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比优缺点

人工智慧代替纯手工速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现有的科学技术来看,路还很长,很长……哪怕是人工智慧技术发展非常超前的美国,这项技术也只限用于军事、医疗这种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

人工智慧代替纯手工速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现有的科学技术来看,路还很长,很长……哪怕是人工智慧技术发展非常超前的美国,这项技术也只限用于军事、医疗这种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

人工智慧和语音识别软体是一个概念,底下用语音识别软体讲解。

可从这几方面进行比较:(错字数以A4纸为例,满页5号字,约1500字。)

(1)准确率

绝大多数一线速录师会议记录现场交稿的准确率不低于99%,即一页纸错15个字以下,大多数时候,错误率会控制在千分之三以下(主要是专业术语的误听)。

语音识别,准确率80%以上,即单页错300个字,不能算是文稿。

(2)速度 两者都能同步记录。

(3)会场环境

会场环境较恶劣时,如话筒音量不够或无话筒,离音源较远,夹杂著各种声音,速录师还能有办法记录,语音识别软体不能。

(4).文稿美观度

一线速录师文稿一定会做到分段、分层次、分角色,而且会做到段落清楚,层次分明。

角色,尤其是多人对话、现场激烈讨论这种场景,是我们速录师碰到的常态,电视节目「扒词」是要分角色的,但不管哪种情况,角色绝不会自报家门,全靠速录师同步添加,这一点所谓的语音识别永远做不到。

(5)通顺度

讲话者有时说话颠三倒四,语句不顺,速录师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边听边调整,完成底下这三种情况的速录,语音识别软体只能按部就班的记录,即第一种,精确记录,无法调整改变。

比如:一字不落地将录音记录下来,即精确记录。

如下:「我,嗯,我在一家酒店工作,我几乎什么,就不是,就是说我什么事都这个做,没有不做的,就是我没有固定的岗位,嗯,我也没有明确的职责。」

在不改变原话的基础上将语句整理通顺,即编辑、修订式记录。如下:「我在一家酒店工作,我几乎什么事都做,没有不做的,我没有固定的岗位,我也没有明确的职责。」

如果需要更加书面化的整理,速录师也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即意译、改述。如下:「我在一家酒店工作,几乎什么事都做,没有固定的岗位和明确的职责。」

二、法庭安装使用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化文字系统

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在法庭安装使用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化文字系统,个人觉得很适用,但对速录师这行冲击不大。毕竟法院有自己的一些特性决定的,庭审现场相对来说环境比较安静,语音识别准确率较高,但他属于个案,不能以点带面,不能推广到其它用到速录师的地方,具体原因上面已分5点讲解。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