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化、大數據的廣泛應用,由大數據和區塊鏈主導的分配模式將逐步取代利益相關者之間依靠法律契約或政權強力分配金融資源及其收益的模式。若如此,則馬克思的理想「每一個個體都消除了異化,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或有可能在數字世界中實現。

區塊鏈技術有望促進人類新共識機制和信用機制形成

「共識機制」是區塊鏈技術術語,即取得某種共識以維繫社會關係或實現社會治理的機制。對即將到來的智能時代,筆者提出了「親緣格局」這一哲學術語,其包含著人、物、事、理。每個人作為一個主體——「我」,時刻遭遇著「我的世界」中的人與物,人、物關係之維持及其中維持之道。「親緣格局」最大的特徵是人人皆有,但最大的問題在於模糊性,它不僅對「他者」是模糊的,對「我」本身也是模糊的,因此儘管人們依靠「親緣格局」可以達成某種共識,但很難清晰說明「親緣格局」是如何達成的。

但迅猛發展的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技術或能實現對「親緣格局」的評估,進而實現「親緣格局」共識機制的明朗化。我們都知道,區塊鏈整合的數據是交互生成的,系統內所有相關方都參與其中,區塊鏈技術不可更改、可追溯的原始特性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個體可以實現自主擇時交付、定向交付信息數據,在交付信息過程中不斷建構自身信用。

基於此,在提升「我」與「他者」「親緣格局」評估可信度的同時,又彙集了海量關於「親緣格局」的數據,有利於進一步提煉「親緣格局」的生成因素,釐清「親緣格局」共識機制的形成機理及具體過程,這對於社會治理新機制以及經濟金融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重大意義。

另外,「親緣格局」本身就是數字資產,即可量化的信用資產。由大數據和區塊鏈主導的分配模式將逐步取代利益相關者之間依靠法律契約或政權強力分配金融資源及其收益的模式。如若如此,馬克思的理想:「每一個個體都消除了異化,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有可能在數字世界中實現。

區塊鏈將加快創造性勞動和開放性網路的深度聯接

個體「親緣格局」的提升是創造性勞動的前提,同時創造性勞動也豐富著個體「親緣格局」的內涵。曾幾何時,技術的發明創造和文學藝術只為少數人所有,因為絕大多數創造與知識息息相關。但開放性網路卻使得普羅大眾擁有獲取知識的普遍權利,創造性勞動得以快速增長,它與開放性網路的深度聯接使得個體「親緣格局」拓展出巨大空間。也就是說,以創造性勞動和開放性網路為基礎、以個體「親緣格局」提升為目標,新市場將獲得極大拓展空間。

區塊鏈技術所具有的可回溯、不可更改和全過程記錄的特徵,為行為個體的精細化研究提供了可能。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實質是對個體無序聚集的羣體數據進行分析,並從中提取出個性化金融服務和普遍性金融服務要點,開發出適應於特定人羣和大眾人羣的金融產品。區塊鏈技術對大數據的整合,將有助於對個體思想觀念、歷史經驗、行為習慣、財富傳承等的分析和歸類,這有利於金融機構設計出精細化產品。

目前,區塊鏈金融市場正處於初始發展階段,各國金融、諮詢、創投機構等正在密切注視著這一市場的培育和進展。但區塊鏈金融市場的培育不是輕而易舉的過程。

以養老領域為例,目前由於缺乏對產業鏈各個主體經濟行為的深入理解,對社會相關的資源利用不完全,傳統金融機構很難判定和整合相關資源,所以很少有資本願意進入,導致養老機構及服務稀缺。解決上述矛盾,必須以嶄新的養老金融思路打開局面。若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與民生相關的消費金融領域,就會有助於打通與養老金融相關的各個環節,促進醫療與養老結合、旅遊與養老結合、地產物業與養老結合等,形成行業融合的局面。

事實上,區塊鏈金融市場的拓展是離不開數字資產或數字貨幣運行的。在個體「親緣格局」中,擁有一定物質資產是必要的,但過重的物質資產就會變成負累,輕物質資產、重精神和數字資產,將更多時間和金錢用於創造未來價值,並著力提升「親緣格局」擴展性是理智的行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可以預見未來共享經濟模式將有更廣闊的空間。

共享經濟的發展可能形成這樣一種態勢:未來各國央行的管控力度或有所減弱,在法定貨幣依然佔據主導的情況下,人們更傾向於在特定時間和空間中運行數字貨幣或數字資產。從世界範圍看,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競爭可能導致新經濟金融格局,我國作為數字經濟大國應主動參與這場競爭。

銀行應利用自身優勢充當領跑者

近年來,中小銀行轉型步伐加快,但期間遭遇到了一系列難題,通過傳統金融思路很難破解。事實上,銀行機構是擁有獨特優越性的,但是如果銀行機構無法利用這些優點,銀行就會成為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被動「尾隨者」和數據資源的劣勢方。

因此,銀行機構特別是中小銀行機構應利用區塊鏈金融產生的難得機遇,迅速調整思維,佔領旅遊、養老、醫療、社區消費以及其他與民生相關的領域。目前,以線上生活場景為基礎的互聯網金融科技正在發展壯大,BATJ等互聯網金融公司在經營「長尾」客戶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本屬於傳統銀行客戶的中產者。

此外,隨著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工具的普及,無現金社會已變得觸手可及,也給人帶來無限遐想。因此,銀行必須思考並尋找新的戰略突破點。區塊鏈金融可能就是這樣一個突破點,銀行機構只要策略得當,利用得好,就可能迎來新的廣闊市場空間。

可以預見,應用場景及其相關數據的爭奪與反爭奪將是未來的重頭戲,正如塔普斯科特父子在《區塊鏈革命》一書中所言,「未來的金融公共設施要麼變成一處四面環牆、修剪整齊的花園,由有權有勢的利益相關者所組成的團體控制;要麼就變成一個廣闊的有機生態系統,在這一系統中,只要有陽光,人們的經濟財富就會有豐收。」銀行機構應密切關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進展,開闊視野、抱團作戰,努力建立區塊鏈金融的良好生態,從而建立有利於銀行業長遠發展的市場空間。

weixin.qq.com/r/bCqju1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