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是新詞也是熱詞。自2017年起高呼產業互聯網的企業不在少數,互聯網公司巨頭、傳統企業級SaaS服務商、製造商、流通商等均舉起大旗,意在為將來產業互聯網時代占上一個坑位。

一個現實是,由於產業互聯網創業對團隊、資源、資金、技術的綜合要求很高,巨大的前期投入和整合成本讓許多企業駐足,等待先行者探索可機械復制的道路,真正既喊口號也幹實事的企業鳳毛麟角。其中,慧聰和騰訊均於2018年對組織架構進行了新一輪調整,通過重構骨骼的方式全面進軍產業互聯網,各自在B2B和互聯網的肌理上尋找產業互聯網的新生機。

2018年12月26日,騰訊與慧聰集團宣佈達成合作,雙方將在產業互聯網產品研發、服務、銷售推廣等領域開展戰略合作,共同開拓產業互聯網市場。一個季度後,兩家共研的新產品已經醞釀出爐。在此節點,億邦動力與慧聰網CEO孫毅做了一次深入溝通,就慧聰網如何理解產業互聯網以及如何預測產業互聯網未來的服務形態進行了辨析。

慧聰+騰訊:一個工作臺解決所有產業服務 科技 第1張

圖為慧聰網CEO孫毅

小b工作臺

騰訊的基因是連接。QQ、微信和遊戲等是C和C的連接,公眾號、小程序等是C和B的連接,企點(企業QQ)、企業微信等則要做B和B的連接。

企點是騰訊推出的一款SCRM,前身是企業QQ,能夠讓用戶的客戶在熟悉的QQ環境內交流,同時進行客戶資源管理。

騰訊歡迎用戶在自己的平臺上交流和交易,問題在於騰訊並不完全理解他們在聊什麼,因此無法提供更細致的服務型工具。騰訊有社交場,有NLP(神經語言程序學)的技術,有結構化處理的能力,但是缺少生意場景。而關於產業場景的理解,恰恰又是慧聰擅長的,在這一部分,騰訊需要慧聰。

對於慧聰來說,在QQ場景裏交流的小b,剛好也不在慧聰的傳統場景裏。慧聰的場景是開店鋪,但交流“這個東西怎麼賣”、“多少錢起批”、“能不能給我小樣”等溝通卻往往發生在像騰訊這樣的生態內。因此,兩者結合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節省了一個社交場外跳轉的步驟。

基於此,慧聰跟騰訊聯合打造了一款被稱作“小b工作臺”的產品。一方面,它內建基於QQ的溝通工具,具有完善的社交功能;另一方面,它嵌入了慧聰的店鋪能力,客戶在慧聰網開店之後,買賣雙方即可通過QQ及時在線交流。

此外,慧聰會在工作臺內提供相應的基於SKU的展示。比如,賣家可以給對方發起一個彈窗,展示自己家的饅頭機,詳情中包括了饅頭機的各種精細化特性參數,同時引流到店。工作臺也可以給小b提供找線索和撈線索的能力。

孫毅向億邦動力透露,在未來,小b工作臺上會疊加更多類似的能力,且每一種能力都將鑿入產業縱深。不同行業差異化很大,有些行業的需求可以用技術化的能力解決,有些行業的需求可能非技術,而是一些內容指數等,這些都需要懂行業的人去慢慢運營。此外,類似物流能力的一些標準化能力也會逐步開放。

據瞭解,小b工作臺將於5月初上線,有包括PC客戶端版、移動APP版和微信小程序版在內的多種形態。

此前,衛哲曾在與億邦動力的溝通中提出一個觀點:“交易型B2B一直在盈利模式上存在問題,巨大的交易量並沒有產生鮮明的盈利模式,更多的盈利模式在供應鏈金融環節。“

在孫毅看來,慧聰網或小b工作臺一直在做的是服務,而非貿易或交易。他表示,也許慧聰網在垂直賽道還有一些優勢,但慧聰網本身作為一個平臺,未來依然會更專注去做服務,而不是去做所謂的交易閉環。慧聰網接下來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服務閉環做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積累更多的數據。

孫毅強調,看重服務閉環不代表交易數據不重要,但獲得交易數據不一定需要去做交易。慧聰網的聚合支付能力可以給小b提供比微信支付更低的手續費,他們選擇更便宜成本通道的同時,沒有參與到交易的慧聰網也可以拿到滿足數據閉環的交易數據。

事實上,不管是做交易閉環還是服務閉環,擁有海量業務的BAT等大平臺始終在數據層佔有優勢。慧聰網在具備產業縱深理解和產業客戶積累的基礎上也在試着用更高效的方式來去跟客戶產生觸點,比如直接跟BAT級別的企業進行合作,讓大的互聯網企業發揮它們的專長,慧聰則發揮自己的專長。在孫毅看來,慧聰網和大平臺之間一定不是競爭,更多的應該是合作。

以A、T為例。孫毅認為阿里的護城河在於它已經自成生態,阿里可以做到客戶生命週期的全鏈條閉環,所以在阿里生態內可玩的事情會非常的多,阿里的盈利點以及給客戶提供有價值服務的點也會更多一些。反觀騰訊,實際在輸出到B端的能力上並不缺失,需要和生意場景有效結合,這可能恰恰也是騰訊與慧聰網合作的重要原因。

在孫毅的設想中,未來中小企業做生意也許根本不需要再主動去找,可能一個工作臺就能幫它把產品生產、品牌營銷、供應鏈管理、經銷商渠道管控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聚合在一起,一條龍解決生意問題,這也是小b工作臺未來的努力方向。

產業互聯網與產業縱深

產業互聯網的定義眾說紛紜,不同的說法各有共性和特點。在孫毅看來,產業互聯網的本質應該是藉助信息技術,讓人和產業中的多種要素進行更高效的協同。

在企業轉型的過程中,第一步是企業的互聯網化。過去的20多年間,慧聰為大部分客戶所做的服務大多是“把企業互聯網化”。如果說互聯網化是把企業對外的通路打通,產業互聯網化則被認為是企業由外而內的整體性改變過程。

在慧聰的規劃中,產業互聯網一方面要通過外部的靈活手段去解決企業服務在線化問題、幫助企業的營銷更加精準化、促使企業營銷服務更加高效,同時還要深入到企業內部去做數字化供應鏈、智能生產、柔性生產等偏後端的服務。未來,慧聰還打算接入內容創意及個性化設計的能力。孫毅表示,產業互聯網要做的是改造一個產業的運營模式,而最終是要達成高效的協同。

隨着互聯網化進程的加深,傳統企業對互聯網的認知變得深入。在這個過程中,打造品牌等營銷類的需求不斷出現,孫毅將其稱為為企業互聯網化1.0。在數據互聯網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數據經過不斷的打通、共享之後,企業的需求會變得更加深入且多樣化,除了過去按CPC、CPS、CPT等方式去展示品牌之外,企業開始重視聯網的精細化作業。一些企業開始將ERP雲化,開始將協同辦公在線化,開始將清算數據實時化等等。孫毅認為,企業對互聯網的需求正在進入2.0階段,而慧聰網則有機會成為企業互聯網化2.0時代的企業服務中樞。

要成為企業服務中樞,正確認知企業需要什麼樣的服務是重中之重。孫毅為幫助企業互聯網化的服務列出了5個要素:通過技術、互聯網的手段讓企業服務在線化、讓企業的營銷更加精準化、讓企業的供應鏈更加數字化、讓企業的生產更加智能化、讓產業單元的需求更加個性化。

對於當前的大部分平臺來說,想要同時滿足5個要素並非易事,孫毅給出的核心關鍵詞是“產業縱深”。在他看來,慧聰有信心做好產業互聯網的優勢之一,就是它在每一個垂直賽道都能往深裏跑。

上述提到的五要素依然偏互聯網化,產業部分的東西還遠遠不夠,而在產業互聯網縱深的路上,最難的又往往是對一門生意或者一個行業的深度理解。因此,慧聰在其產業互聯網的每一條賽道上,都招募了資深的產業大咖作為領軍人物,慧聰網多年的行業積累則形成護城河。

在慧聰集團內部,慧聰網常被開玩笑地叫做“插線板”,原因就是慧聰集團多年的客戶資源,服務能力以及綜合數據的積澱都在慧聰網集中,其他事業羣的能力則通過慧聰網的輔助對外釋放。而作為資源中樞的慧聰網,同樣擁有着富有層次的能力結構和輸出方式。

產資源中樞:觸點、內容、數據

孫毅總結慧聰網的能力有三層:

第一層是觸點。用戶在哪裡,慧聰網就在哪裡,慧聰網的工具就在哪裡,這是觸點。

第二層是內容。慧聰網上有很多產業話題和產業縱深的內容資訊,只要用戶對資訊有需求,內容就一直可以是抓手。

第三層是數據。慧聰網既是自由的媒體平臺,同時也深耕於相應的垂直跑道,因此能獲得三個維度的數據,孫毅稱其為一方數據、二方數據和三方數據。一方數據即基於慧聰網跟客戶觸點之間發生的關聯數據,包括客戶沉澱在慧聰網的行為數據等。二方數據更多是來自慧聰網對外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後,用戶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因為不是慧聰網一手數據,因此叫做二方數據。三方數據主要是通過合作來的第三方數據,比如說慧聰網跟騰訊、百度合作以及跟運營商的合作中產生的數據,被稱為三方數據。

對內,慧聰網不斷孕育這三層能力;而對外,慧聰網也會將這三塊能力輸出給其相應的客戶。對於需要觸點的企業,慧聰所擁有的觸點資源本身就構成巨大的吸引力;對於需要內容的企業,慧聰網將內容產品進行行業版的定製,根據行業需求進行輸出;對於需要數據支持的企業,如客戶資源和行業供應商庫名錄等需求,慧聰網也可以根據積累相應地輸出。

孫毅向億邦動力表示,慧聰網的觸點、內容和數據這三層處於相互依存和支撐的關系。有了觸點之後,慧聰網就需要更多、更靈活的內容形式或者產品形式來打出去,但打得是否精準則需要數據的支撐。至於某個議題需要何種類型的數據支撐,又需要在一方、二方或是三方數據中進行論證。

也因此,慧聰網今年大幅提高了在網站方面的技術投入,想要實現的就是能夠把數據更聰明、更高效的利用起來。在孫毅看來,過去所謂的大數據大多基於數據的積累,但更高層次的需求應該是怎麼對數據進行梳理工作。“積累也許不需要很高深的技術去解決,但結合上對於行業的理解,就可以產生很大的化學作用。”要想在無限數據中尋找規律,真正挖掘數據智能,確實還需要行業和時間的積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