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了其他問題,幽默通俗的栗子最好了,有財務大神解答下麼?


看不懂這個問題的人,應該是定位出現了問題。

常識告訴我們應該選財務槓桿底的籌資方式,那是因為實操當中,絕大部分的財務管理是對「股東」的利潤負責。

而教科書上的財務管理目標之一就是:公司價值最大化。財務管理是對「公司」負責。

從公司的角度來說,籌資成本由低到高是銀行借款&

息稅前利潤越高,凈利潤就高,股東權益的籌資成本就越高。在「公司」的角度來說,當然選成本低的啦。

相反,如果息稅前利潤低於每股收益無差別點,說明公司的收益連利息都無法支付,但又不得不支付,這個時候,企業沒有凈利潤,當然要選連本金都用還的股東權益啦。

最新的財務管理的主要目標是:股東價值最大化。雖然出發點也是股東,但是注意是價值!價值!價值!價值主要體現在股價上,股價嘛就是很玄的東西了。但是有一點,公司的財務槓桿越高,代表越多的人認可公司,願意借錢給公司。某種程度上來說對股價來是利好的。

要看明白這個問題,就要把自己的定位弄清楚。跟常識是有點違背的。實操當中,你敢借錢!老闆能罵到你懷疑人生。


簡單的說就是企業盈利能力強的時候直接借錢來籌資,比如銀行貸款、發現債券等。

舉個例子,比如開個小店本金50萬,年收益20萬,選擇直接借錢發展壯大,如果年收益5萬,就考慮拉個合夥人,發行股權來籌資,降低成本和分攤風險。


額,不知道哪裡有疑問,就不知道著重從哪個角度解答合適。

相信問出這個問題的,應該對每股收益用息稅前利潤來表達的公式很清楚了吧?對每股收益和息稅前利潤的坐標系那兩條交叉在無差別點的直線也很清楚了吧?那麼我在學這個知識點的時候,試圖用常識輔助自己記憶,我是這麼對自己說的:

我這企業反正息稅前利潤高,老闆我有錢!幹嘛用股權籌資給自己找那麼多幹預決策的股東爸爸?有錢我就用債權籌資,實在利潤太低還不起錢借不到錢,我退而求其次才會股權籌資。當然,你得先設想老闆我,股東爸爸以及債權人爸爸,我們都是理性的經濟人,市場是個有效的市場。先把A股市場和人傻錢多的股東爸爸從腦子裡趕出去再想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