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不是葯神》前段時間在國內的迅速走紅,無疑是因為它戳中了這個社會的痛點,引發起眾人的共鳴。而這樣的痛點,在球鞋圈卻一直存在著。「領導,我...我就是想求求你,別在追查莆田鞋了,行嗎?我裝了三年B,四五千一雙的正版鞋我穿了三年。房子穿沒了,家人被我穿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莆田鞋,你們非說他是假鞋,那鞋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那鞋才賣300塊錢一雙,鞋販子根本沒有賺錢。誰家能不遇見一個ZB佬,你能保證這一輩子不ZB嗎?」

-----《我不是鞋神》

這是來自網路紅文《我不是鞋神》中的一個片段,雖然是根據電影中的情節改編的,但是這段話卻深深的戳中了眾多球鞋玩家的心。在現實生活中,當買鞋的遇到賣鞋的,兩者之間的利益互相受到滿足時,你很難去判斷到底誰對誰錯。

特別是在球鞋文化和街頭文化快速結合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穿知名球鞋。他們買得起一雙兩雙,但是卻抵不住更迭速度飛快的球鞋,以及那高昂的價位。這時候,鞋販子的出現讓他們看到了滿足「虛榮心」的希望,就像《我不是葯神》里程勇的出現一樣,讓很多人看到了生的希望。

我穿了莆田鞋,該怎麼說,我都沒有話講,但是看著這些穿莆田鞋的人,我心裡難過,他們穿不起進口的YEEZY,他們就只能穿假,甚至光腳。不過,我相信今後會越來越好的,希望這一天能早一點到吧。

-----《我不是鞋神》

事實上,所有的利他主義都不過是鞋販子的幌子,他們不是程勇,或者說他們只是剛開始「賣葯」的程勇。當鞋商告訴鞋販子:「你要做一個鞋神」時,鞋販子卻告訴鞋商:「 我不想做什麼鞋神,我只想要賺錢 」。

莆田鞋好不好並沒有你們想的那麼不好,就跟電影里賣jia葯的一樣,如果它沒有效果,質量不好也就不會有那麼多會去買,你們覺得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