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曲調緩急分明,高潮低潮過渡柔和的樂曲,會激發人們對美的感受,但綠城這首樂曲的節奏,似乎亂了。

- 1 -

銷售目標未達成

綠城顯然有點急了。

4月初,綠城

中國發布2019年一季度營運數據,綠城集團一季度實現總合同銷售金額約255億元,同比下降8.6%。

此前,綠城中國董事會行政總裁張亞東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19年綠城的銷售目標為1800億元。以此推算,截至3月,綠城僅僅完成了年度銷售目標的14.17%,雖然第一季度是地產公司銷售淡季,但14%這個比例,也讓業界質疑綠城是否能完成今年銷售目標。

畢竟,綠城2018年的銷售目標就沒有完成,同時銷售增速創下了三年新低。

3月21日,綠城的財報顯示,綠城2018年累計取得合同銷售額1564億,未完成年初定下的1600億元的銷售目標,與2017年相比僅增長了6.9%;而2016年和2017年的銷售額同比增幅分別為 58.4%和28.4%。

營收方面,2018年綠城實現收入603.03億元,同比增長43.7%;利潤23.7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1.04%;股東凈利潤為10.03億,比2017年下降了54.2%。

綠城不僅沒有完成年初定下的1600億銷售目標,增幅也創下近三年最低,遠落後於其他房企至少40%以上的增速。其他指標也遠落後於其他房企靚麗的數據,無論是宋衛平非常看好的龍湖(銷售規模2006.4億,同比增長28.5%),抑或曾看不起的融創(合同銷售金額4,608.3億元,同比增長約27.3%),18年的綠城業績數據非常一般。

與股東利潤「腰斬」相反的,是綠城的負債在持續抬高。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綠城的有息負債達814億元,較2017年底增加41.2%;凈資產負債率為55.3%,而上年同期這一數字為46.4%。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張亞東還給綠城定下了2021年實現3000億元的銷售目標,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將面臨不小的擴張壓力。

- 2 -

錯失最佳時機 麵粉買在高點

作為一家房地產企業,最主要的盈利手段肯定就是拿地造樓後賣房。這一系列能自我造血的手段背後,首先就是要有足以支撐其規模的土地儲備。最開始的就是拿地。

他們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一刻。2009年,綠城僅次於萬科,在內地房地產企業中排名第二。當年,綠城實現合同銷售額517.3億元,創歷史新高。

十年彈指間,碧桂園從2009年銷售額232億元攀升到2018年7287億元,綠城從517.3億元漲至1564億,再也無緣行業十強。

這十年,是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的十年,也是綠城錯失良機的十年。掉隊了的綠城,正在努力追趕。

綠城2018年財報顯示,當期共拿地37塊,花費土地款517億元,截止期末共有3247萬方土儲。但這個土地儲備規模對綠城明顯偏小,規模小於綠城的中國金茂同期土儲有6420萬平,而綠城一直想要對標的中海地產的土儲有9144萬平,華潤置地則有5957萬平。

而且眾所周知,2018年下半年開始,地產行業急轉直下,土地價格也進入冰點,實在是拿地的最好時機,但從年報來看,綠城在2018年已經錯過了低位拿地的最佳時間點。

但有意思的是,進入今年3月,土地市場開始轉暖,地王開始再現江湖,綠城才開始衝進土地市場,前後差了4個月,土地價格已經是冰火兩重天。

2019年一季度,綠城一共拿下了9塊土地,易簡財經統計發現,其中至少有4宗地塊買成了麵粉跟麵包價格接近。

1月30日,綠城以9.6億元拿下杭州餘杭未來科技城地塊,樓麵價1.6萬元/平米,但周邊在售的高層銷售價格僅僅為2.2萬元/平米。

3月28日,綠城拿下寧波潘火投創地塊,成交總價26.9億元,實際可售樓麵價1.8萬元/平米,周邊二手精裝價格為2.5萬元/平米。

3月29日,綠城以19.7億元拿下杭州蕭山興議村地塊,實際可售樓麵價約為3.5萬元/平米,而周邊在售高層價格為3.5萬元/平米。

4月3日,綠城以23.4億元價格拿下寧波東部新城地塊,其中可售樓麵價約為2.9萬元/平米,目前周邊在售高層價格低於4萬元/平米。

這四塊土地的溢價率,分別為26.15%、37%、49.8%、24.2%,平均樓麵價約為每平方米1.98萬元。而2018年,綠城中國新增土地平均樓麵價約每平方米1.14萬元,幾乎翻倍。有業內人士對易簡財經表示擔憂:「以上4宗地塊從可售樓麵價來看,比照目前周邊在售均價,綠城這4宗地塊恐怕都會面臨虧損。」

病急亂投醫,2019年3月,中國地產市場雖然有一個小陽春,但進入4月,情況又開始急轉直下,綠城在3月高點高溢價拿下的地塊,實質上是在給綠城埋下了多重不確定的未來。

- 3 -

漫長的內部磨合,未來難料

長期混跡於土地市場的企業家,總是有敏銳的嗅覺,出手也有節奏感和美感,出手即中。

而綠城的節奏,從銷售到拿地,都亂了。業內人士對易簡財經表示:「從地產頭部企業的增長來看,這幾年的發展都得益於戰略得當以及相對較低的拿地價,綠城這一輪的拿地價並不便宜,戰略也不清晰。」

更深層的原因還是由於綠城自己的權力架構創痛。

從2014年央企中交代替當時的融創入駐綠城開始,中交與綠城之間的磨合就一直磕磕碰碰。

從中交向綠城派駐董事、原綠城二號人物壽伯年出售其持有的全部綠城股票、到去年8月行政總裁曹舟南的離職、中交方面的張亞東接任ceo,中交正式實現了對綠城的全面掌控。

權力的交接之外,還伴隨著多輪的組織架構調整。

從16年綠城內部的「一體四翼」,將原有綠城房產的業務打碎分成了房產集團、管理集團、資產集團和小鎮集團;再到17年的理想銷售集團,取消獨立的銷售部,將整個營銷體系和售後服務併入;再到18年4月的所有業務被切割為輕重兩個板塊,形成11+5結構,大幅進行架構整合;最後是今年的變11+5為8+3,內部架構調整為「7+4」……

而在如此眼花繚亂的架構調整中,各種戰略決策的執行也因而落下。從錯過三四線城市的紅利,沒能在土地市場價格低位大舉購地,綠城幾乎錯失了最近10年的大行情。

綠城是一家很好的公司,曾經有「不惜成本」打造產品的匠心,打造瞭如「玫瑰園」、「桃花源」等一系列經典產品,成為長三角地產企業的標杆,但是這五年來,綠城已經徹底失去了長三角的霸主地位,尤其是所在的重鎮杭州,被萬科、融創不斷夾擊,連續錯失老大之位,不得不說十分可惜。

在央企的背書之下,綠城解決了多年來的財務困境,可以說有一個強大的支撐,但發展是否就有大的機會?不得不說,綠城是否能再次進擊,尚需要等待內部管理磨合的結束以及戰略的得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