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8

記者羅添斌/特稿

海巡署及憲兵指揮部決定編列預算,採購中科院研製的「紅隼」反裝甲火箭彈,這也是繼海軍陸戰隊率先採購同型火箭彈之後,相關部門以具體行動對國造武器系統的有力支持,在相關採購經費挹注之下,相信讓中科院對國造武器系統的後續性能提升計畫,有著更大的信心及動能。

國造武器系統及裝備面臨最大的難關,就是使用者、三軍部隊的信任與否,對於陸海空軍部隊而言,以戰備為目的,最優先採用的還是希望有實戰經驗數據佐證的外國武器系統,對於國造武器系統大多採取觀望,甚至是排斥的態度,也讓國造武器系統從研發、生產,到被三軍部隊接受使用,往往要走上一段好長的道路。

「紅隼」反裝甲火箭彈的量產之路,也面臨這個問題。最早採用紅隼反裝甲火箭彈的是海軍陸戰隊,但第一批採購數量並不多,並以「戰備應急」名義採購,等到使用情形穩定之後,才改為較多數量的正式採購,憲兵指揮部及海巡署則決定在明年起採購。

但需求量最大的還是陸軍。陸軍部隊目前使用的是六六火箭彈,服役年久,經過延壽計畫,數量仍相當龐大;陸軍也曾派員瞭解紅隼反裝甲火箭彈的實彈及戰術測評,但對於未來是否要採購,至今仍未鬆口。

單兵的肩射式反裝甲武器,目前陸軍採用六六火箭彈,海軍陸戰隊採用中科院生產的「紅隼」反裝甲火箭彈,這兩種都可使用後拋棄,具有輕便、機動效能;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的反裝甲武器則為反裝甲飛彈,由於重量較重,「標槍飛彈」一般是由兩人一組進行操作,「拖式二A/二B型」反裝甲飛彈,則是由機甲車輛或由攻擊直升機進行裝載。

在海軍陸戰隊、憲兵指揮部及海巡署相繼採購紅隼反裝甲火箭彈後,相關的採購經費挹注回中科院,對紅隼研發人員可說是極大的激勵,對於後續的性能提升,以及研製更上層樓的反裝甲飛彈,達到與美製標槍、拖式二B反裝甲飛彈具有同等級戰力,將可樂觀期待。

  • 國造紅隼火箭彈性能及採購情形表

    國造紅隼火箭彈性能及採購情形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