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an8-1466699133  

(郑有美,这次演出孕妇角色美貌受到瞩目,但《熔炉》的人权中心干事角色就发挥不错了。马东锡,铁拳大叔一夕爆红,但他一长串作品磨练资历,绝对不会让人意外。)

如果你韩片观赏数量累积的够多,真的可以如此断言:《尸速列车》担不起「神片」之名,而且它一定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担──因为,这真的就是现今南韩影视工业的正常能量释放而已。

《尸速列车》(《釜山行》,부산행)从5月坎城影展首映时,就获得媒体一片好评,国外的网路讨论更早已经不知道几十轮,输出改编的版权更多达156国!7月回自家土地播映更不用说了,堪称目前为止的2016年最卖座电影。9月2日(五)在台湾正式上映,票房才三天左右的时间就已经破亿,这样的热度,其实还真有许多东西可讲可观察。有趣,也有助于梳理、沉淀自己想表达的一些感想:

(以下有雷,自己斟酌阅读与否)

1. 《尸速列车》是导演延相昊第一部真人电影,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均为动画,包括4部长片(《尸速列车》前传性质的《起源:首尔车站》即为最新一部,10月将上映)和多部短篇动画片,也算有一定执导经验。

所以大概就因为概念来自动画的关系,《尸速列车》的直线剧情,绝对飞快地引人入胜,加上画面干净鲜明,没有因为大量的丧尸群和鲜血而混乱(但也是因为设定关系:昏暗环境丧尸无法活动,所以如果在晚上发车去釜山就没梗啦!)可以说真的排除了一些人的既定印象,在这些年玩得不少的丧尸题材里,硬是再获得相当高的关注与辨识度。

另外,大量平面、影视加上电玩等娱乐推波助澜,让台湾人钟情丧尸题材的族群逐年增加(吧),起码不是一点也不熟啦。若要再硬说个理由,应该是亚洲版丧尸的带入感,多少就是个新鲜与共鸣,连带把一些原来没接触过的人也吸引过来。总之,简明的好内容+观众基本盘之间相辅相成,开盘就轻易冲出声势不意外,也诠释了优秀的商业片就是这种实力!

2. 南韩电影最强烈的风格就在于「写实」,而关于凶杀、争权、欲望…等作为核心的黑暗题材更是信手捻来,让韩国人得以彻底展现其「直来直往」的民族性,因此残忍、背叛、肉体(咳咳)…等赋予画面的力度毫不手软,可是又能在你因为直视而翻搅内心同时,适时给予了温暖,不管是小情小爱、幽默搞笑、恻隐之心或积极奋起,都因为前面写实的铺成,而会心一击到观众内心。

丧尸电影经常以逃难时的人性表现,作为电影发挥深度的层面,但已有英国出产的《28天毁灭倒数》这座经典的巨大山头,因此要比的话,《尸速列车》其实怎么谈都有它薄弱的地方,例如实在有够黑的千里马客运营运长阿伯,为了自保,逃命过程中把自身性格的卑劣发挥到头,但最后「被处理」的方式却很不够力,原本以为会如韩片喜欢反转方式,让他最后得到获救来达到「嘲讽」目的,或也能用更洒狗血的方式赏他一个大快人心的「好死」。

但这也是我个人意见啦,前面说过剧情直线,也许就是不想过于节外生枝地处理,把高潮时间留给孔刘展现对女儿深情的爱──「也许我这阿爸就是个吸血鬼般的金融游戏执行者,但我别无它求,就只是为了这个家、为了秀安妳…」──这样的「脑补」,请允许我看成导演最后选择让人性光明面出线,毕竟坐上了列车,那怕过程有坏事有耽搁,但只要能到终点(结尾),我们一定觉得还有希望而温暖起来的。

正如《七号房的礼物》那种满满父爱,有人看来非常「煽情」,但过程堆叠加上情感处理得宜,那些最后被逼出的眼泪,其实让人非常快慰。孔刘哥感染前的最后画面就是怀抱刚出生的秀安,而环境一片纯白而祥和,仿佛天使来报到。对比混乱而恐怖的大半时刻,自然让紧绷半天的观众放松了泪腺,而这种拿捏自如的功力,实在不得不承认韩国人的高──那正是不断努力修正的结果。

细想10多年以前的「初代韩流」(大约《蓝色生死恋》、《我的野蛮女友》等指标影视作品时期),其实最常被笑的便是「车祸、癌症、医不好」这种极致的狗血与情感爆棚啊!但因为懂得与时俱进、反映时代,例如很优秀的电影作品,其实都是在谈自己国家很腐烂的地方、喘不过气的社会竞争,或是经济发展失利时期造成的社会问题…等等,只是它完全不生硬的表达,以适当的商业元素来让人走近,不仅让观众喜欢捧场,更因为行销海外,而型塑了专属自己的文化样貌与实力,让人绝对不敢小觑。(其他如电视、流行乐、舞蹈、偶像…之类的就不用再细说了吧)

3. 再扣回到台湾正疯《尸速列车》,就单从南韩电影来说,的确是已经许久许久未见的盛况!除了上述电影本身的力度之外,台湾的代理团队这次行销方式应该也有所不同(还是根本就不是以往的代理商?),但这不是很专业就先不谈了,也许还跟台湾超高的脸书使用率、根本生活重心直接有关。

不能否认,脸书时代,多少想跟上话题是一种很难克制的冲动。所以当大家都说好看时,就算平常少看这类型,也对它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因此在戏外,这种现象也像是种另类的「感染」或「传染」吧,但没什么好批判的,看电影就是为了个「爽」完全正确,只是这个爽如何定义,比较会有各人各自的意见罢了,因此产生讨论与分歧不太意外。

一部电影有好坏评价当然都有,《尸速列车》开启了下半年最高的电影讨论度,只是在台湾,正评或负评好像都容易走了极端:「好看就是因为我喜欢,不好看就是因为我不喜欢。」《尸速列车》最大公约数来说是「很爽」的,但如最前面说道,习惯看电影,尤其还是南韩电影的话,它的爽其实层次还不够多,例如政府发布紧急新闻、要国民安心听政府的就对了真的有看见它要甩巴掌的力道,但如果再有一点线给「官场现形记」画面应该不错…好吧这可能是看过《正宗哥吉拉》的后遗症。其实我想表达是格局如果可以再拉大些视角,可能就能像《骇人怪物》、《铁线虫入侵》或《流感》那样可以再有共鸣度而化成可以有所余韵的「经典」!当然,如果要我再度发挥「脑补」也是可以:人家电影是想要做一个「聚焦」的动作嘛──如果再花时间讲其他线,人家铁拳大叔马东锡就不会打这么过瘾了嘛系不系?

回到判断爽度的主观意识,所以当我看到许多人发表对于南韩电影水准的惊讶,而且是直到这部《尸速列车》才令他们真正有「面对现实」的感觉时,其实很让人莞尔,甚至更觉得荒谬的令人发噱,因为实在证明了自己以往真的「活在自己世界」,虽说人家一直在走自己的路当然关我屁事,但起码透过它是开车还是开飞机来判断路途多远肯定不亏吧?相应不理,只是阿Q地说我们骑车不要分心否则会摔车,结果连路途的一半都还是遥遥无期…总之,仅是看到一部优秀的商业片,因为「样本数不多」、「不够了解」、「无从比较」等诸多基于爱恨情仇的原因而被捧成「神片」,真的不觉得这是光荣的赞誉,而比较像是「跟风用」的自我主张。于是,虚实看不清,就容易落入喜欢不喜欢的意气之争层次而已,那真的有够可惜。

BUT!对于《尸速列车》受到热烈关注,我还是站在乐观其成的立场,不会因为自己对韩片多投注一点心力而需要觉得高高在上或众人皆醉我独醒,毕竟代理商若能因此盛况,在往后日子能再多引进一些优秀作品来上映,省去韩片阿宅都要独自「找资源」的麻烦,还有翻译也可能因此有更厉害的人来投入而提升品质,使之传达核心价值更到位,以及最最重要的:是能「以量取胜」看看亚洲第一(就电影领域而言而已,勿战)的整体水准在哪,而不再只是陷入捧韩仇韩二元对立的螺旋里──但也许我多心,之前的《下女的诱惑》、《哭声》讨论量其实也就不会少了,只是更希望「韩片为何越来越强?」这种谬论,可以转变成「韩片在政策、技术、养成、推动、宣传究竟努力到什么程度?」的这种理解,我想也就够了。

我个人觉得不错的相关讨论文章一大长串:

知名影评,电影从业人员。膝关节

我们为何拍不出《尸速列车》?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87/1945295

我们为何讨厌韩国电影
http://ppt.cc/mSqrn

娱乐重击 Punchline
从卖座韩片《哭声》《尸速列车》,看国际市场的行销策略(上)by廖佩玲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30879

从卖座韩片《哭声》《尸速列车》,看国际市场的行销策略(下)by 廖佩玲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30908

玩不完的丧尸题材:为何《尸速列车》这么受欢迎? by DOROTHY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31428

马欣
我们是何时开始没命地逃跑著?──《尸速列车》的徐硕宇与他们 
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9018

文化才真能赚大钱!韩国影业实力已经兵临好莱坞,台湾电影不能坐以待毙。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31593

从尸速列车现象谈「你什么时候产生了台湾可以追得上韩国的错觉?」 by网镁 太郎 Youkai Tentarou
http://ppt.cc/Niik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