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趨勢


極客之選編輯部拿到了小狗機器人出品的 puppy cube,並對這款產品進行了測評,希望能對你瞭解這類產品有所幫助。


這臺融合觸摸屏和投影儀的設備,可能是未來最適合的百搭助手

觸摸投影儀這樣的產品就從去年開始進入大家的視線,它不僅代表著觸屏趨勢下的一股未來潮流,甚至很有可能帶給我們類似手機、平板電腦的顛覆體驗。

在很多科幻電影中,都曾出現過這樣的畫面:不論是家庭還是辦公區,人們都可以在任意物體表面隨意觸控,觸摸屏深入融合在任何角落,人人都可以進行方便交互。

曾有人覺得這樣的未來不切實際,但 2017 年,當巨頭索尼嘗試了名為 Xperia Touch 的產品後,這種將投影儀和觸摸屏結合在一起的設備,讓曾經的不可能變成了現實,人們突然意識到,其實觸摸屏真的可以無處不在。

觸摸投影儀這樣的產品就從去年開始進入大家的視線,它不僅代表著觸屏趨勢下的一股未來潮流,甚至很有可能帶給我們類似手機、平板電腦的顛覆體驗,今天極客之選想和大家聊到的主角就是這樣一款很有個性的產品——puppy cube。

puppy cube 給人第一印象是從正面這整塊玻璃開始的,一整塊高透光學玻璃讓整體看起來十分簡潔。上方的透明窗口能看到一些投影光學元件,下方是有些特別的小狗機器人官方 Logo,在整塊玻璃的水波紋效果下,它的視覺效果非常好。

puppy cube 頂部集中了幾個重要按鍵,分別代表著開/關機鍵、音量+和音量-,另外還有一顆 500 萬像素攝像頭,通過以居中的方式排列成一字形,給人簡單且直觀的感覺。這些按鍵在正常的桌面投影模式中朝上,而在轉化成牆壁投影模式後,會成為面朝後方的設計,這一點我們後面會詳細談到。

值得注意的是頂部的音量控制按鍵帶有藍色呼吸燈,當你直接操作時,還能看到兩個按鍵的呼吸燈會配合頂部的一整條呼吸燈直觀展示出效果。

來到機身側面,外部包裹著金屬網格材料,內部則搭載了 2 個 2.0 聲道、36mm 的全頻揚聲器,功率為 5W,為產品提供了不錯的聲音效果,另外,金屬網格也方便機器運行時快速散熱,一舉兩得。

機身背面則非常簡單,一開始看到這樣設計的背面,我很好奇官方究竟要在哪裡設計外部介面和電源線,但仔細觀察,才終於發現原來官方藏了一個小心思,加入了一個可以手動打開的後蓋。

這個設計其實在一開始「誤導」了我,我甚至一度讓它是否有外接擴展能力,但當我從底部外推開外殼時,才終於發現了其中的玄機,原來介面都被隱藏在後蓋裡面,其中包括了一個 USB 3.0 介面、一個 HDMI 2.0 介面以及直流電源介面。

這樣的設計無疑兼顧了簡潔和實用,因為如果你注意看就會發現,當電源線以正常方式插在介面處,並且被蓋上蓋子後,底部的凹槽很好的起到了收納電源線的作用,這樣的小細節令產品變得自然得體起來。

對了,還有一個細節在於 puppy cube 的遙控器部分,和很多投影儀、電視機燈遙控器設計不同,puppy cube 的遙控器採用金屬拉絲工藝,不但看起來商務感十足,簡單而且緊湊的按鍵設計也非常有特點,還支持 Micro-USB 充電,正面蝕刻的官方 Logo 體現出品牌統一性。

實際上,如果再回頭看這樣一臺產品,當全金屬外殼和玻璃相互融合,不僅讓 puppy cube 有相當不錯的品質感,還令整體設計有了一種特殊的統一。這種利用金屬和玻璃產生的組合有給人很強的品質感,雖然大部分人可能猜不出它是做什麼的,但看到外觀都會對它產生好奇。

還記得初代 iPhone 發布時喬布斯那句經典介紹嗎?「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三樣具有革命性的新產品:具有觸控功能的 iPod 播放器,蘋果手機,第三樣是具有突破性的網路通信裝置。一臺 iPod,一部手機,一個具有突破性的網路通信裝置——而我們準備叫它 iPhone!」當一臺全新的設備出現在人們面前,將三個熟悉的設備巧妙結合,喬布斯就為大家打開了智能手機的新大門。和 iPhone 的創造性嘗試相似,puppy cube 並不能直接歸納到我們熟悉的產品中,如果用現在的產品來形容它或許也有三個不同屬性:一臺超大的觸屏設備,一個投影儀和一個百搭的智能音箱。所以當我們詳細來聊這款產品的功能時,我們嘗試從這三個不同角度來觀察它,嘗試它的特殊之處。瞭解功能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基礎配置:
  • 尺寸:132×86×213mm
  • 重量:1.6kg
  • 材質:玻璃+鋁合金+PC/ABS
  • 電池:55.5Wh
  • 畫面尺寸:23~100 英寸
  • 亮度:300ANSI
  • 標準解析度:1280×720
  • 兼容解析度:1080p/2K/4K
  • CPU:Mstar 6A938
  • RAM:4GB
  • ROM:32GB eMMc
  • 攝像頭:500 萬像素
  • OS:puppy UI 1.0
  • 多屏互動:Airplay/DLAN/Miracast
  • 輸入:USB 3.0 Host、HDMI 2.0 Input、DC-in
  • 輸出:3.5mm 耳機介面

puppy cube 的使用模式可以歸納為兩種,桌面觸控模式和牆壁投影模式。這兩種模式原本對應著不同類型產品,但通過這樣一臺設備卻自然融合在了一起,這一點也是它給用戶帶來的最大方便。

桌面觸控模式

牆壁投影模式

首先是桌面觸控模式。相信大部分人在從 3.5 英寸屏幕手機換成 9.7 英寸 iPad 時都曾感到震撼不已,這種感受在上手 puppy cube 也非常直觀。如前面所看到的那樣,當機器正常「站立」開啟後,桌面上會立即投影出一塊 23 英寸大小的顯示區域,這塊區域不但可以看,還可以進行觸摸,這樣的第一效果呈現自然能吸引不少人。

這種既能投影又能觸控的交互實際上並不是現在纔出現,它是通過在投影區域利用紅外線感應來分析觸控區域,因此能對用戶在不同區域的動作進行反饋,類似的原理在很早以前流行的紅外線激光鍵盤上就出現過,puppy cube 將它帶到了這套全新的名為 puppy UI 1.0 的定製系統當中。本次官方採用的底層系統是 Android,這樣做有兩個好處,首先是對於早已熟悉安卓系統手機的用戶來說非常便於上手,其次便是能夠利用安卓如今已經較為豐富的軟體生態。

但你並不能簡單理解這臺設備的桌面模式就是簡單的大號安卓平板,實際上,當你在這個 23 英寸的大屏幕上開始和別人開黑玩《絕地求生:刺激戰場》這樣的遊戲你就會明白,大屏幕對於影音娛樂方面的提升如此讓人驚喜。而官方還不遺餘力地讓它能夠在生活中發揮更大作用,比如內置了 10 萬多個視頻菜譜,你完全可以把它放在廚房裡,一邊做菜一邊學習。

和 iPad 等設備比起來,可以在廚房的桌面上用做菜時的手輕鬆操作屏幕,而不論是做什麼,投射出來的內容亮度清晰,並且畸變矯正非常優秀。機身本身內置的 55.5Wh 大電池即便不連結電源線也能有兩個半小時左右的續航時間,這些都讓人用起來很舒服。

除了遊戲和做飯,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方式適合桌面觸控模式,由於 23 寸天然觸控大屏的支持,你既可以在大屏幕上瀏覽網頁,查看新聞,也可以通過內置的教育資源和孩子們一起進行大屏幕上的互動教育,或者你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和團隊協同工作,由於本身支持的十點觸控,在設計或者規劃活動中,這樣一個大屏幕的桌面交互設備會非常好用。

有意思的是,雖然本次官方採用的這顆 Mstar 6A938 並非很多人熟悉的高通驍龍處理器,但內部採用的 Cortex-A72 架構 CPU,配合 GPU 部分的 Mali T820,應付視頻遊戲等內容不成問題,玩《絕地求生:刺激戰場》這樣較考驗性能的遊戲時表現得也較為流暢。這顆晶元雖然在移動設備上並不常見,在電視端卻是一顆具有一定綜合實力的晶元。

除了桌面模式外,puppy cube 的牆壁投影模式也能展現出它的全能。當你想讓內容投射到牆壁時,只需要將機器從豎直調整為水平狀態,就像將設備從「站著」改成「躺著」那樣,就能直接將內容以超短焦的方式投射在牆上,通過調整你可以將畫面內容從 23 英寸放大到 100 英寸,按照自己的需要來控制,每一次改變距離畫面都會自動對焦,效果不錯。

當然,你還可以主動對焦,但在牆壁投影模式下,一切操作都要靠遙控器來完成,因為牆壁投影時並沒有觸控功能,這一點其實也是由不同場景來決定,一般在觀看牆面的投影時,你不會湊得很近要用手去觸摸,這不符合大家將它作為觀看設備時的操作,遙控器的表現就非常好,用這樣的投影方式,你可以看電影、健身、視頻通話,甚至是遠程看醫生。

但這也不意味著你完全不能使用觸控,實際上用一種「迂迴」方式,桌面模式也可以輕鬆觸控。那就是通過手機、平板等投屏方式進行操作。讓我們驚喜的莫過於官方提供了包括 Airplay、DLAN、Miracast 等多種不同的投屏方式,還能支持 HDMI 介面,因此投屏這件事對 puppy cube 來說小菜一碟,日常辦公使用也沒有太大壓力。

語音功能是 puppy cube 上一個很吸引人,讓我覺得大有可為的地方。puppy cube 在很多時候能忽略遙控器,做到快速響應,不論播放歌曲或者查找菜譜,語音指令就能快速完成甚至呈現在屏幕上,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你生活變得更加簡單。雖然喚醒詞為「你好巴迪」,但實際上官方採用的是來自科大訊飛的 AIUI 語音技術支持,在測試中不論是識別或是作出回答都非常迅速,的確是非常讓我驚喜的一點,音樂資源上對接的是有上千萬曲庫的太和音樂,同時內置了蜻蜓 FM,整體資源方面還是不錯的。

作為市面上為數不多的可觸摸投影儀設備,puppy cube 無疑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驚喜,無論是將平板電腦和投影儀結合起來的方式讓它的使用場景大大擴展,語音交互方式的加入也為它的使用增色不少,這些功能結合在一起時,都讓用戶對它產生出不同於其它設備的感知。

puppy cube 在桌面模式下的大屏觸控交互一攬子解決了娛樂(玩遊戲)、生活(廚房做飯)、教育(互動學習)等很多事情,這相比 iPad 等平板設備更有優勢,觸控+語音交互的方式,讓它在很多場合的使用都異常方便,簡化了過去使用平板的操作,所以它不僅僅是一個大號 iPad,更是一個更好用的娛樂設備。

另外,牆壁投影模式下,puppy cube 則能在影音娛樂、辦公會議中起到展示作用,支持的 HDMI、Airplay、DLAN、Miracast 等多種輸入方式完成娛樂和辦公體驗,配合 WPS 等應用程序讓它可以方便快捷地融入辦公場景當中。

儘管投影模式下不可進行觸控交互,但 puppy cube 最大 100 英寸的顯示面積在室內辦公環境下都能起到一定作用。當然,和激光投影儀相比,puppy cube 的亮度還有所欠缺,而且也沒有如今流行的通過手機 App 進行操作的虛擬遙控器,這些都是未來值得進一步加強的方面。

對於一款售價 7999 元的觸摸投影儀來說,puppy cube 在家庭娛樂和室內辦公等多場景下的通用性帶來了令人驚喜的體驗,產品不錯的外觀設計和紮實做工讓它有可能成為未來生活的一部分,對於喜歡科技潮流,同時在生活中有較高品質感的人來說,這臺設備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非常黑科技的產品,甚至有點超前了。

我拿到第一天的時候有拿去公司玩,拆開包裝,沒接電源,不看說明書大家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這個東西到底是幹嘛的。

因為這個產品體積很小,看著方方正正的像個音響,和傳統意義上投影儀看起來非常不像。當然看出這是投影儀的人也有,可是能猜到這是觸摸控制那就一個都沒有了。

我想想怎麼和人解釋它,puppy cube這個產品是個體積很小的投影儀,根據擺放方式的不同,可以投在牆上也可以投在桌面上,和傳統投影儀的差別是它投影出來的部分自帶觸摸屏功能。

投影機本身自帶安卓系統,各種軟體都可以安裝,因為投影也帶觸摸的關係,99%都安卓軟體都可以正常運行,在使用範圍上真的很廣。

產品外形是這樣。

放在桌子上這樣。

產品本身在國內沒有競品,國際上同類產品只有SONY 的Xperia Touch

SONY有信仰加成,外形也更小巧,但是要貴幾倍,而且CPU內存硬體上亮度續航上都不如小狗機器人這個,尤其亮度和電池續航方面都只有puppy cube的三分之一。

亮度上,puppy cube是300流明,Xperia Touch是100流明;

內存puppy cube是4GB,Xperia Touch是3GB;

電池續航,puppy cube是2.5小時,Xperia Touch是1小時。

實際使用的感覺比預想的要好不少,機器本身有語音控制(Xperia Touch沒有)、USB和HDMI介面,也支持Wi-Fi投屏,核心的投影技術是超短焦,所以比想像的要省很多地方,因為內置電池,所以不接線拿來拿去也方便,投牆壁的時候,這麼小的機器投出的畫面居然還不錯,投桌面的時候的材質不太挑,但想顯示效果好必須是淺色桌面,深色桌面光線反射效果會變差很多,上兩張對比。

具體手指觸摸操控也比我預想的要好,它其實是在機器前段裝了個感應器,來感應用戶手指的觸摸,我拍個操作視頻給大家看看。

手殘操作+宜家39塊錢買的茶几

另外我們在會議室的不同地方使用了一段時間,總的來說挺酷炫,也足夠吸引眼球,當你給別人演示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哇一下表示讚歎,可是你說真有什麼獨特的場景,必須,非它不可吧,那好像又不是,在高端的展會、商品演示,旗艦店展臺、浪漫約會求婚之類的場景會更有需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日常生活裏大家討論下來發現出門搞活動,去漫展擺攤子,半夜開車出去放個小電影啥的會特別好用,站立的時候練毛筆好像也不錯。

就我目前的使用情況來說,這是個一個高端的、黑科技的大玩具,給我用有點浪費,其實更可以作為高端智能家居的一部分,結合新房子裝修那可以做到的東西就多了,比如說把屏幕投在浴室裏,洗澡的時候,整個操作環境全濕,你滿手泡沫也不怕,可以在濺滿水滴滴瓷磚上隨意操作。

在產品推廣上,廠家預想了一個兩手都不方便的使用環境,就是廚房,我覺得蠻好的樣子。我不知道大家燒菜的時候會不會邊看菜譜邊操作,我反正是會,一般情況下是把手機或者iPad支起來,放在操作檯這邊,邊看邊弄,但是一旦手濕漉漉或者沾了油膩啥的,再去選內容,調播放進度和換內容就很彆扭,必須先擦手,不想中斷料理節奏的就要讓其他人幫忙。

這個時候觸摸投屏的優勢就被極大的強化了

投射在桌面上,你手再臟也可以隨便操作,看菜譜、看視頻、聽音樂都可以隨意,高檔小區樓盤啥的在廚房裡內嵌一套,感覺每平方米都能多賣幾千塊。

廠家還專門做了個頁面是專門推送菜譜的。

我用下了的觀感是puppy cube這個產品設計理念很好,但是被大眾接受和普及還需要時間和更多更符合使用習慣的配套,目前暫時只適合小眾高端玩家以及對價格不敏感的商務用途。


這個東西的最終發展趨勢應該是設置在房頂,根據人的需要隨時投射影像在需要的地方,牆,地面,冰箱,任何需要的地方。不知道十年內能實現麼。

到時候麼小孩會好奇電視是什麼?


高配低價版Xperia touch

投影鍵盤

投影一個虛擬鍵盤,然後通過追蹤手指的運動來完成輸入。

是不是和這玩意一個樣?

然後重點來了,我第一次知道這玩意是2005年,即十三年前。


投影鍵盤是哪一年的產品了,學校的電子投影白板見過麼?黑科技?超前?


問題本身看起來就是廣告,不過視頻裏效果很不錯啊,這跟投影鍵盤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東西。當然是很看好啦。


大家都知道Sony的,其實Casio也做過類似的產品

之前也做過類似的產品, 原型設計比Sony的機器上市時間早,但是樣機要到2017年中才完成了,可惜沒有上市。

先說他們好的地方:

  1. 造型: ID設計不錯,外觀簡潔,鏡頭隱藏比較好;
  2. 做工: 看照片和相關文章,挺不錯的,做工精良,這塊想必花了不少成本;
  3. 內容: 這個還比較給力,按場景提供了多類選擇,不過不知道付費比例;
  4. 觸控: 看宣傳視頻不錯,但是這個自己不上手是試不出好壞的;
  5. 對焦: 自動對焦好評;

存在疑惑的地方:

  1. 這個微投模組在微投領域功率算比較大的,我之前設計為免風扇模式,需要重開散熱模塊,散熱面積模擬模擬需要標配的X倍並且部分熱量還要導到外殼上,看這個的外形和風道設計,應該是繼續使用的默認的散熱,如果換了磁懸浮風扇,全亮度背景噪音應該還是能壓一壓的;

2. 主板晶元選型

既然加了電池增進移動使用場景,為什麼使用938這個耗電大戶,其實作為視頻播放和普通遊戲應用,特別是解析度被限定為1280x720的情況下,RK3288就足夠了,實在需要用降頻的Rk3399也可以,可能考慮智能電視的視頻內容;

3. 對焦

超短焦的邊緣對焦是個問題,不知道這個短焦鏡頭有沒有升級改進,但是4個角落區域都不失焦真的很難控制,量產很難控制,雖然可以微調,但是機械類的東西,運輸震動什麼的難免會有精度損失,投影到牆上還好,近距離比較考人品;

另一個,底部的橡膠件精度很難控制,放置後是投影面否能和桌面平齊是一個大問題,桌面平不平也是個問題,如果售價能控制到5K以內,我覺得大家比較能忍受,現在這個價位要是這個體驗不做上去就不太合適了。

4. 前防塵玻璃

希望是有鍍膜,玻璃反射折射對圖像成像質量存在不少影響,亮度也受損,看照片好像也沒有做斜面切割,而且這個非常難做密封無塵,時間久了估計要吐血;

5.主動散熱

說不定有防塵罩,但是看起來也沒有做可維護設計;

6. 音箱震動

可能整個音腔都是使用橡膠緩存隔離的,懸浮式設計,這樣音量大才不會連著鏡頭一起震動,還是一樣的,大屏幕其實肉眼不太敏感,這個像PAD一樣近距離看會放大。


感覺是廣告……

不過挺有意思的,如果體積再小點就好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