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與腸系膜及腹腔內髒的儲脂有關,是啤酒肚的罪魁禍首;大量食用果糖會引起胰島素和瘦素水平降低、飢餓素水平增高,導致肥胖。除此之外,果糖與糖耐量異常、胰島素抵抗、高血脂和高血壓均有一定關聯

1957年, 科學家發現瞭如何使用細菌嗜水氣單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將玉米內的粉末轉化為果糖。開始並沒有人關心這種糖,因為大家都用蔗糖。而1970年開始美國政府開始給農民以種植玉米補貼,玉米頓時變得廉價,而玉米得來的果糖(玉米糖漿,或者更廉價甜度更高的高果糖玉米糖漿),替代了蔗糖添加到飲料和食品中,製造商開始發明使用甜味產品的各種不同的食物(去超市看看含糖飲料的配方,注意「果葡糖漿」這就是玉米轉化來的果糖形式)

果糖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於水果和蜂蜜等食品中,在植物中也有存在,尤以菊科植物為多。在各種天然糖中,果糖的甜度最高,其甜度大約是蔗糖的1.8倍。現代食品工業中,果糖可以以酶法糖化澱粉轉換所得到,既——果葡糖漿,其價格低廉(僅有白砂糖價格的1/3-1/2),甜度超高,因此被廣泛添加使用。超過70%的甜飲料和甜味食品中以此作為主要甜味劑。

目前的研究已經證實,果糖與腸系膜及腹腔內髒的儲脂有關,是啤酒肚的罪魁禍首;大量食用果糖會引起胰島素和瘦素水平降低、飢餓素水平增高,導致肥胖。除此之外,果糖與糖耐量異常、胰島素抵抗、高血脂和高血壓均有一定關聯。

作為高尿痠痛風患者,不只是控訴果糖是肥胖元兇這麼簡單,還請通讀全文。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糖類食品源材

果糖:單糖,直接吸收,代謝。

葡萄糖:單糖,直接吸收,代謝。

蔗糖:二糖,水解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份子果糖吸收,然後進入各自代謝路徑。

澱粉:多糖,在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葡萄糖吸收,然後進入葡萄糖的代謝路徑。

最終這些糖都進入葡萄糖或果糖的代謝路徑。

果糖和葡萄糖的代謝路徑

葡萄糖的代謝路徑

我們攝入澱粉(大米,麵粉),然後在我們的消化道內被澱粉酶將其重新分解為葡萄糖分子;攝入蔗糖,在蔗糖酶的催化下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

攝入葡萄糖不用分解,直接被小腸吸收入血,進入血液循環。

進入細胞之後,葡萄糖在線粒體中進一步分解代謝,其中所蘊藏的能量逐步釋放出來被肌體捕捉儲存用來做功。

葡萄糖在細胞中首先進行的是糖酵解作用。類似於自然界的發酵過程,一分子葡萄糖,在各種酶的催化下,變成兩分子的丙酮酸並生成兩分子的ATP。生成的丙酮酸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有不同的去路。

  • 在劇烈運動,氧氣供給困難而能耗較大的條件下,丙酮酸被乳酸脫氫酶催化生成乳酸,大量的乳酸堆積在細胞內,這就是一場劇烈運動之後感到肌肉痠痛的原因。
  • 在以酵母菌為主的自然發酵過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卻在丙酮酸脫羧酶的催化下,變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有氧環境條件下,丙酮酸的命運有不同了。在丙酮酸脫氫酶系的催化下,變為乙醯輔酶A,從而進入檸檬酸循環,被徹底氧化成二氧化碳,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並通過氧化磷酸化作用儲存在ATP中。以上就是葡萄糖在人體的吸收和代謝,為我們提供能量的過程。

果糖的代謝路徑

果糖攝入和吸收

果糖通過葡萄糖轉運蛋白(5glucosetransporter5,GLUT5)轉運入小腸上皮細胞,然後通過葡萄糖轉運蛋白2(glucosetransporter2,GLUT2)擴散入血,其吸收過程與葡萄糖吸收相比,既不需要ATP,也不需要鈉,由於GLUT5的限制,每人每天能吸收果糖總量是有限的。但是遊離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和一些氨基酸能夠促進果糖的吸收,而且長期攝入果糖能誘導小腸GLUT5的表達上調。在此果糖的攝入為肥胖的發生提供了機會:

①果糖促進了小腸中FFA與載脂蛋白ApoB48的結合,從而提高了血液中由其釋放的乳糜微粒水平,即提高了FFA的吸收。

②小腸GLUT5表達的上調,使人體吸收果糖的能力增強,即攝入食物的總熱量增加了。

果糖代謝

果糖進入肝門靜脈後,迅速被肝臟攝取。果糖在果糖激酶的作用下轉化為1-磷酸果糖,然後進一步代謝為甘油醛、磷酸二羥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從而進入與葡萄糖代謝過程。其與葡萄糖代謝的主要區別在於,在葡萄糖代謝過程中,催化6-磷酸果糖向1,6-二磷酸果糖轉化的磷酸果糖激酶可被ATP和檸檬酸鹽抑制,從而進一步抑制肝臟對葡萄糖的攝取,而催化果糖代謝的果糖激酶未被抑制,亦即果糖代謝過程中沒有限速酶,這是果糖對機體產生不利影響的基礎,所以果糖可以快速進入代謝,累積大量中間產物,從而使其向其他物質轉化,大約17%的果糖轉化為糖原,20%~50%(以離開肝臟計算)的果糖轉化為葡萄糖,而剩餘的中間產物有部分轉化為3-磷酸甘油和乙醯輔酶A,這為脂肪從頭合成和長鏈脂肪的大量合成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高果糖飲食可以促進脂肪合成,從而增加患血脂異常、肥胖症、胰島素抵抗和心血管等疾病的風險。果糖的代謝還有個顯著特徵,即不依賴於胰島素。因為果糖的攝入不刺激胃分泌抑胃肽,可刺激胰島素分泌,而且胰腺不含GLUT5,使其不能攝取果糖從而刺激胰島素分泌,故果糖在短期內可用於糖尿病病人補充能量而不影響血糖濃度。

果糖的危害

在果糖的攝取、吸收和代謝各個環節上,均有可能促使機體產生肥胖。果糖攝入後能降低甘油三酯清除率並增加肝臟TG的合成和沉積,長期高果糖飲食會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高果糖飲食可使機體在短期內消耗大量三磷酸腺苷ATP,生成二磷酸腺苷ADP進而轉化為AMP。ATP的大量消耗將刺激AMP脫氨基酶活性增加,並使AMP大量轉換為尿酸,(30min-60min),隨著果糖的長期大量攝入,尿酸的逐漸累積會形成高尿酸血癥。高果糖飲食可對機體產生不利影響,如肥胖、高血壓、Ⅱ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腸易激綜合徵、高尿酸血癥、痛風和代謝綜合徵。

果糖在肝臟代謝的第一步產物是果糖-1-磷酸,這玩意更容易代謝轉化為三磷酸甘油或長鏈脂肪酸,進而合成三醯甘油,即常說的脂肪。這些脂肪積累在肝臟,就容易引起脂肪肝,且長鏈脂肪酸本身就對肝臟有損傷。而同為單糖的葡萄糖,代謝產物是葡萄糖-6-磷酸進而轉變為葡萄糖-1-磷酸,從而更傾向於糖原合成而非脂肪酸合成,糖原是肝臟正常的儲備能源。因此果糖相比葡萄糖對肝臟的損傷大很多。

除了直接刺激肝臟甘油三酯的合成之外,由於果糖轉化為果糖-1-磷酸的過程中會大量消耗ATP進行磷酸化,會導致AMP的積累,進而促進肝臟尿酸的合成以及血液循環中尿酸水平的升高。高尿酸除了會引起痛風之外,還會間接的促進脂肪堆積和肥胖。

從肝臟釋放到血液循環中的尿酸,還會影響其他一系列組織,例如損傷胰島功能,一氧化氮缺乏,引起脂肪細胞炎症等,從而進一步加劇代謝綜合徵。

下面來總結下

為什麼果糖相對而言危害較大?

易增加總攝入熱量

葡萄糖更傾向於糖原的合成,而果糖則傾向於脂肪的合成

果糖代謝還有一個顯著特徵,即代謝不依賴於胰島素,也不會刺激胃分泌飽食因子(ghrelin)和瘦素(leptin)的分泌,也就是說,我們喫了果糖後不容易感覺到飽腹感...會不知不覺喫更多更甜的糖類和食物。

由於果糖的甜味很高,口感很好,導致一部分人在進食含果糖食物或飲品時會比平時喫更多的食物,同時,由於果糖攝入並不刺激胃分泌飽食因子ghrelin,所以果糖的攝入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攝入食物的總熱量,而能量的攝入大於能量的消耗是肥胖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果糖的攝入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攝入食物的總熱量,引起長胖。

較難調節,與疾病關係密切

  1. 果糖代謝不受胰島素調節!
  2. 果糖代謝過程中沒有限速酶。所以果糖可以快速進入代謝,累職大量中間產物,從而使其向其他物質轉化,大約17%的果糖轉化為糖原,20%-50%(以離開肝臟計算)的果糖轉化為葡萄糖,而剩餘的中間產物有部分轉化為3-磷酸甘油和乙醯輔酶A,這為脂肪從頭合成和長鏈脂助的大量合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如果是葡萄糖想在肝臟內轉化為合成脂肪的甘油,通常會受磷酸果糖激酶的控制。而果糖則不受其抑制,如果攝入太多果糖,就會肆意妄為的轉換成脂肪的原料甘油。

在肝臟裡邊,如果你攝入的葡萄糖不夠用了,果糖也可以將一部分轉化為葡萄糖。但可惜我們平時都是同時攝入的這兩種糖,像甜品裏的白砂糖,飲料中的果葡糖漿,蜂蜜等。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果糖也就只能去變脂肪了。

所以我們可以說,葡萄糖更傾向於糖原的合成,而果糖則傾向於脂肪的合成。

控訴果糖的危害-從人體生化代謝透析為什麼果糖是毒藥 - 養生保健 - 周陸軍的個人網站,文友不妥,請留言告知,本文只在源站更新

參考內容:

喫水果也瘦不了?——甜味背後的果糖陷阱

果糖導致肥胖和痛風,那是不是該少喫水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