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1940年10月23日,“舍尔”号从格腾哈芬起航开赴大西洋执行破交任务。因为情况有变改由基尔运河进入北海,在军舰和飞机的护航下抵达挪威南部海岸,直到10月28日午夜与护航舰告别,独自驶向丹麦海峡。随行的气象专家预测未来两日海峡上空将出现恶劣天气,这对于“舍尔”号通过海峡,潜入大西洋非常有利。

北方走廊

丹麦海峡,位于格陵兰岛与冰岛之间,连接着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北大西洋,长约480公里,最窄处宽约290公里。海峡内洋流涌动,来自北冰洋的寒流挟裹着冰山沿着海峡西侧的格陵兰海岸向南流动,而源自大西洋的暖流则沿着海峡东侧的冰岛海岸向北流动。

对于丹麦海峡,克兰克已经在海图上研究了不知多少遍,对于任何一位打算进入大西洋狩猎的德国海军舰长而言,这都是一项必修课。德国的地理位置天然限定了德国海军战舰进出大西洋的通道只有四条:英吉利海峡、设得兰-法罗水道、法罗-冰岛水道和丹麦海峡。在战时走英吉利海峡无异于自投虎口,设得兰-法罗水道太靠近英国海军的老巢斯卡帕湾,同样过于冒险,只有法罗-冰岛水道和丹麦海峡可供选择,其中丹麦海峡最靠北,航行距离最远,但远离斯卡帕湾,水文气象条件复杂,有利于隐蔽,成为德国袭击舰突破封锁成功率较高的“北方走廊”,这也是克兰克的选择。

■ 德国海军舰艇出入大西洋的通道仅限于连接挪威海与北大西洋的三条水道。

为了能够及时发现海峡入口处的英军侦察机和巡逻舰船,“舍尔”号全舰进入一级战备,加派了瞭望哨,无时无刻地注视着海面和天空,舰桥最高处的“旋转鸟”也不停地旋转起来。

“225度发现飞机!”传声筒将某个哨位的报告送到了舰桥内,所有人都立刻向哨兵报出的方位张望,听到消息的克兰克舰长也立刻从海图室跑出来,要求哨位密切观察。“距离还很远,飞行高度很低,舰长先生!”哨兵做了补充报告。

与此同时,防空指挥官向各高射炮位下达了备战命令,105毫米高射炮立刻转动起来,炮口擡升,指向飞机可能出现的方向。

克兰克用望远镜观察了一阵,对作战值班军官说:“可能是我们的侦察机,但是型号看不清楚,距离太远了……”随后向传令兵下达了指示,并通过传声筒传达出去:“前桅楼控制站,斯塔岑斯基上尉请向舰长报到。飞机可能是我方的,在安全情况下不要采取行动!”

■ SK C/33型105毫米双联装高射炮是二战时期德军大型战舰的标准重型高射炮。

克兰克笑着说:“之前在威廉港时他们就告诉我,空军会派出几架飞机为我们观测天气。有什么事吗,布莱尔?”他注意到一名无线电员拿着一封电报走过来。他接过电报看了下,放松地对航海长说:“你来看看,许贝纳!正如我说的,是我们的飞机,只是它把我们当成英国战列舰,正在上报我们的方位和航线呢!你去核实一下它的报告是不是和我们的位置一致?”

就在许贝纳在海图室里忙着核对电报内容时,那架飞机突然掉头向“舍尔”号飞来,同时前桅楼控制站接到了报告:“飞机型号确认,是Do 18侦察机!”

克兰克已经释然了:“也难怪他们认错,在那么远的空中很难辨认清楚舰型,而且我们经过改装后外形发生了变化,这一点也没有告知空军方面。信号甲板!”在旁边待命的信号兵奥托中士举起右手,“立刻发射识别信号!”

很快,几枚五颜六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甲板上所有人都紧盯着那架飞机。随后,从飞机上也射出一枚耀眼的红色火球,接着分散成几个小火球。

“识别信号得到了正确回复!”信号兵报告。

这时,那架侦察机再次发射了识别信号弹,显而易见,飞行员肯定在担心自己刚才发送的错误报告,于是“舍尔”号也做出了回应,进一步彼此确认身份。

■ 德国空军海岸飞行部队装备的道尼尔Do 18型水上侦察机。

误会虽然解除了,克兰克却多了一份担忧:“空军为侦察机通报敌情制定的密码实在太简单了,肯定会被英国人轻易破解的。如果英国军舰或海岸无线电台注意到它刚才发出的电报,那么就会察觉到我们的行动。实际上,英国人特别注意我们发出的每一个无线电信号,就像我们对待他们一样。我们现在正处在海峡的入口,可是这家伙却把我们试图穿越海峡的消息给泄露出去了!瞧瞧,他飞过来了!”

那架Do 18飞到“舍尔”号右舷方向,甲板上的人都看到飞行员在不停地挥手,于是立刻挥手致意,其中也包括克兰克舰长。

“方位和航线完全一致,舰长先生!”这时许贝纳向舰长报告了核实结果。

“很少见呐!他们平时可没有这么准的!”克兰克笑着说道:“告诉布德,要加倍注意英国人的通信,确定他们是不是截获了刚才的电报,告诉他我们现在的形势!”

布德少校是舰上无线电监听室的负责人,他手下除了甲板通信官兼首席无线电技术军官武切科夫斯基-埃门德上尉外,还有一名无线电密码破译专家帕尔。幸运的是,从无线电监听室传来的消息称,英国方面目前没有任何异常的动静,看来并没有察觉侦察机的报告。

“英国无线电员肯定在打盹了!”感到宽慰的克兰克舰长打趣地说道。

突入大西洋

从10月29日下午开始,德凡特博士预言的天气渐渐显现了,空中云层低垂,越来越浓密,化成一道铅灰色的天幕,西北风也越来越剧烈,将近傍晚时分,夹着冰雹和雪花的暴风雨如期而至。

当晚,来自北方集群司令部的电报送到克兰克舰长手上,他阅后递给正好前来舰桥汇报的大副:“格罗贝尔,司令部的消息说英国人并没有发现我们穿过了设得兰群岛和挪威之间的海域。此外,他们发来的天气预报与博士的预测相符,10月30日和31日间,丹麦海峡上空将出现阴雨天气,看看现在恐怕不止是阴雨了!”他用右手指了指海面继续说道:“大海将变得更加狂野!”

天气变得愈加恶劣,“舍尔”号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剧烈地摇摆着,翻腾肆虐的海浪越过船舷冲击着甲板上的一切,造成了出航以来的第一批伤亡,赫尔格特下士和里姆库斯四等水兵为了抢救高射炮弹而被海浪卷入大海。克兰克舰长不顾糟糕的海况,冒着暴露的危险,下令军舰调头搜救落水者,用探照灯在海面上搜寻了一个半小时,但一切努力都归于徒劳。

■ 丹麦海峡的巨浪。对于“舍尔”号而言,恶劣的天气和海况是最好的隐蔽。

午夜时分,“舍尔”号已经驶入丹麦海峡,狂风也像预料的那样转为东北风,风力达到了11级,在强风的催动下,海浪增强到9级怒涛,满眼的雪花和冰雹几乎横着拍打在舰体上,空气中透着刺骨的寒冷。在风暴中所有瞭望哨和光学器材都失去了作用,只有雷达还在运转,监视着狂暴的海面。凌晨时分,雷达曾发现了两个回波信号,很显然是顶风航行的英军巡逻舰,夜色与风暴阻断了视线,将“舍尔”号完美地隐藏起来。

经过24小时的航行,“舍尔”号顺利地通过了丹麦海峡,进入了宽阔的北大西洋,突破取得了成功。天气渐渐平静下来,风暴逐渐减弱,风力降至6~7级,海浪也平缓了不少,气温缓慢回升,阳光偶尔会刺破依然浓密的云层。“舍尔”号的航向转向南方,直插哈利法克斯至英国航运线所在的海域。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迹象表明英国人已经察觉到“舍尔”号的行踪,克兰克对此感到满意,不过重头戏现在才揭幕。他将大副、航海长、各武器部门长、无线电情报军官、侦察机观察员都召集到海图室,举行作战会议,书记官卡尔·施瓦茨罗森少校负责现场记录,一名中士已经将会议需要的海图准备好,包括通用海图和特制的军用海图,行动命令就装在克兰克舰长的上衣口袋中,随手可取。他尽量以轻松的语气开场:

“先生们,你们可以随意吸烟。我希望你们能够充分理解我的意图,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战斗中倒下,之后……你们应该懂我的意思!我的计划是这样的,本舰将前往北纬53度、西经35度海域。航海长,把海图给他们看看!我们将在这一海域展开搜索。布德少校,请给大家解释一下护航船队的航线。”

■ 二战时期德国海军使用的方格海图,通过特定的字母和数字组合确定方位。

布德清了清嗓子,用手抚平眼前的北大西洋海图,朗声说道:“通过无线电监听,我们基本掌握了哈利法克斯护航船队的航行规律,但是还不清楚它们的具体航线,因为英国人经常改变航线。大约在西经20度的位置,船队将与来自英国本土的护航队会合,这些护航舰主要是针对我们的潜艇。至于船队在横渡大西洋时由什么舰船护航,还没有确切的情报。目前,我们已经发现了两支开往英国的船队,分别是HX 83和HX 84,它们都已出海。HX 84船队……”

“对不起!舰长先生!”枪炮长阿尔弗雷德·舒曼打断了布德的话,“有没有发现英国舰队的动向?”布德少校向甲板通信官点了点头。

“目前我们没有截获有关英军舰队的信息,”武切科夫斯基-埃门德上尉解释道,“他们和我们一样,执行严格的无线电静默!”

舰长从水手长手中接过早就准备好的铅笔,笔尖指着海图上他事先选定的那个设伏点说道:“我之所以选择这里,因为这里距离船队的出发地和目的地是等距的,换而言之就是航线的中点。许贝纳,你说说看,我们的舰能在多大的海况下可以发扬火力?”

“最多在5~6级海况下可以进行有效作战,舰长先生!”航海长回应道。

“是啊,超过那种程度武器性能将受到很大影响,不过主炮可以随时开火,舰长先生!”枪炮长急忙补充道,尽量显示出自信。

■ 德意志级装备的SK C/28型283毫米舰炮。“舍尔”号装备两座三联装主炮塔,共计6门主炮。

“我很清楚,舒曼。”舰长平静地说道:“在5~6级海况下我当然不会强行采取任何进攻行动的!”随后,他将铅笔指向加拿大海岸的哈利法克斯——开往英国的护航船队的集结地,继续阐述自己的作战意图:“布德之前向我报告,HX 84船队已经在10月27日出港。根据它们惯常的航行速度,该船队可能会在11月3日进入我们的设伏海域。先生们,那里将成为我们的第一个狩猎场。为此,我打算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派出我们的侦察机,对附近海面进行搜索。皮奇中尉……”

克兰克将目光转向舰上最资深的飞行军官和观察员皮奇中尉,后者的眼中透着兴奋,立即接过话头:“是,舰长先生!太好了,我们终于有活干了。我的飞行员加里纳特中士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与会者中发出了一阵笑声。

“你们会有更多的活干,只要你们喜欢。我们暂时不要理会那些单独航行的船只,给我盯紧这支船队,我会衷心感谢你们的!”克兰克强调了任务的重点,他要抓个大家伙开荤!

狩猎开始

11月3日星期天,“舍尔”号发现了一艘航向西南的油轮,克兰克放过了它。11月4日,一艘登记吨位16792吨的大型货轮闯进了“舍尔”号的视野。尽管这个猎物相当诱人,克兰克还是忍住了,下令规避,他不想因为这些小鱼小虾而打草惊蛇,他的目标是一整支船队!

现在全体舰员都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全舰上下都笼罩在一种紧张而期待的气氛中。“明天我们就能逮到那支船队!”水手长得意地向身边的助手透露。“您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能让您这么肯定?”宣传连的摄影师施迪斯正好经过,在听到水手长的话后好奇地问道。他是“舍尔”号随行报道团队的一员,供职于宇宙电影公司。每当他拿出摄影机工作时,水兵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往镜头前凑,希望自己的形象能够出现在未来的新闻影片中。

“大副亲口说的!”水手长斩钉截铁地说道。

■ “舍尔”号的姊妹舰“斯佩伯爵”号在吊升Ar 196侦察机。德意志级装有一座弹射器,通常搭载2架Ar 196。

为了确定天气条件是否适合飞机侦察,克兰克舰长向德凡特博士求教。“风力将继续减弱,舰长先生!明天海面就会恢复平静,视野也将更加清晰。但是,有迹象预示着将形成一个新的低压区,但是只有等到明天傍晚才能做出更准确的预报,后天肯定会有风暴!”

“很好,博士先生!那么我们明天就派出阿拉多(Ar 196侦察机)。”

11月5日星期二,北大西洋风平浪静,自从起航以来德凡特博士的天气预测一向准确。瞭望哨报告海天上出现了一团烟云,又是一艘孤单的商船,“舍尔”号再度选择了回避。

皮奇中尉被叫到舰长面前,得知今天将执行一次侦察任务。上午9时40分,技术军官奥托·舒尔茨中尉启动了弹射器,将Ar 196弹射到空中。根据飞行计划,Ar 196首先向北侦察,然后再转向南面搜索。

■ 弹射起飞的Ar 196侦察机。采用飞机侦察能够大幅扩展袭击舰的搜索范围,提高捕获目标和规避风险的成功率。

舰上所有人都焦急又满怀希望地等待着。然而,当11时20分飞机从北面返回时,没有摇摆机翼,这说明一无所获。

“或许往南飞运气会好一点!”布赖特豪普中尉一面向掠过头顶的飞机招手致意,一边喃喃自语。

等待继续,许多人聚集在甲板上,翘首张望南方的天际,希望能够看到飞机返航。半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看到飞机的影子,直到12时40分,舰桥高处的瞭望哨报告飞机正在返回。

“他有没有摇摆机翼?”通信军官急迫地询问,但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但皮奇发来的摩尔斯电码打消了人们的疑惑。“飞机报告:88海里!”信号兵的调门提得很高,仿佛希望所有人都能听到。舰桥里的人立刻明白其中的含义:护航船队在南面88海里处!

“干得漂亮!皮奇!”克兰克在那一瞬间失去了惯有的冷静,忘情地表达了对飞行员的赞赏,同时向值班军官下令:“保持航线!全速前进!”舰桥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欢乐的气氛迅速传遍全舰!

■ Ar 196进行反潜攻击的彩绘,这种性能优良的水上侦察机是德国海军大型战舰的标配。

对克兰克舰长来说,短暂的兴奋之后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毕竟船队还远在视野之外,能不能抓住目标还是个问题。他和航海长、观察员走进了海图室,规划截击航线。根据皮奇的报告,克兰克在德国海军专用的方格海图上找到了船队当前的位置,打了一个红叉,又与常用海图进行对比。航海长测量了船队与本舰的距离,然后看了一眼桌上的精密计时器。

“现在是13时整,舰长先生!考虑到船队以平常的速度继续向东航行,那么我们赶上它们至少要花三个小时。”航海长说出了自己的计算结果。

“也就是说最早也要到16时他们才能进入我们的视野!”克兰克若有所思地说:“不是很理想啊,那时候快到黄昏了,进攻的话会有很多船趁夜色逃脱。如果我们明天早上进攻,那么他们已经接近海军护航队的接应海域了。”

许贝纳点头表示同意:“船队现在正以6~8节的速度航行,到明天清晨6时将向东航行100海里左右。”

“我们设想一下,”克兰克继续分析道:“他们的会合海域在我们以东300海里处,如果我们明天6时才进攻的话,那意味着我们距离英国海军护航队的距离只有200海里,一艘重巡洋舰不需要8个小时就能追上来!”

“而且,德凡特博士已经预测明天会有风暴,舰长先生!”许贝纳提醒克兰克注意天气情况,“我们还是今天傍晚动手为好,如果天气海况不佳,不利于舰炮射击。”

克兰克继续思考了片刻。他一个人承担着整艘军舰的责任,没有人可以替他做出决定,向总部请示更加不可能,他必须独自当机决断。克兰克望了一眼窗外的大海,似乎已经能够看到正在南面航行的那支庞大的护航船队。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向航海长点点头:“我们立即进攻!”

“舍尔”号的柴油机马力全开,驱动着战舰全速南行,全舰做好了战斗准备。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全体舰员都期盼的时刻即将到来。

下期预告:在“舍尔”号离开德国海岸的同一天,由37艘商船组成的HX 84船队也从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港起航,驶向英国,其中包括“圣梅特里奥”号油轮,船上满载着英国急需的14000吨航空汽油。起航之际,油轮上的水手们都在讨论着此次航行的吉凶祸福,没有人怀疑只要一枚鱼雷命中,这艘船就会带所有人去见上帝。

回顾《战史文库》之前的精彩连载,敬请关注本号查阅:

《战史文库》铁棺 :伊-56潜艇军医长的战争记忆(合集)

《战史文库》骑士之死:一位德军坦克兵的斯大林格勒记忆

《战史文库》骑士之死:痛苦时刻

《战史文库》骑士之死:遭遇战

《战史文库》骑士之死:火线余生

《战史文库》骑士之死:告别前线

《战史文库》骑士之死:战地新年

《战史文库》骑士之死:末日将至

《战史文库》骑士之死:走向战俘营(大结局)

《战史文库》生死邂逅大西洋:“舍尔”号与HX-84船队的激斗

《战史文库》生死邂逅大西洋:战舰启航

《战史文库》生死邂逅大西洋:告别德国

■ 微信公众号“崎峻战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