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和朱元璋一起起兵打天下,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胡惟庸早期為人處世小心謹慎,後來官至丞相,位居百官之首,自己獨攬丞相大權七年之久,權傾朝野,開始變得飛揚跋扈,獨斷專行,按規定給皇帝的奏摺都要經過中書省,但胡惟庸獨擅專權,凡是對他的不利的奏章都按下不報,罷黜官員未奏請朱元璋同意,他在朝中拉幫結派,逐漸形成了一個文臣武將齊全的小集團,圖謀不軌。

某日胡惟庸對朱元璋說,他家裡的井中長出了石筍,這是天下祥瑞,請他到胡府觀看。洪武十三年五月初二,朱元璋從西華門擺駕到胡惟庸家,在行進途中,一名叫雲奇的小太監攔住了朱元璋的車馬,面色焦急,緊張的說不出話來。左右用瓜槌將他打翻在地,他臨死之前猶指著胡惟庸府院的方向連連擺手。

朱元璋感覺有些蹊蹺,登上城門朝胡惟庸家一看,頓時大驚失色,胡惟庸家滿是身披鎧甲的士兵,埋伏在府中。於是東窗事發,揭開了胡惟庸案的大幕,胡惟庸全家被誅。

胡惟庸一案,前後持續達十年之久,胡惟庸是李善長一手提拔起來的,最後以七十七歲高齡的前任丞相李善長被殺為終結,被殺的王公貴族,總數達到三萬人之多,史稱「雲奇告變」。

晚明學人錢謙益曾說:「雲奇告變,國史野史,一無可考。」若真有雲奇告變一事,朱元璋自會大書特書,為自己誅殺胡惟庸、並在幾年後牽連數萬人,做足了殺人的理由。

關於胡惟庸的死法,似乎有多種。

電視劇《傳奇皇帝朱元璋》中,胡惟庸被押往午門外,頭和四肢分別套上一匹馬,隨著行刑命令的下達,胡惟庸越來越痛苦。不過在死之前,他仍聲嘶力竭地喊:朱元璋你就算躲過了這一劫,也躲不過下一劫。在他剛喊完,五馬飛奔,胡惟庸立刻被五馬分屍。

《朱元璋》中胡惟庸被押往野外,脫光上衣,綁在樹上,蚊蟲都來叮咬他。胡惟庸奇癢難耐,在死之前大聲說:「我胡惟庸就算不是千古名相,也算是古往今來癢死的第一人吧」。朱元璋所以讓他如此死,是因為胡惟庸將朱元璋賞賜的一根痒痒撓,時刻不離身,耀武揚威。

永樂初年的《紀事錄》記載:

胡惟庸陳寧在金橋被斬首後並埋進幾丈深的大坑,次日朱元璋還是難解心中仇恨,命大臣老百姓前來圍觀掘墳解屍,解剖之後放幾條狗把陳寧的屍體吃掉,將這兩人的妻妾分配給士兵享用,子侄等的人斬立絕。朱元璋認為上元江寧兩個縣的百姓與胡惟庸關係密切,因此下令將這兩個縣的人不分老幼,全部殺光。

朱元璋時期,謀反等重罪,通常就是凌遲處死或是腰斬。貪污罪將人皮剝下,裡面塞滿稻草示眾。所以胡惟庸蚊子咬死,自然是影視劇中虛構的情節。

向敬之

關於胡惟庸的死法,似乎有多種。

一是電視劇《朱元璋》中,胡惟庸被朱元璋判了一個天下一絕的痒痒死,即所謂用蚊子咬死,使之成為了古往今來癢死第一人。

之所以讓他如此死,乃是因為劇中的胡惟庸得了朱元璋的一根痒痒撓,時刻不離身,拿在手上,耀武揚威,結果朱元璋最後給了他一個奇異的癢死。

二在電視劇《傳奇皇帝朱元璋》里,朱元璋對胡惟庸處以了車裂而死,即五馬分屍。胡惟庸死前,大呼朱元璋還有一劫。

一劫歸一劫,反正擅權妄為的胡惟庸,隨著與朱元璋的蜜月期過後,一步步走進死亡的懸崖。

對於他的死,清人所修的《明史·胡惟庸傳》,寫得很含糊:「帝大怒,誅惟庸。」

好一個「誅」字!

是蚊子咬死,還是車裂而死,抑或磔殺於市,甚至其他更為奇特的死法?這都給了後世對胡惟庸之死,有了形形色色的猜測和想像。按朱元璋對胡惟庸的恨,非想方設法、千刀萬剮不可。

《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二十九記載,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發動群臣羅列胡惟庸的諸多罪狀後,「戊戌,群臣奏胡惟庸等罪狀,請誅之。於是,賜惟庸、陳寧死」。還是沒有說清朱元璋是怎樣處死胡惟庸的。

《傳奇皇帝朱元璋》引入了雲奇告變的戲份,設計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奏報其府上一口老井湧出醴泉,稱為大明祥瑞,邀請朱元璋前往觀賞。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華門,被一個名叫雲奇的太監冒死擋駕,稱胡惟庸家牆道里藏滿士兵,意圖伺機弒君。朱元璋躲過一劫,當日抓捕胡惟庸處死。

這齣戲,不是現代電視劇的創造,而是在明朝坊間有傳聞。明代史家鄭曉、王世貞等持否定說,晚明學人錢謙益曾說:「雲奇告變,國史野史,一無可考。」若真有雲奇告變一事,朱元璋自會大書特書,為自己誅殺胡惟庸、並在幾年後牽連數萬人,做足了殺人的理由。


雖然電視劇《朱元璋》非常精彩,但是電視劇畢竟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不能作為史實來定論。

朱元璋由於早年當過和尚,到處乞討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好不容易從貧民爬上來權利的頂峰,他對權利是十分看重的,不允許任何人有功高蓋主的跡象。可能是內心極度自卑的關係讓朱元璋變得殘暴不仁殺人如麻,尤其對待功臣動不動就誅殺,不給人一點點喘息的機會。

胡惟庸亳州定遠人(今安徽)與李善長是同鄉,受到李善長的賞識。胡惟庸雖然是開國功臣但他是一個文臣,憑著精幹的處事風格和聰明才智被朱元璋任命為中書省丞相。

胡惟庸貴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做事處處小心循規蹈矩而且辦事能力又強受到朱元璋的認可。但是一個人長時間在權利的熏陶下會慢慢變味。時間久了胡惟庸在朝內培植黨羽獨攬大權,放肆囂張,惟我獨尊,乃至還干預本應經由朱元璋決定的主要政事,引起朱元璋的不滿和警惕。自古以來功高蓋主不把君王放在眼裡的大臣大多都會死得很慘。迷醉在權利光環下的胡惟庸忘記功高蓋主的韓信是怎麼死的,更加忘記朱元璋的極端猜疑的性格。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借口胡惟庸謀反將其殺死,誅滅九族。胡惟庸案還牽涉三萬多人被殺,其結局不可謂不殘忍。胡惟庸死後,朱元璋廢棄了中國兩千多年的丞相制度。

最後說一下歷史上的胡惟庸是被砍頭的,不是被蚊子咬死的。電視劇這樣做不過是為了博個精彩的劇情而已。


胡惟庸的死要從明初的「胡藍之獄」說起,洪武十三年五月初二,朱元璋從西華門擺駕到胡惟庸家,當時胡惟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中書省左丞相。突然,有一個人攔住了去路,並且還拚命用手指著胡惟庸的家。朱元璋感覺有些蹊蹺,登上城門朝胡惟庸家一看,頓時大驚失色,胡惟庸家滿是身披鎧甲的士兵,埋伏在府中。就在前幾天,胡惟庸對朱元璋說,他家裡的井中長出了石筍,這是天下祥瑞,請他到胡府觀看。朱元璋立即調集禁兵包圍了胡惟庸府邸,逮捕胡惟庸一家,不久全家被誅。胡惟庸一案,前後持續達十年之久,胡惟庸是李善長一手提拔起來的,最後以七十七歲高齡的前任丞相李善長被殺為終結,被殺的王公貴族,總數達到三萬人之多。攔路的人是西華門內史宦官雲奇,史稱「雲奇告變」。

胡惟庸是個什麼人呢,劉伯溫曾說他是一個「寧可少活十年,不可一日無權」的貪權之人。早年隨朱元璋起兵,一路晉陞為丞相,地位僅次於皇帝,朱元璋將大小事務都交給他處理,他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大臣們的生殺罷黜,飛揚跋扈,肆意妄為的性格毫無顧忌的顯現了出來,他在朝中拉幫結派,逐漸形成了一個文臣武將齊全的小集團,圖謀不軌。胡惟庸如此肆意妄為,難道他心裡就不怕有一天東窗事發,野心敗露嗎?他當然怕,惶惶不可終日,就在他家井裡長出石筍的時候,他認為這是一個契機,不料被人告密,身敗名裂。

表面上看,是朱元璋和胡惟庸之間的鬥爭,那為什麼胡惟庸死後,朱元璋沒有再立一個丞相呢?朱元璋已經充分認識到了相權對皇權的威脅,只是胡惟庸的驕橫跋扈更加加深了朱元璋的這種認識,胡惟庸倒台之後,朱元璋廢除丞相制,把丞相制改成了六部尚書制,這六部首腦直接向皇帝負責。朱元璋終於可以大權獨攬,胡惟庸的謀反只不過給他提供了一個絕好實施的機會。

胡惟庸送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朱元璋的重典治國理念。元朝末期,社會黑暗,官員腐敗不堪,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朱元璋從小貧寒困苦,漂泊不定,這些經歷是他深刻認識到不失去民心,必須重典治國,他制定《大明律》,《明大誥》等法律,從重處理犯罪特別是官員犯罪行為。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胡藍之獄如此慘烈,深層次的原因是這些功臣名將對至高無上的皇權形成了威脅,朱元璋必須剷除這種威脅。


謝謝誠邀!伴君如伴虎!朱元璋可是老虎中的戰鬥虎啊。他的前半生戎馬生涯,在現場上殺敵,後半生做皇帝也是一言不合就殺殺殺。朱元璋罪臣也殺,功臣也殺,尤其愛殺貪官。殺胡惟庸牽扯三萬人死亡。史稱胡惟庸案。可是胡惟庸到底是不是被朱元璋用蚊子癢死的,接下來還需要我們考證一下。

請先回顧歷史的一小段故事: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稱他家的舊宅井裡湧出了醴泉,邀請明太祖前來觀賞。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華門時,一個名叫雲奇的太監突然衝到皇帝的車馬前,緊拉住韁繩,急的說不出話來。

衛士們立即將他拿下,亂棍齊上,差點把他打死,結果一看這個太監被人割了舌頭。可是他仍然指著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這才感到事情不妙,立即返回,回到皇宮,等到派兵去胡惟庸家搜查,才發現牆道里都藏著士兵,刀槍林立。於是立即下令將胡惟庸逮捕,當天即處死。

由此可見,胡惟庸是想造反,朱元璋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哪能讓這小子輕易得手。所以說朱元璋是絕對的憤恨。可是胡惟庸是怎麼死的呢,難道真如電視劇《朱元璋》中把他吊在樹上讓蚊子咬他,癢死他嗎?其實這都是電視劇的一個情節,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看個熱鬧,其實歷史上殺胡惟庸是直接斬首,朱元璋做事太果斷,肯定不去等著去折磨他。萬一給胡惟庸的同黨留下太多機會呢,而且朱元璋把胡惟庸斬首第二天,又覺得不痛快,於是把屍體從土裡挖出來,讓士兵亂刀砍,最後扔給幾條野狗分食。野心家胡惟庸最後留下了這個下場,讓人不免有些深思。

總結:朱元璋是明朝的締造者,他天下的時候也是吃過不少苦,累過不少累,經歷無數艱難險阻總算取得勝利,統一了中國。所以他很珍惜這份國業家業。胡惟庸謀反只能讓朱元璋痛恨已極,所以朱元璋不會讓蚊子慢慢折磨死,只會很快的斬殺,以至於後來疑心太重,使受牽連而死亡的人數高達三萬多。為人臣不能盡其能,是非功過讓後人嗟嘆吧!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請留言評論)


朱元璋

胡惟庸是安徽定遠人,朱元璋建國時,他還是個小縣令,後來他以黃金200兩賄賂李善長,靠著李善長的勢力才逐步向上爬到了太常寺卿的位置。等到李善長權勢擴大,朱元璋為了分化李善長勢力,便任命胡惟庸為中書省參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胡惟庸代替汪廣洋出任右丞相一職。四年後,又升任左丞相之職。胡惟庸擔任丞相之職時,中書省的大權實際上由他一人掌握。按規定內外諸司大臣給皇帝的奏摺都要經過中書省,但是胡惟庸仗著朱元璋對他的寵幸,獨擅專權,凡是對他的不利的奏章都按下不發,甚至罷黜官員也不經過朱元璋同意。洪武十三年(1379年),朱元璋終於不能忍受胡惟庸欺上瞞下,結黨營私,便借著占城國使臣事件將胡惟庸拿下。次年,下令誅殺胡惟庸及其黨羽陳寧、塗節等人。那麼胡惟庸到底是怎麼死的。現在大概存在兩種說法,分別是五馬分屍說和蚊子咬死說。

胡惟庸之死

前幾年,在熱播電視劇《傳奇皇帝朱元璋》中,胡惟庸的死法就是被五馬分屍的。朱元璋將胡惟庸拿下之後,對他大刑伺候,嚴加審訊,但是胡惟庸一聲不吭。朱元璋大怒,說,不會讓胡惟庸這麼便宜的死去,要讓天下百姓都來看看胡惟庸到底是怎麼死的。在電視劇中,胡惟庸被押往午門外,頭和四肢分別套上一匹馬,隨著行刑命令的下達,胡惟庸越來越痛苦。不過在死之前,他仍聲嘶力竭地喊:朱元璋你就算躲過了這一劫,也躲不過下一劫。在他剛喊完,五馬飛奔,胡惟庸立刻被五馬分屍。

胡惟庸之死

至於蚊子咬死說,在另一部熱播大劇《朱元璋》中也演繹的淋漓盡致。朱元璋突然回京,並調動五萬水陸大軍進京,胡惟庸本來還以為朱元璋調動兵馬是為了對付淮西勛貴,但是不料卻在一次朝會上突然將他拿下。在拿下胡惟庸之後,朱元璋下令可以風聞奏事。這時,朝廷諸臣紛紛上書彈劾胡惟庸,揭露胡惟庸罪行。胡惟庸見罪行敗露,便說,任憑朱元璋處置。朱元璋說:「你不是怕痒痒嗎,咋就讓你痒痒死,這種死法可是開天闢地頭一回呀」。胡惟庸被押往野外,脫光上衣,綁在樹上,蚊蟲都來叮咬他。胡惟庸奇癢難耐,在死之前大聲說:「我胡惟庸就算不是千古名相,也算是古往今來癢死的第一人吧」。

參考文獻

1. (美)富路特,房兆楹原主編. 明代名人傳 哥倫比亞大學

2. 孟慶東編著. 中華帝王將相 第4卷

3. (清)張廷玉等撰. 明史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個人簡介:桂強,季我努學社記者團團長。曾參與學社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抗日戰爭研究專項工程項目——「《國外有關中國抗日戰爭史料整理與研究之一:李頓調查團檔案翻譯與研究》。


胡惟庸:濠州定遠人,與李善長是同鄉,明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因做事幹練,小心謹慎,受到朱元璋的賞識,被封為丞相。而作為丞相,他的名聲在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

為何呢?因為他是歷史上的最後一位丞相。自他之後,丞相制被正式廢除。而關於他的死亡之因,歷史上也眾說紛紜,有人說是被斬首,有人說是凌遲還有人說是被朱元璋用

蚊蟲叮咬而死。那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下他的故事吧。


官居左相:

龍鳳元年,胡惟庸投身於朱元璋的軍中,先後歷任了寧國主簿、知縣、太常卿等職。備受朱元璋的賞識,後來被李善長推薦,擔任了右丞相,數年之後,晉陞為左丞

相,官居百官之首。


驕縱不法:

初始之時,胡惟庸遇事小心謹慎,不敢獨斷專權。所以,朱元璋很是相信他。但是呢,人總是會變得,隨著身份地位的提升,內心的權力欲自然也隨之膨脹。擔任數年丞

相之後,胡惟庸開始變得武斷起來,在有些大事的處理中,他開始越過朱元璋,擅自決斷。要知道,權力可是皇帝的命根子,更何況那可是嗜殺的朱重八。御史劉基向來與他

不睦,後來竟被他勒令太醫毒死,還曾指揮徐達門人刺殺徐達。可想而知當時的胡惟庸是有多麼可怕,大將軍,御史,這些舉足輕重的官員在他眼裡是想殺就殺。當然了,這些都被我們的朱重八看在眼裡:欲將他滅亡,必讓他先瘋狂,容你在蹦躂幾天,誰都跑不了。


漸生反志:

隨著天下的漸漸大定,朱元璋開始著手收拾那些功臣宿將,平涼侯費聚,吉安侯陸仲亨都因為一些小事而被責罰,他們見胡惟庸在朝中權勢滔天,便暗中與他來往。且胡

惟庸為了取得李善長的名望,便開始結交其弟,以此來獲得淮西勛貴的支持。一日胡惟庸之子從車上墜落而死,胡惟庸立刻將駕車之人處死。此事惹得朱元璋震怒,命他償

命。這件事之後,讓胡惟庸清楚的明白,朱元璋已經對他起了殺心,他若不造反,可能真的大禍將至。


禍事來臨:

果不其然,那一日還是來了。洪武十二年,占城國來進貢,胡惟庸等人不報告朱元璋。此事成為了最後一根導火索,朱元璋勒令嚴查,於是胡惟庸等有關人全部被捕,後

來又遭御史彈劾,徹底被斷了生路。於是,朱元璋下令誅宰相胡惟庸九族,以夥同罪處死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等功臣。究其黨羽,前後共誅殺3萬餘人,時稱"胡獄"。經

此之後,朱元璋徹底廢除了宰相制,加強了中央皇權。


像胡惟庸所犯的乃是謀反、擅權之罪,在古代的話,最輕的也是斬首啊,像什麼五馬分屍、凌遲也是有可能的。至於上文所說的被蚊蟲叮咬而死,那則是野史、傳聞所虛構的啦,不足為信。

喜愛歷史的小夥伴們,也發表一下你們的看法吧。

點贊加關注什麼的,隨緣啦,看的開心就好......


胡惟庸是明朝的開國功臣,最早的時候和朱元璋一起起兵打天下,做事非常精明,後來官至丞相,位居百官之首,權傾朝野。

胡惟庸早期為人處世小心謹慎,做事能力也很強,頗得朱元璋的寵信。但後來他在丞相的位子上待的久了,開始變得飛揚跋扈,獨斷專行,野心勃勃。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謀反,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將胡惟庸處死。同時借口追究其黨羽和死黨,大批元勛宿將都受到株連,牽連致死的人達三萬餘人,史稱胡惟庸案。

由於丞相的權利過大,甚至削弱了皇權,胡惟庸死後,朱元璋下詔廢除了丞相制度,目的就是為了加強皇權,以便一切大權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在朱元璋時期,如果是謀反等大罪,最普遍的就是凌遲處死或是腰斬。還有就是對於貪污者的剝皮實草,將人皮剝下,裡面塞滿稻草示眾。胡惟庸被癢死,自然是影視劇中虛構的情節。


謝謝邀請!明太祖朱元璋屠殺功臣這在歷史上是有名的,那些隨著他出生入死,戰功赫赫的猛將們大多不得善終!伴君如伴虎這句話用在朱元璋這裡非常適合!

胡惟庸案,在明朝牽涉人數之多可謂轟動全國,震驚朝野!但是蚊子能咬死人,這可怕不實際。但是朱元璋處死胡惟庸這是事實。

其實胡惟庸算是一個合格的臣相,他也知道朱元璋的手段,所以為臣相開始之初,他還是謹小慎微,但是隨著權力的長大,開始有些肆無忌憚。作為一個疑心太重的皇帝,朱元璋當然不能容忍眼皮下的一切!寧可相信自己直覺你威脅到了皇權,也不會讓你成為落網之魚。所以在察覺有丁點不對勁加上有人煽風的情況下,胡惟庸就只能死!

縱觀歷史,相權與皇權的關係很微妙,而在這種利害關係中,最終受害吃虧的又大多數是宰相一方,所以宰相在這件事上稍稍處理不好就是滅門之災,胡惟庸也不例外!


綿延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正是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一手廢除,引子便是胡惟庸案。

謀逆罪是朱元璋後來才給胡惟庸定製的專業大帽子,這個罪行之外,反映的是朱元璋對「相權對皇權的威脅」的擔憂,但從此案辦理過程來看,綿延十年之久,牽連到開國功臣李善長等三萬多人,雖然也同時結束了中書省和丞相制度,但更像是對功臣集團的一種打壓和威懾,跟胡惟庸是不是丞相併非強相關。就謀逆罪名來說,這個罪名更像是一個筐,只要看不順眼,什麼罪過都可以往裡裝,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口袋罪。

早在《明史稿》、《明史》成書之前,《明史紀事本末》里就有一段關於胡惟庸案的詳細記載,說的是胡惟庸向朱元璋報告,家裡後花園湧出了一個酒泉,邀請朱元璋前來觀賞。這可是天降祥瑞啊,朱元璋沒有理由不來,在行進途中,一名叫雲奇的小太監攔住了朱元璋的車馬,面色焦急,緊張的說不出話來。左右用瓜槌將他打翻在地,他臨死之前猶指著胡惟庸府院的方向連連擺手。

朱元璋感覺事有蹊蹺,馬上掉頭返回,登上宮城觀望,發現胡惟庸府院的夾道里都埋伏有重重甲兵。於是東窗事發,揭開了胡惟庸案的大幕,胡惟庸被當天處死。

但除了《明史紀事本末》,沒有其他更早期的史籍記錄這樁事情,現在大多數史學家認為此事並不可考,同時認定胡惟庸謀反一事,也純屬捕風捉影。

在《明史》的記錄中,倒是有一段類似的描寫,但說的是胡惟庸在老家的井中,忽然發現了出水達數尺的石筍,有些人就拍胡惟庸的馬匹,說這是祥瑞之兆,甚至還說胡的祖、父墳頭晚上也有亮光閃耀,據說胡惟庸聽了之後有點飄飄然。

胡惟庸肯定也有擅權營私等各種各樣的毛病,覺得大權在握,有些小事沒跟皇帝打招呼,引發了朱元璋的猜忌之心,加上猜疑心重的朱元璋早就覺得丞相這個角色太過礙眼,這跟誰當丞相甚至都沒有關係。朱元璋自己的精力本身十分充沛,覺得皇權與相權的管理職能好像有重疊,乾脆一腳相權踢開鬧革命,親力親為不就得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剩下的就是找茬了。

關鍵時刻,胡惟庸的兒子給朱元璋送來一記神助攻,這小哥「馳馬於市,墜死車下」,胡惟庸喪子之下,悲痛莫名,據說遷怒殺了車夫,給朱元璋找了一個猛剋一頓的借口。且不說胡惟庸趕緊送錢給當事人家屬擦屁股,他胡惟庸總不會傻到承認自己親自動手不是?

這時候,先死的卻並不是左丞相胡惟庸,而是踏踏實實混日子的右丞相汪廣洋,他之所以被賜死,原因真的很奇葩,竟然只是因為占城來進貢,沒及時把情況匯總上報給朱元璋,可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丞相死的也忒冤了點,誰讓他在關鍵的時間出現在這個關鍵(丞相)的位置呢。

汪廣洋死後,他的小妾陳氏跟著自願殉葬。朱元璋打聽這位小妾的來路,居然是罰入官府的一位前知縣的女兒,朱元璋頓時勃然大怒,這種女人的分配不是早有硬性規定,只能給功臣,什麼時候改成丞相這類文臣也可以有?

於是把胡惟庸這左丞相還有手下官員全關了起來問責,後來胡惟庸的罪行經歷了一個不斷添油的過程,最終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將他處死,仔細推敲這些罪名,還不是跟「流氓罪」這些口袋罪名一個路數!

什麼?蚊子咬死?我很多年沒看電視劇了,真不清楚電視里是怎麼演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