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君,眼睛明若秋水,眉色如望遠山,辭彩非常,容顏絕世。其父卓王孫為當地富商,甚有名望。而文君新寡,年方十七,富家子弟,紛紛來求,王孫公子,絡繹登門。一日家宴,落魄歸蜀的司馬相如也以當地官員的賓客身份隨從赴宴。司馬相如不但文採風流,於音樂上也造詣頗深,雅善操琴。此次慕名而來,正當有所作為。知文君素喜音樂,便奏琴曲《鳳求凰》以挑之,其詞曰: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有艷淑女在此房,何緣交接為鴛鴦?

鳳兮鳳兮從我棲,得托子尾永為妃。

交情通體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文君雖寡居,奈何正值芳齡,初聞琴聲,已然意有所屬,再窺其人,不免款款心動。非常之人常有非常之事,封建禮數在他們眼裡視若無物,二人當夜便雙雙私奔。

卓王孫大失顏面,一氣之下發誓不會給他們提供一分錢的資助。

卓文君毫不示弱,從親戚朋友那裡東拼西湊借了些本錢,與司馬相如在臨邛街頭當壚賣酒。憑藉超高的顏值,超強的才氣,一時竟也顧客盈門。

卓王孫後來還是無法忍受女兒成天在外拋頭露面,況且司馬相如也確有非常之才,於是也就接受了這門親事,送給他們很多錢財和僕人,並幫助司馬相如疏通關係,逐步走向仕途,就此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可不久,司馬相如就不老實了,趁著在外做官,久不回家,要納妾。這也是所有男人的通病吧,自古財色難分,一有錢就開始折騰了。這時候,傷心欲絕的大才女卓文君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決絕詩《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並附書曰:「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 」「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井水湯湯,與君長訣!」

司馬相如看到後大為感動,回想從前,更覺羞愧滿面,很快打消了納妾的想法,與文君真正過上了一心一意白首偕老的恩愛生活。


【鳳求凰】這首曲源於古代流傳的一個愛情故事:司馬相如是一位文人,在歷史上那可是有名的,他年少多才,被朝廷重用,任命為武騎常侍……

可是人生有太多曲折,司馬相如因為他寫的【子虛賦】,跟了梁王。可是沒想到梁王死了,他也隨之過上了平民的生活……

有一天,在走投無路之時,他投奔了好友縣令王吉的家裡,看到了卓文君,卓文君很有才氣,長的非常美麗。司馬相如對她一見傾心,並決定為她作一曲來表達自己的愛意,這曲子就是後來傳頌千古的【鳳求凰】

他們兩個後來喜結良緣,很是恩愛。但是司馬相如為了再次踏上仕途,他赴長安趕考,誰知這一別就是五年無音信,他在朝廷因為【子虛賦】再次得到皇上的器重,樂不思蜀。

卓文君在家苦苦等待他的歸來,可是音信全無,為了解相思之苦,卓文君寫了一首【怨郎詩】

司馬相如接到這封信後,慚愧不已,急忙辭官歸鄉,和卓文君重逢。兩個人從此以後,琴瑟和鳴,恩恩愛愛地過著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西漢漢武帝時期,司馬相如窮困潦倒,與好友當地的縣令設計在當時全國首富卓王孫家裡聚餐,縣令送給司馬相如一架琴,司馬相如彈奏多曲,引起17歲離婚在家並很喜歡音律的卓文君的愛慕,然後與長得很英俊多才的司馬相如私奔回成都老家。

司馬遷的《史記》中有很詳細的記傳,但是司馬相如當時彈的絕不是鳳求凰,鳳求凰這首曲子出現在很多年以後晉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