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巔峰期KG,可判斷是2002-04這兩年。

那兩年,他是NBA歷史上最好的隊友。

2002-03季,KG常規賽MVP選票第二,僅次於鄧肯——眾所周知,那年鄧肯正是巔峰期,場均23分13籃板4助攻3封蓋,帶著二年級帕克、新秀吉諾比利、傑克船長和快退役的大衛·羅賓遜拿到60勝,季後賽終結湖人王朝,拿到總冠軍。

但那年春天,KG已極為強勢:全明星賽後場均24分14籃板7助攻,命中率52%,在2003年3月還被認為可與鄧肯一較短長。

輸給巔峰期鄧肯不丟人,但KG還一直給自己挑刺:

「我的最大缺點就是被大家捧太高了。我的決策有時很糟糕,我有時需要控制自己的節奏,以及情緒。」

然後就是2003-04季,拿到MVP。只看粗數據,那年他場均24分14籃板5助攻2搶斷2封蓋;進階數據,PER是29.4,這是歷史級的高。

更可怕的是那年他BMP高到9.9,而且是OBPM 4.9,DBPM 5.0。歷史上做到攻防兩端BPM都在4.9以上的,只有這一個賽季。


解釋一下,為什麼是「最好的隊友」?

籃球技術維度簡單分一下:持球攻擊、無球空間、傳球創造、單防、協防。

王牌大當家,需要的是持球攻擊(喬丹、天勾、鯊魚、大夢)、傳球創造(魔術師、基德),或者兩者兼得(勒布朗、奧斯卡、韋斯特、納什)。

KG跟同時代兩大怪物鯊魚與鄧肯比,主要缺持球攻擊和內線單防。進攻端,他要不到深位,無法持續在低位殺傷對手吸引夾擊;單防,他也不像鄧肯那樣可以控制禁區,或者鯊魚那樣塞滿禁區。所以到季後賽,他的得分和效率一起下滑:這點在阻礙他成為最頂級巨星。

但是他其餘方面,都強得不對勁。

無球,KG有無死角中投和靈活的走位牽扯。所以他自己持球不算頂尖,卻是個完美副攻。無論在森林狼還是凱爾特人時期,他從來是球隊進攻的完美潤滑劑。

創造,他有卓越的球場視野,可能是史上長人里最好的傳球手。

KG的協防是歷史級的存在,巔峰期簡直是劃時代的強,開創了一整套革命性的防守。比爾·拉塞爾說KG雖然那麼能跳,但他的平面打法勝過他的縱向打法——就是所謂地板式防守了。KG是第一個讓持續上線夾擊成為可能的長人,永久性地改變了內線參與外圍防守的方式。在他之前,從來沒有內線如此頻繁地上線夾擊+輪轉。綜合而言,他在防守端的開拓意義,還要大過德克在進攻端的開拓意義。

所以KG從技術類型而言,不是一個最卓越的持球型大當家,卻是一個各方面都臻於完善的完美隊友。你最多聽得見有人說KG接管比賽少,從來不會聽到有人說「KG太自私了,KG阻礙球隊運作了,KG讓球權停滯了」,不可能的。


他自己對此的看法,摘自這裡:

凱爾特人·三巨頭傳?

www.zhihu.com圖標

2003年2月,KG自己說:

「我其實不太在意對我位置的定義,畢竟,我很全面,這讓我與眾不同。我只是做一切可以解決問題的事兒,而已。」

2003年4月,桑德斯教練:

「許多人都說美國球員跟歐洲球員比起來,太喜歡一對一,不知道如何傳球,打得不夠聰明;而對KG,你們卻批評他傳球太多,太少一對一。太滑稽了。」

KG自己:

「如果我在四米遠處有空位,同時看見一個隊友在兩米遠處無人防守,我會將球傳給他的,每次都會如是。這才是籃球的唯一正確打法。」

記者:如果這種無私套路,無法讓森林狼更進一步呢?

KG搖搖頭,「我相信可以,我相信。哪怕我無法靠這種打法更進一步……我也相信它是唯一正確的套路。」

2004年春天,卡塞爾:

「KG在乎你的感受,他尊重球隊上從頭到尾的任何一個人,一視同仁。你想知道球隊為什麼運作良好?就是因為KG的性格!我來之前,並不知道KG有如此可怕的籃球知識和意識,他是個會研究全聯盟每個球員傾向的傢伙。沒什麼能瞞過他。通常一個27歲的年輕人才不會琢磨這個呢。」

斯普雷維爾:

「你不跟他打球,永遠不知道他多全面。他可以背身單打,他可以投籃,他抓籃板、封蓋、傳球、奔跑、罰球穩穩的。哪個球員可以做到這些?鄧肯可以抓籃板、防守和封蓋,但他無法跟凱文那樣跑到外圍去。」

所以了:

因為下盤力量的緣故,KG缺少成為鯊魚或鄧肯或大夢或天勾那樣內線統治者的殺傷力,所以很難成為一個無敵大當家。

但他是一個完美的隊友。

?2008年奪冠,皮爾斯拿到總決賽MVP,但KG是凱爾特人的防守靈魂。皮爾斯與阿倫得分,KG做其他一切:單防、協防、籃板、中投、策應,等等等等。

都說皮彭是史上最好的輔佐羽翼,其實KG才是最強的全能副手。給他一個持球創造者,他就能讓你上天。只是,KG能力與性格都過強,強到都能拿MVP了,所以很少人意識到這一點:

其他巨星可能都苦於缺少副手。而KG這輩子其實缺的不是副手——他自己就可以勤懇無私地,把一切副手的活都干到最好——只是缺一個真正的持球創造者。

KG這輩子,如果能搭檔一個魔術師、納什、保羅、勒布朗級別的創造者,或者一個科比級別的持球攻擊手,那成果真是天曉得了。

畢竟,巔峰期的他配了老去的卡塞爾和斯普雷維爾,就能西部第一;已經過了巔峰期的他,配了已經老去的皮爾斯、雷和三年級的朗多,都能帶隊打66勝奪冠啊。


巔峰的加內特,從一號位打到五號位的男人,能自己控球過半場組織進攻的七尺長人,「一個人聯防」全場的男人。

他的激情和熱血感染著每一個球迷

狼王加內特球迷

2003年,標靶中心球館出現了一位狂熱的球迷,他將狼王加內特的名字「KG」紋在自己的手臂上,並且用一段自創的肚皮舞向加內特致敬,引起了全場觀眾的矚目,但隨後由於「衣衫不整」被安保人員請出了球館。

12年後,森林狼球隊為了歡迎KG回家,邀請了已為人父的當年熱舞的大叔,在球迷們再三邀請下,大叔脫掉上衣露出「WELCOME HOME KG」的紋身帶領兩個孩子重現了當年的熱舞,全場球迷都鼓起了掌,為這溫情一刻祝福,不同的是,這一次,大叔沒有被請出球館。

標靶中心,一個有溫度的球館!


致敬「狼王」

1994年,加內特獲得全美最佳高中生。

1994年,在法拉加特高中最後一個賽季,KG場均25分18籃板7助攻7封蓋。1995年,加內特成為第4位以高中生身份進入聯盟的球員,前三位分別是摩西-馬龍、 達里爾-道金斯、比爾-威爾洛比。1995年,KG在第5順位被森林狼選中。

1996年,KG和馬布里的雙星組合被認為是森林狼的未來。

1997年和1998年,KG和馬布里連續兩年率隊打進季後賽,但隨後馬布里被交易。2000年,KG與卡特,他們幫助美國隊拿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金牌。2008年,那年季後賽,他場均20.4分10.5個籃板。15屆全明星,加內特終於贏得了職業生涯首座總冠軍獎盃。鄧肯和KG,他們是二十一世紀前10年里處於統治級地位的兩位大前鋒。自2000年到2011年,KG曾連續12次入選全明星。

「狼王」加內特職業生涯最佳球-1

巔峰時期的加內特整個夢四隊都防不住!


哥們。。。聽過一句話嗎。。。

KG巔峰時期,江湖裡的那句話:一個人的聯防。


更——我發現評論區杠精球盲真心不少,關於KG的誤解還真是多。張公子說的那些,首先帶有明顯的他個人傾向性——他向來過分抬高鄧肯,恨不得把鄧肯說得毫無缺點,可實際上球員哪有沒缺點的?就是喬丹還有缺陷呢,何況鄧肯?籃球是5個人的運動,而且歸根結底是數據效率的比拼,哪個隊最終得分多哪個隊就贏,至於這分是籃下生鑿進去的還是投籃進去的……這重要嗎?國內媒體過分誇大「關鍵時刻得分」,這明明就是缺心眼言論,吃七張餅吃飽了,那麼第七張餅最重要,前六張餅不重要?籃球比賽是48分鐘不是5分鐘,比分是一個球一個球堆疊出來的,而不是就那幾個關鍵球。進攻影響力不能單純等同於個人單打能力,何況球員是人不是數據模型,體能是一切的基礎,因此進攻和防守也是分不開的,太低估消耗能力,只是割裂開談攻防技術,純屬球盲。

先說缺陷——進攻端殺傷力不足(生涯造犯規能力都不強)。

先說低位能力,同期標杆鄧肯。鄧肯的低位破壞力KG不能相提並論。鄧肯260磅的體重在大前鋒里算是妥妥的重炮,對位者大部分都比鄧肯輕,基本都可以背身碾壓,即使有比自己體型大的,鄧肯也可以用面筐探步結合背轉身交叉步等,配上他的打板球勾手,怎麼都能給你玩出花來,左右兩側都很難防;而KG不行,首先他瘦,2001年之前只有220磅,2003年之前240磅,MVP賽季增到了253是峰值然後維持到2009膝蓋大傷,再減回了240,這就決定了在04年之前他力量都不佔優,而04年之後也只是不吃虧了,談不上碾壓,再者他的低位技術看著不少,實際上歸根結底就是那幾個動作——由於投籃比鄧肯准,所以面筐探步那一下他不比鄧肯差甚至更好,但背筐差距很大,因為他的勾手很少使用,導致他的轉身就不能像鄧肯一樣左右轉都有威脅,實際上KG右轉身可以直接後仰,但左轉身就彆扭了很多——因為他不太用勾手,這就導致他的左轉身要麼墊一步然後跳投(影響出手速度而且吃空間),要麼空中調整然後跳投(影響出手穩定性),而且KG的進攻嗅覺也不如鄧肯,鄧肯很多時候即使不進球也能要你個犯規,因此焦灼時刻鄧肯就更穩——他要麼能把球干進去,要麼讓你犯規他去罰球(不過鄧肯巔峰期罰球確實不咋地);而KG的進攻很多時候是一鎚子買賣,他造犯規能力太差,不進球就等於是廢了一回合球權,又喜歡後仰而不是往籃底攻,因此打不進也很難自己搶回來(對比鄧肯05年總決賽勾手鐵的一B,可是出手位置離籃筐近所以總是能搶回來),所以鄧肯可以在比賽焦灼時候連著干你三四個球,但KG就不行了。

再說高位進攻,同期對比德克。德克的高位單打能力KG也無法企及。KG運球確實不錯,但別被他那些花式運球騙了,事實上他運球基本功不如德克。KG運球重心高,因此雖然他爆發力遠勝德克,但啟動的第一步卻沒有德克做得好(再看看德克運球時候那重心),同時他的投籃雖然出手點高,但準備動作明顯,出手慢,德克出手明顯比他快,而且KG雖然准,卻准不過德克,高位單打說白了就是突投結合能力,KG突不如德克,投也不如德克,突投結合也不如德克自如圓滑,所以高位單打能力其實德克甩他一大截。他的個人進攻,穩定有餘,但實在缺乏強破壞力。因此他的隊友必須有個進攻尖刀。但加內特在進攻端就比這倆人差這麼遠么?並不是,接下來是他的優勢——1,做playmaker,他在高位的球場視野,是內線里的頂級,即使跟後衛比,也屬優秀(總助攻歷史前五十),這一點用處非常大。同樣高位持球,德克就明顯傾向於自己進攻而非指揮球隊。事實上2005年,小牛就曾試過利用德克強大的個人攻擊力作為牽制,讓德克在高位大量持球來指揮進攻,然而德克做不來這事,他沒有那麼好的傳球視野和能力,因此當時小牛的進攻無比便秘,用了半個賽季小牛教練組決定放棄這個戰術,讓德克老老實實去做進攻尖刀了。因此德克實際上是個很費安置的球員,你得讓他落好位,再找個陣地組織高手(必須是陣地戰組織高手不能是納什那種炮轟指揮官)喂他;反過來KG就不一樣,他可以當持球手去給別人喂球。所以進攻端KG其實是潤滑劑,比較省心;KG的另一個優勢很可惜職業生涯都沒太被利用好——就是他的終結能力,KG運動能力逆天,生涯扣籃總數歷史前十,要是給他配一個會傳球的後衛,妥妥的餅皇,可惜KG一直到生涯末期才碰到隆多,而此時KG的運動能力已經一去不返……因此在進攻端,KG的單殺能力明顯不如鄧肯德克,但綜合考慮進攻影響力,他雖然依舊不如那倆,但也沒差出那麼遠。鄧肯雖然低位強,但畢竟那麼打太耗體能,鄧肯又得兼顧防守,因此實際上鄧肯並不能一直提供低位殺傷,你看比賽鄧肯的easyball正經很多,這也是為什麼說鄧肯總是不聲不響拿20+10,試想要是總低位生鑿,那鄧肯的比賽可就不是人們說的那麼低調了……而德克雖然有無敵的高位單打,但畢竟單打機會不會那麼多。所以你看這仨人的得分——KG和鄧肯都是26000多,沒拉開本質差距,只有德克30000+甩開了他倆一大截。

而加內特最大的優勢,是防守端的價值——他是歷史上防守最好的球員之一。

無差別換防,護筐延阻都是頂級,單防協防都是頂級,同時也是歷史最佳籃板手之一。論防守端,再也沒有哪個大前鋒有如此全面的防守能力。鄧肯做不好高位延阻,換防持球投射強的外線會被針對(參見科比打馬刺就炸)。羅德曼護筐不佳。內線球員,論防守全面性,能跟加內特比的只有大夢一人而已。因此作為大前鋒,KG無疑是歷史頂級大前。

很多人嚴重低估了KG防守端的榮譽(1DPOY+9一防+3二防)。事實上NBA歷史能跟KG掰防守榮譽的都沒幾個。不信咱就抓大牛們比比——霍華德三連DPOY是比KG多,可是一防只有5個二防1個,這意味著霍華德的持續性遠不如KG;穆托姆博4個DPOY,搞笑的是一防卻只有3個(DPOY不進一防可見這次DPOY有水分)……大本 同樣4DPOY,一防跟霍華德一樣5個;大夢2DPOY,一防5個,鄧肯8個一防沒DPOY,皮蓬跟鄧肯情況一樣……事實上,KG的9一防3二防是歷史上一防最多的球員,總計12個防陣也是歷史頂尖水準,這意味著KG長達12年的時間裡都在聯盟最強防守的檔次呆著,別忘了KG還有4個籃板王呢……

對於KG的防守,很多人也存在一個和張公子文章里一樣的誤會——低位單防不佳。事實上,這個說法不能一鎚子否決,但確實不怎麼高明。如果說鯊魚這種BT,那誰都沒法單防。事實上,KG的單兵防守可謂極其強悍(廢話誰能單靠補防刷9個一防出來),如果KG的單防不頂級,他怎麼可能有12個防陣?還有,鄧肯比KG的優勢是籃下頂防這種幼稚的話就不要拿來埋汰鄧肯了。事實上頂防是最簡單的防守之一——你找個帕金斯這種肉盾就能幹這個。鄧肯真正牛B的是歷史頂級的護筐。護筐和頂防的區別?別急,慢慢說。

事實上,籃球是5對5,而不是1對1,更不是簡單的5組1對1。單兵防守只是防守的第一階段。加內特、鄧肯以及大夢、大本這些人,他們之所以是最強的防守者,因為他們遠不止是單防。鄧肯的護筐是歷史頂級,他可以讓對方的禁區命中率整體下降。而這是KG不如鄧肯的地方。反過來KG獨一無二在於,他可以在高位破壞對方的進攻體系,讓對方的進攻便秘。如果把防守簡單理解為一對一,那怎麼解釋如下的事件——2002年季後賽小牛對森林狼德克瘋了一樣場均33分,森林狼為什麼不用KG主防德克?2005年鄧肯作為頂級防守者為什麼會讓對位的小斯系列賽場均37分?2018季後賽鵜鶘最強防守者明明是濃眉,為什麼對杜蘭特的是矮了十五厘米以上霍樂迪(別忘了杜蘭特的核心能力就是無差別投籃),濃眉為什麼去對格林?這都是因為他們有更重要的任務——KG和濃眉的補防破壞,鄧肯的護筐。事實上超巨都是沒法一對一掐死的,與其費了牛勁讓對方超巨少拿5分然后角色球員爽到飛起,還不如想辦法破壞對方體系讓對方整體得分下降,畢竟一個人的體能有限,就不信你一個人的輸出還能反了天(看看09和10季後賽德克怎麼死的)。所以不要扯什麼鄧肯優勢是頂防之類的話了,不帶這麼埋汰鄧肯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