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作者都會經歷第一次投稿SCI,難免會因經驗欠缺而不瞭解SCI期刊審稿的一般流程。說實話,雖然我們知道了各種狀態的含義,能做的也不多,但是瞭解了這些狀態,正確對待它們起碼能避免我們整天茶飯不思,刷網頁刷到爆~(有這種經歷的朋友請舉個手~)。今天投必得就為大家先總結一下各種審稿狀態的基本含義,揭開它們的神祕面紗!

1. Submitted to Journal/New Submission

當投稿稿件上傳結束後,顯示的狀態是Submitted to Journal或New Submission,這個狀態即說明提交成功了。

2. With editor

這個階段實質上包括技術審查和尋找審稿人。如果作者在投稿的時候對選擇編輯沒有作出要求,投稿稿件就會先到主編手裡,主編會分派給其他編輯。這當中包含幾個狀態:

(1)Editor assigned 即編輯分派完畢。

(2)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即編輯拒絕邀請,這時主編需要將投稿稿件重新分派給其它編輯。

(3)Technical Check in Progress 即編輯檢查文章的一些基本問題,比如通訊作者單位,關鍵詞或者文章項目資金來源等等,也會檢查基本的英語寫作。

隨後會伴隨2種狀態:

(1)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 就是編輯沒找審稿人就自己決定了,根據一般經驗,大致兩種結果:英文太差,編輯讓修改語言重投或者內容太差,直接拒稿。

(2)或者Reviewer assignment: 說明文章已經通過編輯的基本檢查,進入邀請審稿人的步驟。

3. Reviewers invited/assigned

邀請到了合適數量的審稿人。

4. Under review/With review

說明審稿人正在審稿中,這個過程會比較長,通常時間為1個月左右。如果被邀請審稿人拒絕審稿,編輯就會重新邀請別的審稿人。重新從Reviewer assignment 到 Reviewers assigned,再到Under review。

5. 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 Decision in Process/With editor

這個狀態表示,審稿工作已結束,等待編輯處理。編輯開始考慮稿件是建議修改還是直接拒稿,也有可能直接接受,但可能性很低。該狀態也比較考驗作者,時間或許很長,有時會出現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狀態已近一個月了,還是沒有消息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不代表你的文章就是要被拒,編輯做出決定可能需要幾個周的時間,無需覺得稿件一定會被拒稿。

6. Rejected/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re-submission

Rejected就不用多說了,編輯根據審稿人的意見決定拒稿。

另外就是小修/大修(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當稿件投遞之後收到的結果是大修或者小修,那麼就說明稿件的內容得到期刊的認可,但還存在部分的問題。

Re-submission一般說明需要大修,而且修改稿再次提交是以新投稿件處理。

7.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修改後重新提交,等待編輯審理。這一步編輯有可能自己就做最終決定,不再找reviewer再次審查,但也很有可能把修改的文章繼續送到上次的reviewers手中讓他們來再次審查。還有一種我們不太希望見到的可能就是送到新的reviewer手中進行第二輪的審稿。

8. Accepted/Rejected

經過至少一輪的修改,文章終於被接受了。這一步拒稿可能性不是很大,除非是沒有按照審稿人的要求來改文章。

以上就是各種投稿狀態的基本介紹,相信很多已經投稿的朋友還是會有很多的問題:我的審稿狀態怎麼變來變去的,不按常理出牌啊?我們會在下週的專題中繼續為大家解答,敬請期待!這裡也鼓勵在投稿過程中有問題的朋友踴躍留言,我們下次會結合留言的問題針對性解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