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烏鴉上尉

明天就是婦女節了

上尉就提前跟蛋蛋姐說:

「婦女節快樂!」

結果蛋蛋姐一聽這話

反手就給了我一巴掌

她一邊打還一邊喊:

「叫誰婦女吶?你才婦女吶!」

打得我都懷疑人生了

婦女節咋不好了呢?

蛋蛋姐氣鼓鼓地說:

「因為婦女顯得很老氣

老氣!老氣!老氣!

我們現在都過「女神節」、「女王節」!」

被蛋蛋姐訓了之後

我趕緊去補了補課

這才發現,現在的女孩子

果然都不過婦女節了

因為覺得「婦女」這個詞不好聽

更有一些極端的人

在微博上發起話題

說要用女生節取代婦女節

結果引得網友紛紛吐槽

婦女節怎麼了?

婦女節礙著你了?

為什麼女生容不下「婦女節」?

今天,漫威為了3.8號上映的電影

在微博祝賀了一下女生節快樂

結果,漫威又被憤怒的網友羣嘲了

很多女性都在下面留言說

我就是婦女怎麼了?

難道還不能去看這個電影了嗎?

其實,我能理解大家的憤怒

因為3.8婦女節

是無數女性前輩們

為了獲得自由平等

和資本家鬥爭出來的節日

象徵著女性的獨立和解放

而現在,資本家們

先是把誕生於大學的「女生節」

變成了購物節

然後不斷抹黑「婦女」二字

讓大家覺得這個詞不好聽

好像在說女性年老色衰

並且不惜餘力地

打壓已婚婦女的地位

抬高女生節的地位

讓女生節逐漸取代「婦女節」

想要把女性的地位再打壓回去

所以,在我看來

不是女生容不下「婦女節」

而是商家容不下「婦女節」

1

1911年,紐約一條馬路上

橫著60多具女性屍體

她們是「紐約三角工廠」的工人

那天,工廠發生火災

這些女工從窗口跳下想要逃生

但是樓層太高

這些女工都活活摔死了

到達現場的警察很困惑

「就算工廠著火了

也可以跑樓梯逃生啊

為啥要冒險跳樓呢?」

警察一調查才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

這個工廠的主人

為了不讓女工休息

故意把大門反鎖了!

所以到了火災的時候

女工根本出不來

上天無路下地無門

這些絕望的女工們

只好選擇跳樓博一下

警察去問工廠主的時候

他還振振有詞地說:

「女工本來幹活就慢

我不用點手段逼一下她們

哪能保證產量?」

在那個時代的美國

這種無良工廠主不是個例

在那個時候的美國

很多廉價工作都是女工在做

根本沒有男人

在工業時代以前

女性的地位很低

女性被剝奪了出去工作的權利

因為沒有辦法自己掙錢

大部分的女性必須依靠家庭才能生存

不能抵抗家庭對自己的壓迫

她們終其一生只能待在家裡

被當做一個生育機器

一個照顧家庭的傭人

一個丈夫的附屬品

而不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

就像一隻被關在籠子裏的

漂亮的金絲雀

圖:描寫女性覺醒,揭露男權社會與婦女解放之間矛盾的名著

——《玩偶之家》

而工業革命的到來

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女性可以工作掙錢了

就不需要家庭也可以養活自己了

女性的地位就提高了

但是,在資本家眼裡

男女的地位還是不平等的

因為資本家算了一筆賬

相比男性工人,女工飯量小

可以給工廠省伙食

而且她們力氣沒男性大

就算打罵女工,她們也不敢還手

法律對女性的權利保障不到位

也沒有辦法制裁他們

因此,工廠主們都愛招女工

還洋洋得意地說:

「只要幾塊小餅乾,一根藤條

就可以管好女工

用女工,比用狗幹活還便宜!」

1920年代,隨著歐美工廠

開到全球各大殖民地

全世界都用上了女工

在上海,各大外資工廠裏

許多才12、13歲的小女孩

也被騙去幹危險的重活

圖:一位當年女童工的工作證

女工們對自己被欺壓盤剝早就不滿了

只是在此之前

她們的只是零零散散地抗議

而三角工廠的火災慘案

徹底點燃了女工們的怒火!

她們意識到自己不是孤獨的

還有很多和自己一樣的女性

在忍受不人道的壓迫

她們很快聯合了起來

為了自己的權利鬥爭!

1917年,俄國女工帶頭示威遊行

在共產國際的聯絡下

全歐洲女工都來支持了

原本100多人的示威

很快變成十幾萬人的大遊行

很快,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這些女工的丈夫、兒子

還有家裡的兄弟們

也都站出來支持自己的家人

他們有工人、士兵、小販

隨著示威的人越來越多後

原本只是女工參與的抗議

最終演變成了推翻沙皇的革命!

女性第一次為自己爭取權益

是1857年的紡織女工遊行

而到1917年,整整60年後

團結壯大起來的女性

直接促成了一場大革命

連列寧都興奮地讚歎:

「沙皇暴政的喪鐘

被最卑微的女工敲響了」

因為女性幾次大遊行

都是在3月8日

於是,1975年,3月8日正式被聯合國

確認為「國際婦女節」

憑本事打敗了資本家的女性們

獲得了她們應得的權利

2

1942年,在白宮的晚宴上

蘇聯著名女狙擊手柳德米拉

被底下的女聽眾問得一臉懵逼

女聽眾的提問全是:

「你怎麼不塗口紅啊?

你穿哪個品牌的內衣呢?

你覺得哪款裙子好看呢?

你手上全是肌肉,看著好醜啊!」

柳德米拉完全無法理解

底下的美國女性

為什麼會問出這種問題?

因為柳德米拉24歲時

就趕上了蘇聯的衛國戰爭

德軍和蘇聯展開了殘酷的巷戰

德國人不分男女

對蘇聯進行無差別地屠殺

面對殘忍的德軍

柳德米拉很清楚:

「子彈可不管我是不是女人」

從德國人打進家鄉的第二天

柳德米拉就成了一名女狙擊手

她的身手一點都不比男兵差

她參軍才一年

就經常獨自深入敵後

一共擊斃了309名敵軍

這一輝煌的戰果讓她聞名世界

因此,她被羅斯福總統邀請

到美國做一個彙報演講

去美國前,柳德米拉滿懷期待

她在大學讀歷史時

老師說:「美國是自由之鄉

正因為美國女工的抗爭

婦女才頂起了半邊天」

柳德米拉對去美國演講前

就像朝聖一樣充滿虔誠

沒想到,她一到演講才發現

美國完全不是她想的那樣

當地婦女一聽她的英雄事蹟

都很嫌棄地說:

「這聽上去太嚇人了

根本不是女人乾的事」

柳德米拉不知道的是

在1911年的婦女運動之後

雖然女性的地位和收入都提高了

但資本家們突然意識到

女性工資提高了

就有能力消費了

只要能把她們哄開心

不就能賺更多的錢嗎?

1926年,一本名為

《向女性賣東西》的書出版了

作者用300多頁講述女性心理

定了一套銷售策略:

「女性正需要自尊

你把她捧在手心裡

她們就會自願地掏錢」

一時間,鋪天蓋地的

針對女性的營銷開始了

美國到處都是

「買了我,你就是最美的」

「獨立女性,就要給自己買好的」

「專屬你的優雅美麗」這樣的廣告詞

美國的百貨公司

每年都推出「聖誕願望清單」雜誌

其中「女士必備」那列

有1000多種商品

鼓吹無節制地超前消費

鼓吹透支自己資產的瘋狂消費

商家們無不精明地暗示說:

「湊不齊這1000件

你就沒資格當女人」

這個「願望清單」在美國賣了100萬份

全國的女士人手一冊

按著清單挨個入手商品

當初剛健奮發的女性

在不知不覺中被消費主義洗了腦

她們的觀念逐漸從

「用勞動證明自己」

變成了「買東西證明自己」

她們討論的

也不再是自己能掙多少錢

而是自己打扮得多好看

自己看上去有多年輕

她們又被人當成了

需要無微不至寵愛的花瓶

而不是敢走上街頭鬥爭的獨立女性

柳德米拉對美國的女性極為失望

她對在場所有女聽眾

發出了振聾發聵的演講:

「我的祖國正面臨侵略

為了捍衛她的尊嚴

她的兒女正在前線浴血奮戰

在你們眼中,我是女人

但在戰場上,我是戰士

比起衣服和口紅

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拿起武器」

圖:柳德米拉的事蹟,被拍成了電影

羅斯福夫婦順應了她慷慨激昂的演講

號召美國女性

再度拿出當初鬧革命的豪氣

投身到反法西斯的戰爭中

本來,美軍是不招女兵的

但在美國婦女的強烈要求下

軍隊終於放開限制

允許女性參加戰鬥

以前,美國男人跟老婆吵嘴

總是說:「你又不用打仗

還跟我談什麼條件」

可在二戰,許多女兵的崗位

比她們丈夫還要兇險

丈夫當初的牢騷

現在都成了笑話

從那時起,無論是諾曼底

還是南太平洋戰場

在最危險的戰場,最艱辛的崗位

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女性

圖:在諾曼底戰場登陸的女傘兵

這場戰鬥陣亡率很高,多數男性都扛不下來

各國女性都為保衛祖國

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

她們用自己的奮鬥證明瞭

女性無論做什麼

都不會比男性差

3

這幾年的3月7日

商家搞了個「女生節」

鼓勵大家在這天去購物

還貼出了一張極其噁心的廣告

「成熟的你,更有味道」

這個噁心的廣告惡意地暗示著:

婦女節是老女人過的

你要想顯得年輕

你就不要過婦女節

就得過女生節

就得參加這天的「買買買」

不然,你就是大豬蹄子

如同那個消費主義盛行的美國一樣

中國的女性爭取了數十年的權利

又被商家拉回了起點

在最艱苦的長徵路上

中國有3000位女戰士

從頭戰鬥到尾

她們都是不讓鬚眉的「花木蘭」

建國後,中國女性的工作比例

接近70%,位居世界第一

是全世界最勤勞的

在過去的數十年間

中國的女性

是名副其實的「半邊天」

然而,發展到2018年

資本家們重新盯上了

女性打敗了他們的婦女節

試圖把這樣一個有光榮傳統的節日

宣傳成購物節

把這個節日變成資本家的狂歡

本來,婦女解放之後

女性可以為了自己而打扮

而不必為了取悅他人

把自己像洋娃娃一樣

遷就人家的喜好

女性可以為了自己而活

而不必被強迫放棄工作

回到家庭裏當一個賢妻良母

女性可以為了夢想而活

而不必用嫁給了誰

來體現自己的價值

可是,在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裏

對於資本家來說

凡是消費能力弱的人

不能讓資本家賺錢的人

都是沒有價值的人

都應該被打成二等公民

於是,商家們把「女生節」

宣傳成了購物節

把消費能力最強的少女

和消費能力弱一點的婦女進行區分

他們容不下婦女節

商家們開始攻擊婦女節

開始不斷創造「女神節」、「女王節」

這樣換湯不換藥的購物節

鼓吹無節制地消費購物

把女性物化

在他們宣傳的價值觀裏

彷彿只有海量的包包和口紅

才能代表女性

而不是女性自己的能力

彷彿只有年輕好看的女性

才能算得上是成功

一旦變老就失去了價值

彷彿女性只要把自己

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找一個靠譜有錢的老公

然後負責生兒育女照顧家庭

人生就算完整了

「你負責賺錢養家

我負責貌美如花」

在這幫商家的宣傳下

女性又被物化成了一個生育機器

一個照顧家庭的傭人

一個丈夫的附屬品

而不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

在轟轟烈烈的婦女運動

成功的100年後

衡量女性價值的標準

又倒退回了100多年前

資本家用甜蜜的炮彈

正試圖把女性從獨立的人

再度變回他們喜歡的樣子

——一隻關在籠子裏的

漂亮的金絲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