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几场音乐会, 分别是 6/14 NSO的法兰西系列<海之诗>(同时也是NSO年度的乐季结束压轴音乐会), 6/22英国皇家爱乐管弦乐团以及7/1 & 7/2一连二天的三冠王伽佛利佑克演奏-拉赫曼尼诺夫钢琴协奏曲全集(由长荣交响乐团合奏), 原本只想写最后一场的观后心得, 结果在最后一天的节目过程中, 跑出了一个完整的感想, 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比较这几档节目之前, 先说明一下这几场音乐会几个观赏元素:

首先, 我的位置都在国家音乐厅的3F正中央第一排(音乐厅的听众席在2F/3F/4F, 1F仅为入口及服务台)

第二, 我带了望远镜并大量使用它

 

7/1, 7/2的节目, 先介绍演奏家: [引用自两厅院节目售票网的节目介绍]

霍洛维兹、滨松、鲁宾斯坦三大钢琴大赛冠军伽佛利佑克,在青少年时期就被日本乐评比喻为「二十世纪末期最杰出的16岁钢琴家」;2010年,年仅25岁的伽佛利佑克,与知名指挥暨钢琴大师阿胥肯纳吉合作,与雪梨交响乐团灌录了普罗高菲夫第一号至第五号钢琴协奏曲全集,为古典乐坛少数完成普罗高菲夫钢琴协奏曲全集的名家,这项壮举被日本唱片界评为「以明晰辉煌的音色触摸到曲子的轮廓;用铺天盖地的技巧柔顺地征服曲子的艰涩」。

老实说我听他的演奏并没有太大感觉, 但伽佛利佑克的手还真大!

7/1的第二首安可曲是知名的 "大黄蜂", 由于这一曲的弹奏速度非常快, 所以演奏家一下音, 我就开始使用施华洛世奇8X20的望远镜在观看,  最后引起我想写心得的原因并不是音乐家的演奏, 而是透过望远镜, 我发现--在钢琴旁那几位长荣交大提琴家的反应非常有趣, 先说伽佛利佑克左后方的气质美女, 她如果不是会弹钢琴, 就一定是有浓厚的好奇心, 由于视角被演奏家的背部阻挡, 所以她很明显的把身体往前倾斜, 严肃而非常专注的盯著伽佛利佑克的无影手瞧著, 而且在演奏之后, 给于速度不亚于演奏者的鼓掌, 像个小粉丝般的十足表情, 光是这点就比大黄蜂的演奏还有吸引力, 再说伽佛利佑克左前方的那位, 她也是很好奇, 但她的视角被钢琴挡住, 所以她是上半身明显往右倾斜, 大大的眼睛盯著演奏家的手直瞧, 而这2位中间还有另一位大提琴家, 她的视野最好, 但却完全不屑一顾, 连看都不看一眼, 光是这四位的互动就令人拍案叫绝, 太有意思了.

来说说7/2的拉赫曼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演奏, 我必须要点出两个非常主观而且未必专业的问题: 第一是钢琴的音质, 在某些音域的共鸣上实在糟透了, 像是玩具钢琴的声音, 很难跟高价的史坦威做联想, 第二是在知名的演奏段落上, 很明显的乐团跟钢琴家的拍子没形成甜美的共呜, 以长荣交的水准而言, 我想指挥该负很大的责任, 当然, 我得再次声明: 这是非常主观而且未必专业的不负责评论, 完全是我个人的主观感受. [长荣交在7/1 & 7/2的乐团编制超过60人]

现在来说说6/22英国皇家爱乐管弦乐团的演出,

我真的要说: 这场音乐会听到赚到, 并给予非常高的评价, 超过90人以上的编制, 非常优雅柔美的曲风诠释, 给了听众真正高水准的一场演出, 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其中的一首演出曲目: 德布西 -- 海

之所以会拿海来作文章, 是因为非常凑巧的, 同一首曲目也是 6/14 NSO的演出项目, NSO当天以超过80人的编制进行乐季末的压轴演出, 但很可惜的是, 当天所有的曲目都令我听得非常格格难入, 一直到我再听了英国皇家爱乐管弦乐团演奏同一首曲目时, 我才惊觉: 原来不同的乐团在诠释同一首曲目时, 其间的差异可以大到像是两首完全不同南辕北辙的乐曲, 当然, 我没白目到要批评NSO的音乐家们搞砸了一场重要的音乐会, 这次的事件反而令我做了一次更深沈的思考: 以吕大师及NSO之能, 他们想表达及展现出的乐曲风格, 是否会因为听众的艺术涵养不足以至于无法领略, 或是真的就是很单纯的砸锅?

简单的说, 同一首德布西的海, 英国皇家爱乐管弦乐团就把海洋演绎的光彩斑斓, 哲哲生辉, 温暖和旬, NSO的海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生涩, 难以亲近.

我非常喜欢台湾的乐团, 无论是NSO, 长荣交, 台湾省交, 北市交, 我认为他们都非常杰出, 但我也非常高兴, 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 我终于可以分辨, 台湾的乐团其实离国际一线的表演团体还是有段明显的差距, 其实这差距也是我在最近半年1年的时间才渐渐体会出来, 很希望台湾的乐团能再加快脚步, 跻身国际一线演奏水准的乐团.

最后, 我要把NSO, 长荣交, 英国皇家爱乐管弦乐团在这三场演出中, 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差异点出来:

我们或许可以把乐团的演绎风格及水准, 很简略的归类于指挥者个人的诠释, 每位参与演出音乐家个人细微的差异, 导致整个乐团所呈现出更大的差异化, 但有一点是很明显的:

长荣交的演出, 没有人在看指挥(包括首席), 全部的人死盯著乐谱在演奏

NSO的演出, 很多人在重要时刻会看指挥, 同时也看乐谱

英国皇家爱乐管弦乐团的成员: 他们眼中, 只有指挥!

 

最后这三条结论, 也是我要花这么长时间写这篇心得的最重要原因及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