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醫保新變化丨取消個人賬戶 新聞 第1張

國家醫療保障局、財政部下發《關於做好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通知規定:實行個人(家庭)賬戶的,應於2020年底前取消,向門診統籌平穩過渡;已取消個人(家庭)賬戶的,不得恢復或變相設置。這一消息,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如何正確理解取消個人(家庭)賬戶?為什麼要取消?取消個人賬戶會影響醫保待遇嗎?

取消個人賬戶

醫保和每個居民、每個家庭息息相關,“個人(家庭)賬戶將於明年年底前取消”這一消息引發了很多人的擔心。比較集中的疑問是,取消個人賬戶會影響醫保待遇嗎?醫保卡還可以到葯店拿葯嗎?有的人甚至把取消個人(家庭)賬戶和取消醫保卡相關聯,擔心卡里的錢會被“清零”。

居民醫保新變化丨取消個人賬戶 新聞 第2張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提醒,這一次《通知》針對的是城鄉居民醫保,城鎮職工醫保不會受到影響。

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就是在醫療保險當中有個人繳費,有單位繳費。醫保個人賬戶是兩大類,一類是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還有一類是城鎮居民的,現在要取消的是城鎮居民的。在2014年以前農村是新農合,城市有城市居民,這是兩個系統。新農合的賬戶因為不是全國統籌,也不是地區統籌,有的地方就為新農合參加者建立了個人或者家庭的個人賬戶,也就是把個人交費的一部分留下來,如果花不了的話在那裡面寄存。但問題是在城鄉合併之後,很少有人有個人賬戶,這是一部分農村居民在新農合裏有。還有極少城市居民也有個人賬戶,裡面的錢都不多,可能幾十塊錢。這個賬戶在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制度當中,已經成為了一個多餘的東西。

個人賬戶取消了,居民的醫保待遇會下降嗎?王國軍指出,無論原來有沒有個人賬戶,未來的醫療保障只會越來越好。

城鄉居民當中的住院統籌已經早就有了,門診統籌還沒有。沒有門診統籌,一些慢性病、高血壓、心臟病,如果不能住院,錢都要自己花。有個人賬戶的可以從裡面支出一部分,但因為裡面錢很少,所以不起大的作用。現在把個人賬戶取消掉,城鄉居民都可以用統籌賬戶來報銷門診費用。也就是說我們交的錢全都進入統籌賬戶,國家財政補貼的錢也都進了統籌賬戶,就像所有的人用一個大的基金。個人沒有賬戶了,但保障不會降低,這個錢還是原來的那些錢。不能住院的長時間門診,這一部分費用也可以在醫療保險的統籌賬戶當中報銷,所以不但沒有降低保障標準,反而增加了。

居民醫保新變化丨取消個人賬戶 新聞 第3張

也有不少人擔心,如果醫保中的個人(家庭)賬戶要被取消,自己卡里剩下的錢會不會被“清零”?王國軍說,這種顧慮完全沒有必要。

個人賬戶裏的錢屬於個人的資產。在這個制度過渡的過程當中,這個錢就可以墊交保費,相當於所交的費用,就花掉了。如果還多的話,也會有辦法給你寄存在那裡,或者扣回來。這個不會去全部沒有,也不會清零。

在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善聯看來,漸進式取消醫保個人賬戶是未來醫改的方向,可以讓醫療保險基金更精準地發揮作用。

過去我們有很大的個人賬戶結餘,個人賬戶結餘實際上不利於城鎮居民或者是職工醫保的發展,因為有一部分資金就沉澱在個人的賬戶中間。現在全國個人賬戶結餘大概佔了全國統籌基金的38%,這部分資金沉澱是不利於發展的。這次的文件中也提出來要健全門診費用的統籌和支付制度,也就說今後應該逐步取消個人賬戶,向門診的統籌基金方面進行過渡,保障門診的問題上也可以有更多統籌基金來支付。

王國軍認為,取消城鄉居民個人家庭賬戶,更大的意義在於,它釋放出積極信息,未來醫療保障網將更公平、更堅實、更有效。

國家的社會保障是全民都要有的,不管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而且是一個制度,這會使保障網更加堅實,面更大、更寬,老百姓最需要的國家會給保障起來。所以它的方向一個是公平性,將來城市職工和城市居民可能也會並軌,會有銜接的過程;再一個就是效率,這個錢一定要用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總體的方向是提高更穩定、更公平、更有效的醫療保障。

往期回顧

居民醫保新變化丨提高獲得感

居民醫保新變化丨城鄉並軌

記者:嚴紅霞

編審:劉志軍、李 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