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場逆轉英格蘭,主場狂勝克羅埃西亞,連克兩支世界盃四強球隊,西班牙國家隊在恩里克時代完成了強勢有力的啟航。作為一位在球員時代先後效力過皇馬與巴薩兩大豪門的特殊分子,恩里克依靠強硬的管理手段和富有針對性的戰術部署,為自巴西世界盃以來持續萎靡的鬥牛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後Tiki-Taka時代錯綜複雜的重建局面已有豁然開朗之勢。在恩里克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最引人矚目的無疑就是所謂的「去巴薩化運動」,這種頗為大膽的建隊方略對西班牙足球來說是福是禍,還有待時間檢驗。

恩里克上任之後西班牙連克英格蘭amp;克羅埃西亞兩支世界盃四強球隊

【戰略方向:巴薩系瓦解,鬥牛士兼容並蓄】

從2008年擊敗德國時隔44年後再奪歐洲杯,到加時賽擊敗荷蘭捧起大力神杯,再到2012年歐洲杯決賽重創昔日的苦主義大利,西班牙國家隊在四年間連續問鼎三屆世界大賽。阿拉貢內斯和博斯克的完美接力讓世人見識到了Tiki-Tka 的神韻,昔日外強中乾的預選賽之王,成功進階為現代足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家隊之一。

從震驚世界的薩爾瓦多慘案(西班牙1-5荷蘭)為起點,鬥牛士軍團的王者光環逐漸褪去。在經歷了2014世界盃和2016歐洲杯的慘敗後,西班牙在洛佩特吉的帶領下展開重建。利用黃金一代尚未完全謝幕、年輕才俊大量湧現的有利時機,洛佩特吉充分發掘了西班牙在陣容深度優勢方面的優勢,在保持傳控風格的基礎上,雜糅了更多的戰術元素來提升球隊的應變能力。令人遺憾的是,保守的耶羅放棄了很多前任的戰術創新,西班牙再度跌入了無效傳控的怪圈,年輕的「洛家班」失去了利用世界盃迅速成熟的機會。

西班牙足協正在這個時候選擇恩里克接班,顯然是希望他可以延續中斷一夏的洛佩特吉試驗。儘管執教風格和管理方式差異很大,但恩里克和洛佩特吉都具備擅長變通、思路靈活的特點,他們尊重控球戰術的傳統,也很重視防守和提速,能夠在活用433陣型的同時嘗試其他陣型體系,敢於提拔傳統三強之外的球員並委以重任。只要他能夠對洛佩特吉的遺產加以整合利用,鬥牛士軍團就能夠保持慣性前行的節奏。恩里克的決斷能力和領袖氣場還可以彌補洛佩特吉的短板, 提升球隊在世界大賽中打硬仗的能力。在上任之初接受採訪時,恩里克明確表示了要進行大幅度戰術革新的決心,作為Tiki-Taka時代基石的巴薩系球員淪為「犧牲品」。

西班牙在阿拉貢內斯和博斯克時代的成功,仰仗的是領先於潮流的戰術打法,這種優勢的建立靠的是以單一俱樂部球員為核心班底帶來的戰術紅利。由於集訓時間短且比賽機會有限,國家隊教練很難承擔起培養人才的重任,臨時拼湊在一起的陣容缺少默契度。拉瑪西亞黃金一代的崛起恰到好處,阿拉貢內斯和博斯克將巴薩的人員配置和戰術打法移植到國家隊中,此舉簡單易行且省去了很多磨合的時間。

巴薩幫在阿拉貢內斯時代並不是國家隊中人數最多的小團體,彼時的頭號國腳大戶是在08歐錦賽上輸出5名國腳的貝氏紅軍,來自皇馬和瓦倫西亞的球員享有與拉瑪西亞精英相似的戰術權重。隨著Tiki-Taka戰術的成功,巴薩的國家隊成員數量在2010世界盃和2012歐洲杯期間達到了巔峰,普約爾、皮克、布斯克茨、哈維、伊涅斯塔和比利亞連續兩屆大賽擔任首發,佩德羅和法布雷加斯是替補席上出鏡率最高的球員,阿爾巴在重返巴薩後也成為了國家隊的主力成員。

從2014世界盃開始,巴薩幫的規模逐漸萎縮,比利亞、哈維、法布雷加斯、伊涅斯塔和皮克先後淡出國家隊,這種趨勢在恩里克上任後達到了頂點。在新一期的西班牙國家隊大名單中,巴薩幫僅僅只有兩名球員,布斯克茨還是雷打不動的絕對主力,在俱樂部時期被恩里克提拔的羅貝托擔當替補,放棄阿爾巴成為了恩里克推動「去巴薩化運動」的標誌性事件。就在巴薩系日漸式微的時候,貢獻了6名球員的皇馬升格為頭號兵站,拉莫斯、納喬和卡瓦哈爾在恩里克時代的首場比賽中搭檔防線,弗洛倫蒂諾力推的「齊達內+帕文」政策2.0版已經取得了成功。

近年來,國際足聯嚴格控制年輕球員的流動,拉瑪西亞量產天才球員的能力出現了嚴重下降,急功近利的小學徒在技術和性格方面,都不具備能夠代表巴塞羅那的品質。恩里克在執教巴薩時曾猛烈批評過梯隊中的「近親繁殖」和「關係戶」現象,他認為很多梯隊教練的足球理念更新速度較慢,過分關注個人得失而不願意開拓創新,他們培養出的球員很難適應不同的體系和打法,已經無法滿足時代需要。現階段的西班牙已經回到了前Tiki-Taka時代的混搭模式,恩里克不但要平衡各種派系之間的關係,還要應對不同風格球員拼接後造成的體系衝突問題,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天選之子:雜糅與貫通,恩里克治亂有道】

巴塞羅那歷史上的名帥大多特立獨行且不按常理出牌,這其中既有克魯伊夫、瓜迪奧拉和比拉諾瓦這樣的理想家,也有魏斯魏勒、范加爾和恩里克這樣的鐵腕教頭。西班牙國家隊之所以選擇恩里克,一方面是因為這位有著巴薩和皇馬雙重背景的「雙面人」是賦閑主帥中名氣最大,也是最了解西班牙足球的一位,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可以複製當初在巴薩的成功之路,在亂世用重典的同時儘可能地保持西班牙足球的傳統。

恩里克在就任巴薩主帥之初就指出,拉瑪西亞能夠源源不斷地製造球星,但哈維這樣的大師卻無法被完全製造,擁有這樣的球員是一種機遇,他的離開已經帶走了傳控足球極盛時期那種令人望塵莫及的控制力。博斯克曾經試圖將「擁有更現代化踢法」的伊涅斯塔改造為哈維,耶羅選擇在世界盃淘汰賽階段棄用伊涅斯塔,同樣沒有達到變則通的效果。

作為一名非典型性的克魯伊夫主義者,恩里克不是抱殘守缺的頑固派,他擅長通過不斷地吸收和借鑒外來元素來豐富巴薩的足球哲學,他的球隊即便無法完成控球也依然可以不斷取得勝利。在恩里克看來,收集獎盃與塑造風格並不衝突,漸進性改革需要以出色的成績做保障,在無法打出極致傳控的情況下,必須適時地加入包括長傳和快反在內的常規元素來降低體系難度,將更多不同類型的球員捏合在一起。西班牙國家隊的崛起是源於巴薩幫的崛起,鬥牛士軍團的重建同樣可以從巴薩依靠MSN組合實施軟著陸的過程中獲得靈感。

【轉型之路:控球+提速,鬥牛士挑戰自我】

在已經結束的兩場歐洲國家聯賽中,恩里克依然使用了具有西班牙足球特色的433體系,伊斯科和阿森西奧在半場防守時回到邊路加固中場,這和當年恩里克將內馬爾改造為邊前衛來平衡攻守的舉動十分相似。全新的鬥牛士軍團在無球壓迫時表現地非常積極,進攻推進到前場後更加註重直線傳遞,進攻體系流動性很強,球員的戰術自由度也有了顯著提升。依賴於跑動製造出的空間,伊斯科和蒂亞戈的盤帶顯得高效了很多,名氣不大但實用性很強的羅德里戈和阿斯帕斯均有上佳表現。除了運動戰的攻防,西班牙在定位球進攻中的威脅度也有所提升。恩里克時代的巴薩便以定位球進攻效率高著稱,鬥牛士軍團很可能將收穫這份紅利。

儘管在高位逼搶和進攻提速中表現不錯,但西班牙在恩里克施行的低位防守環節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從表面上來看,防線不穩是因為新人馬科斯-阿隆索、加亞與皇馬系球員之間配合不夠默契,但從中場防守能力薄弱導致衛線身前無險可守,才是鬥牛士防線抗擊打能力不強的主要原因。恩里克在兩場比賽中使用了6名中場,其中只有薩烏爾的個人防守能力達標,一旦無法在高位逼搶中取得球權,西班牙很難在中場絞殺和低位防守中限制對手的向前傳遞。

鞏固後防往往被認為是球隊重建過程中的第一步,這是夯實球隊基礎,提升下限的重要環節。注重防守的教練一般會在早早確定人員框架的情況下,通過戰術層面的精耕細作來提升防線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前任遺產中的精華會與新晉加入的球員進行充分磨合,防線內部的化學反應不像進攻線上的靈感碰撞那麼光彩奪目,但卻足以球隊中長期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經過洛佩特吉和恩里克的連續改造,西班牙主力陣容中能夠保持原有位置和打法的球員,只剩下了德赫亞、拉莫斯、卡瓦哈爾和布斯克茨等寥寥數人,這其中對防守體系影響最大的球員就是單後腰布斯克茨。

對於再次向冠軍的目標發起衝擊的鬥牛士軍團來說,如何用好布斯克茨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博斯克時代的布斯克茨因與哈維、伊涅斯塔配合默契而被譽為夢之隊的鑽石底座,他在引領壓迫、梳理球路以及攻守轉換階段的作用是難以量化的。哈白布組合解體,需要體系支撐的布斯克茨也失去了依靠,失控局面下激增的往返拉鋸放大了他在體格和速度方面的劣勢,其偶有懶散的比賽態度加劇了輿論對他的不滿。

恩里克在執教巴塞羅那時就已經發現了布斯克茨有早衰跡象,在他一直嘗試在布斯克茨的身邊安置另一名風格相近的搭檔,這種雙中前衛的組合在半場防守中可以幫助球隊建立起更加緊湊的後場鏈條,在進攻中可以避免單後腰被對手圍剿而造成的體系崩塌。單後腰是巴塞羅那足球風格的標籤,卻不是西班牙國家隊的標配。博斯克時代的西班牙隊有布斯克茨&阿隆索的雙後腰作為基石,洛佩特吉有時會安排科克與布斯克茨搭檔,盡量將隊內小技術最好的三名中場蒂亞戈、大衛-席爾瓦和伊涅斯塔同時遣上,通過以攻代守的方式緩解布斯克茨的壓力。

在世界盃期間枯坐板凳的薩烏爾進階為主力,羅貝托也已經忘掉了落選世界盃大名單的苦楚,羅德里剛剛入選國家隊就得到了教練組很多指點,恩里克將他們視作布斯克茨的保鏢。薩烏爾更適合作為三中場之一承擔後上進攻任務,羅德里的身形和布斯克茨很像但防守更強,羅貝托的角色在後腰和右後衛之間切換,這位當年由恩里克提拔的「能夠勝任七個位置」的萬金油,將成為維繫球隊攻守平衡的重要棋子。在不久前的一次採訪中,布斯克茨表示在國家隊最希望合作的中場球員是科克,如果薩烏爾、羅德里和羅貝托達不到要求,恩里克或將儘快召回這位能力全面的馬競中場。

【總結】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在戰術風潮中隨波逐流成為了絕大多數球隊的常態,很少有球隊可以無視成績的壓力而專註於風格塑造,西班牙在隊史最為輝煌的四年中兼顧了競技成績與風格塑造,這已屬難能可貴。恩里克倡導的防守和提速固然能夠提升西班牙足球的觀賞性,但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球隊特色的消失。儘管西班牙隊在卡馬喬時期曾依靠實用風格創造過佳績,但將這支球隊帶上巔峰的卻是控球戰術。控球永遠是強隊在比賽中的基本狀態,阿拉貢內斯的發掘出了西班牙人在足球運動中的最大優勢,失去控球的鬥牛士依然足夠頂尖但卻不足以出類拔萃,如何在保持控球的基礎上完善進攻手段,才是屬於西班牙的改革之路。


實力上西班牙更強啊,

克羅埃西亞世界盃亞軍,所以很多人覺得它真的很強。

主要是那個半區德國西班牙,兩個強隊作死。英格蘭自古打強隊都是軟腳蟹。

克羅埃西亞除了打阿根廷其他比賽算不上很有優勢,淘汰賽路程很艱難。這次世界盃阿根廷真的辣雞!

回到這場比賽,雙方都有人員調整,都不是世界盃全員。但是板鴨深度厚啊。這就是底蘊了。克羅埃西亞換了人就真的很影響實力了。

其實最近兩場比賽,板鴨的後防表現並不好。克羅埃西亞開場時候是有機會的,可惜沒把握住。然後居然和板鴨打對攻…真的是勇氣可嘉!看看世界盃,板鴨的平局都是對手擺大巴啊。當然板鴨當時自身也有很大問題。

板鴨剛剛逆轉英格蘭,士氣正旺。阿笑等人又扶正,急於表現。

從首發看,板鴨獲勝毫無疑問。不過這個比分真的出乎意料。

克羅埃西亞的問題是

1-新老交替導致實力下滑

2-人才儲備和強隊還是有很大差距。

3-本場比賽戰術有問題,可能覺得拿了世界盃亞軍,所以飄了,感覺可以和板鴨對攻,畢竟根據某推論(板鴨輸俄羅斯,俄羅斯輸克羅埃西亞,所以克羅埃西亞能贏板鴨)

4-板鴨打法已經不是以前了,主教練沒有針對性。

挺滿意現在的板鴨,感覺有朝氣,能快能慢。而且隊里並沒有特別超級的巨星。這樣有利於團結。啊笑前途無量啊!希望他們歐洲杯有好的表現。

法國隊比利時巴西還是這麼穩,德國最近的表現還是差一點意思。

就最近比賽來看,法國,西班牙,比利時,巴西表現最好。


知乎小透明,歡迎理性探討,輕噴

按知乎慣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世界盃決賽的陣容,這基本算近20年克羅埃西亞能湊出的最強陣容

後衛替補席還有喬爾盧卡,國家隊也算一名老將了

16年歐洲杯開始關注克羅埃西亞,18年世界盃小組賽開始一場不落

其實世界盃這隻克羅埃西亞從08年歐洲杯就開始磨合,魔笛辣雞雙雙登場,中場雙子星從那時候開始成型,但遺憾的是,由於陣容不齊整,戰術不夠成熟,一直以來都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成績,基本上在大賽中都是小組賽偶有亮點,但出線基本被非傳統強隊送回家

就這樣這支克羅埃西亞不斷打磨直至18世界盃各條線終於湊出了個相對完整的陣容,各條線都有頂級俱樂部的一線球星(洛老闆18年終於也不漏了)

世界盃7場比賽看下來給我的感覺是,賽前這支克羅埃西亞是被低估的,中場可豪強拼一拼手腕,再加上曼朱佩劍與洛夫倫福爾薩里科和蘇巴西奇,我的預期是八強保底,四強小賺,決賽看天命

由於各種歷史進程(板鴨球迷懂,戰車球迷懂)的各種原因,八強戰後我第一次覺得進決賽不是奢望

當然幾場比賽看下來,作為格子迷很直觀的感受是,這套陣容真的也就是湊出來的,前場球員各種配合不夠默契,傳中禁區搶不到點,滲透跟不上中場節奏,個人相對能力的不足,是靠整體的戰術素養和自己的中場優勢去彌補的。比如對陣英格蘭,上半場個人突破效果不大,下半場就用中場的大範圍轉移就有效得打擊了對手的弱點,淘汰賽三場都在打加時的時候,總是在想,哪怕前鋒們多抓住一個機會,全隊都可能多休息一下不用拖進加時賽

很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決賽為什麼克羅埃西亞採取高壓逼搶?因為後防相比人家法國的頂級前鋒一對一防住的可能性實在不高,所以中場盡量多發揮自己的優勢來減輕後防的負擔,到了決賽下半場,人家姆巴佩跑起來,後防幾乎已經變形了

世界盃總得來看,亞軍有一定的運氣成分(誇一下辣雞的點球),但總得來說,克羅埃西亞最大化了自己的中場控球優勢,盡量弱化了自己的劣勢,再加上一群三旬老漢打雞血和不遺餘力的跑動,得了亞軍我們不心虛,受得起

只是我沒想到的是賽後媒體也有點過譽,吹的不是這隻球隊怎樣合理利用自己的優勢去掌控比賽,而是各種跑偏到戰爭戰火,魔笛放羊,說實話魔笛本人對那個視頻是否知曉都存疑,被這樣宣傳相信也並非球員本意(其實在五大聯賽踢球的球員,很多人小時候家裡條件都不好),說克羅埃西亞賣慘的,就已經沒什麼可聊的了

世界盃亞軍的部分over,我們再來看一下這次歐國聯

what?後防都是誰啊?替補席也一個都不認得,一水的新兵

我知道曼朱,蘇巴西奇,喬爾盧卡退隊了,洛夫倫,雷比奇,斯特里尼奇傷了,看直播的時候,福爾薩利科20分鐘傷退,下半場b羅也被換下,對比世界盃決賽首發,整個一掐頭去尾,打完整場的只剩下佩里西奇魔笛辣雞和維達

再加上西班牙新帥上任勢頭越來越好,賽前看到科娃首發打右邊鋒這麼魔幻的陣型,一直覺得少輸當贏,但看直播的時候沒想到這麼慘烈,且不說中場拿了球能怎樣,前場沒人跑,回傳後防還坑,整個隊伍沒什麼磨合

而且因為關注皇馬比賽,好歹也知道阿笑伊斯科拉莫斯卡瓦哈爾,知道他們在一起打比賽很久了,能力和熟練程度都不用說

當整隻隊伍實力不如對手時,還可以靠戰術的針對性,戰術的執行力以及長期訓練的默契可以彌補,但是當這些賴以在球場的東西都沒有,基本就少輸當贏了

說本場比賽克羅埃西亞實力不濟,賽前被高估我都認了,但是拿此次慘案說克羅埃西亞不配世界盃亞軍的那我就覺得別有用心了

人口基數少,人才儲備不足,這才是小國之殤


都靈存知己,板鴨六比零!

踢球,很多時候就是憑一股氣。

個人踢球,哪怕是踢一場野球,你是為了出身汗還是為了社交踢,性質都不太一樣。有時本來養生踢法,但因為中間加輸贏賭一瓶佳得樂都立馬變得不一樣。

克羅埃西亞,這個國家的氣質,充滿了悲情色彩,所有的球員在世界盃上把所有國家的屈辱、悲劇、和過去的榮耀都背負在自己的肩上。如果不是連踢三場加時賽,決賽那股氣實在已經提不上來了,不然法國隊真不會贏得那麼輕鬆。

這屆克羅埃西亞,是最強的人員名單,也是曼朱、魔笛、拉基蒂奇他們最後的機會了。這七場,死也要拚死在賽場上。

但踢球,單憑一股氣是不行的。

0-6的慘敗,碰到了低谷期往上走的西班牙,老隊員退出國家隊,新人要上位證明自己。

雙方比賽之前的基本面就已經決定了結果的走勢。

國家隊的實力,聯賽起決定性因素。西班牙世界盃被俄羅斯擊敗,並不是整體衰敗的因素,只是大賽前換帥,打法固化等諸多原因。實力本來就在世界一流,只是後面的比分讓人覺得有點突兀而已。

雙方都是真實水平發揮而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