按三類、四類、五類來分

每天,你都可以用周圍所見的或任意列出的物品按照上述兩種方式分類。

方法二:由一個事物展開一系列的聯想。比如下圖,從「筆」開始,筆==》學習==》前進==》休息==》睡覺==》牀==》家,一直延展,唯一的要求是不重複。

聯想展開

好啦,有關發散思維的兩個小練習介紹完畢。在此,我必須坦白,這兩個練習不是我原創的,而是來自思維導圖的兩個關鍵基礎技術——聯想開花(brain bloom)和聯想接龍(brain flow)給我的啟發,並形成今天的「想法」。其實,練習「創意」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我最近比較關注的自繪簡筆畫 簡筆畫集中營(1)簡筆畫集中營(2),但對於有些人,那樣的難度可能有點大,說不定你練兩天就放棄了。所以,還是從簡單的開始吧。

最後請注意:別看它簡單,有「用」才「有用」,誰用誰知道,嘿嘿。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