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小编导读

不知咱们这里有多少朋友被慢性的、长期的、反复的、剧烈的全身瘙痒或慢性荨麻疹困扰过?请举手好吗?让小编知道我不孤单……

这困扰小编数年的不定时、不定位置的风团瘾疹,小编见过不少医家从风、血角度论治,而今天的文章中,经方大师胡希恕《伤寒论》的角度,从表论治。快来学习一下——

01
一、身痒医案一则

患者董某,中年女性,慢性荨麻疹病史两年,反复发作,身痒明显,初服西替利嗪等效果尚可,后来效果不佳。近来发作频繁,瘙痒难耐而前来就诊。症见:身痒,自汗出,乏力,无恶风寒,鼻塞,口中和,大便前干后溏,排便不爽,月经量少,痛经,腹冷,脉沉,舌暗,苔薄裂。既往有慢性鼻炎史十余年。

从六经辨证来考虑,患者虽然没有明显的恶风恶寒,但有身痒、鼻塞,属于太阳表证;大便前干后溏、月经量少、痛经、腹凉,脉沉、舌暗苔薄裂,为气血不足导致的太阴证,属里有虚寒的表现;自汗出,没有恶风恶寒,考虑兼有阳明内热,故六经辨证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给予表里双解微发汗法。

处方: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生石膏45g,生薏苡仁30g,当归15g,赤小豆10g,生白术20g,苍术10g,干姜6g,炙甘草6g,自加生姜、大枣适量。

患者服药后汗出偏多,但自觉身体舒适,身痒、鼻塞明显减轻。药后三天月经乃至,痛经亦较前明显减轻。患者感觉满意。二诊时,荨麻疹仅在上侧肢体偶有发作,考虑表证减轻,专以调理太阴为主,去麻黄,以桂枝加荆芥防风合当归芍药散等加减治疗。

该案患者有慢性鼻炎史十余年,近来常有鼻塞。因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因此,身痒与鼻塞同为表证。微发汗解表,风邪随汗出而解,故身痒、鼻塞能明显减轻。

02
二、身痒为邪气在表,属表证

身痒作为一个症状,历来论述多从风、从血论治,如后世的消风散、四物消风散等,而《伤寒论》从表论治身痒,给我们从另外一种角度阐释了身痒的病机与治疗。如《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临床表证的典型症状是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脉浮紧等,可有鼻塞症状,但少见身痒。从此条可以发现,身痒亦是表证的一个症状。历代医家对此多有论述,如徐灵胎《伤寒论类方》云:「微邪已在皮肤中,欲自出不得,故身痒。」可见,身痒为邪气在表,属表证。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了解一下! 公众号 第2张

正邪交争于表,欲解而不能解,欲汗出而不得汗出,故身痒,辨六经当属太阳表证,此时治疗当遵「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势利导地给予桂枝麻黄各半汤,使身体得以微汗出,而达到表解邪散痒止的目的。《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曰:「风寒之邪,相搏于表,郁于皮肤经络,则令人身痒而发瘾疹也。」明确指出身痒需要解表。身痒的主因,胡希恕先生已有过精辟阐释:  「不得小汗出,是表邪未解的证候,要出汗出不来,水分含在皮内,其身必痒。」痒病在表,又兼夹湿邪,故与风湿相类。关于风湿病的经方治疗,仲景曰: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桂枝麻黄各半汤正是微微发汗的治剂。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了解一下! 公众号 第2张

「太阳病,八九日」,表明感邪时日已久,而表仍未解;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虽然表未解,但已有化热之势。  「不呕,清便欲自可」,表邪尚未入里,正邪仍交争于表;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反映了正邪交争于表,郁而化热,欲解而不能解的一种状态,此时治疗当因势利导,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解表散寒,身得小汗出而表解。第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此条虽无痒,但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感觉当与身痒无异。「此以久虚」,当为在表津液虚少,欲汗不汗,因为在表的津液虚少,故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以免更伤津液。诚如第27条所言「此无阳也,不可发汗」,治疗当以微微发汗解表,而不伤津液为佳。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了解一下! 公众号 第2张

身痒为患者的自我感觉,从《伤寒论》可以看出,身痒多为病位在表,为太阳表证。临床从表论治,可获良效。也有不属于表证的情况,可以是表里合病,甚至是单纯的里证,是否需要解表法治疗,还需要进行六经辨证。荨麻疹的治疗需遵循仲景的六经辨证原则,有表当解表。若时日已久,而表邪未解,可入里化热,从六经辨证来看,当为太阳阳明合病,治疗当先解表或表里双解,此时的治疗,仍当以解表散邪为主,兼以清热;若热明显者,可根据病情加入生石膏、栀子等;痒甚者,可加白蒺藜、白鲜皮、蝉蜕等;血虚明显者,可加入赤小豆、当归等;湿象明显者,可加入生薏苡仁、败酱草等。

03
三、小结

身痒多为表证,临床多从表论治。临床运用时,遵冯世纶教授经验,我常以桂枝汤加荆芥、防风,仿桂枝麻黄各半汤之意,微微发汗,调和营卫,使邪气随汗出而散,常获得满意疗效。如本案因表证明显,故直接采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发汗解表散邪,虽然麻黄用量为10g,解表量大,但因有苍术、生石膏等药佐制,仍属微微发汗法。

对于表证的汗法,强调汗出则止,不可过汗,因为汗出表解之后,已经没有表证了,再用解表之法,就不对证了。过汗伤津伤阳,甚至会导致亡阳。需要我们重视见汗止后服和中病即止的治疗原则,因此,二诊时,表证已解,故去麻黄。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了解一下! 公众号 第5张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了解一下! 公众号 第6张

今天是平安夜,小编在这里祝福大家天天健康平安,顺遂无忧哦!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了解一下! 公众号 第7张
好书介绍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了解一下!

《胡希恕经方医学六经入门讲记》

点击书名 检视详情

胡希恕经方医学,让我们能够系统、完整地学习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经方医学体系,还能够有所感悟:如果放眼历代医家研究经方的累累硕果,我们会发现,胡希恕先生研究经方的成果,只是经方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对《伤寒杂病论》乃至「经方医学」的深度化研究,须要下大力气进行继承和弘扬。「经方医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研究、探讨和突破,须要一代又一代医家进行理论思考和临床实践,既须要历史的循证,亦须要集体的努力!」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了解一下! 公众号 第9张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胡希恕经方医学 : 六经入门讲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马家驹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shutterstock。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全身瘙痒难耐,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表里双解微发汗法」了解一下! 公众号 第10张

点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