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國務院辦公廳去年10月發布了《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鼓勵商業銀行、供應鏈核心企業等建立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為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資渠道。

消費金融是2017年的一大風口,但隨著現金貸監管到來,行業進入寒冬。與此相對應的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供應鏈金融成為市場競相追逐的香餑餑。據統計,阿里、騰訊、京東、沃爾瑪、華為紛紛在供應鏈及物流領域投資了項目。

「供應鏈金融誕生於兩個背景一是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賒銷成為了主流的支付手段;二是中介化,只有終端顧客付了錢,才能通過供應鏈輸一層層輸送到企業手上。」有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星貝雲鏈首席運營官章天懿指出。

區塊鏈技術將給供應鏈金融領域帶來什麼變革?區塊鏈將供應商整合到一個平臺上,允許企業基於商品的生產和交付信息,向供應商出具付款憑證,而付款憑證可以拆分,從各級供應商一級一級地拆分。中國供應鏈金融服務聯盟、中金區塊鏈研究員祕書長徐煜此前對媒體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最為突出,所以越是末端供應商越有這樣的需求,他們拿到付款憑證在平臺內的資金方進行融資,可以流轉也可以持有至到期。

區塊鏈賦能供應鏈金融4.0:

實現票據可拆分可流轉

中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有賴於改革開放以來製造業的快速發展,「世界製造中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產業分工,中國成為大量跨國企業供應鏈的彙集點。中國的供應鏈金融得到快速發展,在短短的十幾年內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並針對中國本土企業進行了諸多創新。

經歷了20世紀70年代銀行的票據貼現,90年代出現貿易融資,以及本世紀初以核心企業為主體,針對應收、預付及存貨三大類資產聯合金融機構及上下游企業的融資方案,當前供應鏈金融已經發展到4.0時代。目前,通過線上平臺,基於供應鏈管理的實體企業之間能實現在線信息化協調,在線融資交易、在線支付、在線電子商務、在線物流等多個環節形成了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閉環。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傳統商業銀行、B2B平臺、供應鏈公司、物流公司等紛紛搶灘佈局供應鏈金融領域。去年12月,以騰訊區塊鏈技術為底層打造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星貝雲鏈」首次公開亮相,與此同時,華夏銀行更是對星貝雲鏈提供高達數百億元的授信,刷新國內商業銀行針對單個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的授信額度記錄。

供應鏈金融在引入區塊鏈技術之前,銀行只能做一級確權,例如只能為核心企業的「直屬」上游供應商提供授信服務,幫助上游企業獲得應收賬款融資,而對上游的上游供應商卻束手無策。

區塊鏈技術能穿透上下游多層供應商、經銷商,在供應鏈金融的確權、溯源、信息更新等方面大有作為。基於區塊鏈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點,只要把整條供應鏈每個環節的信息上鏈,能方便核實二級、三級供應商與核心企業之間的真實貿易關係,為上游的上游供應商進行確權,也能使整個供應鏈的信息達到透明化、可視化。

「核心企業的應付賬款相當於一個債務憑證,區塊鏈可以把這個債務憑證數字化,在區塊鏈上記錄它的流轉,所以我們在清算的時候,就可以做一次性清算。」星貝雲鏈首席運營官章天懿指出,只要核心企業已付款,上游企業可以把票據切分,流轉給他的上級即二級供應商、三級供應商等。比如核心企業為一級供應商提供了800萬票據憑證,一級供應商本身不缺錢,就可以把500萬給二級供應商,剩餘300萬持有到期。二級供應商資金緊缺則可以500萬的票據憑證進行融資。

供應鏈與「共贏」鏈:

建立銀行安全級別金融賬本

星貝雲鏈是廣東有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騰訊共同打造的金融科技平臺,依託有貝的母公司益邦控股集團的優勢資源,基於騰訊等領先的區塊鏈技術,為大健康產業核心企業的上游供應商、下游經銷商提供金融服務。

此前發布會上,騰訊方面表示看好有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健康戰略,益邦物流在大健康產業中積累了多年的倉儲物流經驗,星貝雲鏈也是依託於大健康產業的供應鏈物流全流程打造的供應鏈金融體系。

據瞭解,今年星貝雲鏈已經與天士力、無限極等多個核心企業達成合作意向,而其母公司益邦控股本身也作為核心企業之一,是星貝雲鏈的最大「客戶之一」。星貝雲鏈產品總監李斌透露,近幾個月以來已為益邦控股的260多個供應商提供了供應鏈金融服務,取得了零壞賬率的成績。

今年5月,星貝雲鏈的線上供應鏈金融平臺正式投產,進一步撮合了資金端和資產端。企業通過線上平臺註冊認證後,可以提交資料發起融資申請。星貝雲鏈的運營管理後端會進行資料審查,將融資需求傳遞給不同資金方。此後上線的數據交換平臺更是實現了多個資產方和多個資金方的系統對接。

7月,星貝雲鏈與深圳共贏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共贏鏈為星貝雲鏈提供分散式賬本恆星鏈(Stellar)技術支持。與比特幣類似,恆星鏈(Stellar)也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在線賬本,旨在監督資金從一端轉移到另一端,並且無需依賴任何權威機構或政府。

恆星網路在Ripple基礎上進行開發,在比特幣和瑞波的技術基礎上做了的很多改進,特別是相關的共識機制和驗證演算法。恆星網路運行節點性能得到提高,並節點資源需求非常低。共贏鏈選用的Stellar達到每千筆每秒,遠遠超過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吞量,賬戶體系是基於哈希加密演算法的區塊鏈賬戶,各種數據需要經過多方共識和驗證才能寫入賬本,保證不可篡改性。

「區塊鏈是底層技術,供應鏈金融是商業模式。我們可以做到穿透多級供應商、經銷商,基於不可超發、不可雙花、可全程追溯及不可篡改的三大特點,幫助企業建立一個銀行安全級別的金融賬本和賬戶體系。」共贏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徐立說。

供應鏈整體的競爭:

核心企業要主動「拉幫結派」?

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馬丁·克里斯托弗曾指出,21世紀的競爭不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星貝雲鏈方面表示,在與核心企業洽談的過程中,不少核心企業都存在一個典型疑問:我既然不缺錢,為什麼要為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做供應鏈金融?我能從中獲取什麼利益?

實際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核心企業早已不是單槍匹馬地戰鬥,而是聯合上遊供應商與下游經銷商一整條供應鏈,與其它供應鏈之間的廝殺。相同供應鏈上的企業牽一髮而動全身,是共同呼吸的命運體。

「很多上下游的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很高,通過供應鏈金融的模式降低他們的融資成本,其實就是降低整個供應鏈的成本。」李斌解釋,中小企業的資金可以投入再生產,比如更新設備、擴大廠房等,相當於提高了生產能力,能夠為核心企業提供更高質量的生產服務,這是核心企業有必要扶持中小供應商的理由。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萬聯網公佈的《2017中國供應鏈金融調研報告》顯示,我國4000萬家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佔國內生產總值 (GDP)總量的 60%,納稅佔國家稅收總額的50% 。這些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因為信息不透明等種種原因,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資金的短缺進一步影響生產投入,造成中小企業的生存困境。而通過供應鏈金融,這些中小企業能憑藉與其有貿易關係的核心企業的授信獲得融資,以此提高生產能力,「反哺」核心企業,增強整條供應鏈的競爭實力。另一方面,這也符合近年來監管層對金融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的呼籲與導向。

「供應鏈金融做好,關鍵是要實現三個『鏈』,一個共贏鏈,如果所有產業不能在你的平臺上實現共贏,共同盈利,供應鏈金融是不可能實現的,這是最基本的前提。第二個是共營鏈,換句話就是要產生協同,產生信息的協同,這些東西如果不做到很難做到供應鏈金融。當然最後一個是供應鏈共贏鏈,大家都得有輸贏,大家都可以通過供應鏈金融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北京現代管理研究會會長宋華在首屆科技金融國際峯會上表示。

徐立也指出,供應鏈金融應該由真正參與業務環節的核心企業來主導。未來區塊鏈技術帶來這種基於銀行安全級別金融賬本和賬戶體系的自金融解決方案,將會成為主流。「自金融不會擾亂金融秩序,反而是傳統金融非常有利的補充。供應鏈金融能夠扶持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國家鼓勵區塊鏈技術應用在實體企業當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