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趙德芳生於公元959年,是宋太祖趙匡胤第四子,宋太宗趙光義之侄,宋真宗趙恆的堂兄,北宋宗室。歷任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尉等。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病逝,時年23歲,追贈中書令、岐王,謚號康惠。後加贈太師,改封楚王、秦王。

其次自大秦一統天下之後,中國的君主傳承便是父死子承,但在特殊的情況下,如君主沒有子嗣後代,於是才會出現親王繼位的情況。因此,在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駕崩之後,傳位給自己的弟弟趙光義,而不是長子趙德昭,或者趙德芳,歷來讓世人不解。畢竟,當時趙德昭已經25歲,早就參與到國家的政治生活中來,為朝廷熟識,按說不會出現「主少國疑」的處境。對於這種說法,有傳聞說這是趙匡胤和趙光義的生母杜太后的意思,趙匡胤傳位給趙光義,由趙光義傳給趙光美,之後再傳趙德昭。還有一種說法則是,弟弟趙光義利欲熏心,為此殺謀害了自己的哥哥,篡奪了皇位。 在下認為這兩種的說法都不無道理。當時的情況很可能是趙匡胤的確是有傳位給趙光義的意思,但隨著自己兒子成長起來便有所猶豫,而此時的趙光義羽翼已豐,當然不甘心被替換掉,於是趁著大軍出征北漢,國內空虛,謀殺了趙匡胤!奪得了帝位!!! 有不同觀點的朋友,歡迎提出討論!!!喜歡的朋友點擊一下關注。謝謝!


既然要說,趙德芳為何沒繼位,那我們就得談談他叔叔趙光義為何能繼位。我們知道,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其弟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史學界有趙光義正常繼位和弒兄篡位兩種說法,在此,我們不討論什麼原因,而討論為什麼他可以繼位。

趙光義可以繼位,很大原因是因為趙匡胤沒有冊封太子,沒有冊封太子就意味著沒有合法繼承人,不論是趙匡胤的兒子還是兄弟,都可以繼承皇位。而趙光義當時已經位高權重,這就讓趙光義有機可乘,最終登上皇位。而此時的趙德芳,連個王爺都不是,自然而然鬥不過他的叔叔。

我們剛才說了,趙德芳沒有繼承皇位的原因是因為其叔叔趙光義繼位了。其實,就算趙光義不繼位,皇帝也輪不到趙德芳。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趙德芳還有一個哥哥,就是趙德昭。所以,就算趙匡胤傳位給兒子,也輪不到趙德芳。


八王趙德芳歷史上是不是真有這個人都很難說,但是在戲曲小說里是確有八王趙德芳這個人的。

八王趙德芳是趙匡胤的第四個兒子,他為什麼沒有繼承皇位?

在單田芳老人家講的《三俠五義》中是這樣介紹的:趙匡胤三兄弟打下的江山,商量好了皇帝輪流做,老大死了傳老二,老二死了傳老三,趙匡胤死了傳給了老二,但是老二到時候就捨不得了,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為了彌補,封了趙德芳八王的職位就是享受:一天王,二地王,三才王,四喜王,五德王,六進王,七賢王,八大王。八個王的待遇,並賜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官,封老三的兒子為襄陽王,最終引起襄陽王的造反。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趙匡胤的弟弟在趙匡胤死後奪權,坐上了皇位,所以才沒有趙德芳什麼事了。

無論怎麼說,趙匡胤死後,弟弟上位確實是有點不尋常。


由於宋太祖趙匡胤生前未立太子,而在其駕崩以後,權位顯貴的趙光義在一些重臣的操縱下,繼承了皇位,史稱宋太宗。不管是「斧聲燭影」,之說,還是「金匱之盟」之說,反證繼承趙匡胤皇位的是其弟趙光義,而不管趙匡胤有幾個兒孑,趙德芳排在第幾位,都沒有用了。再者,據傳趙光義繼其兄皇位後,趙匡胤的幾個兒子都相繼離去。後來一些小說家和戲曲作家認為此事不公,才出現了「八王千歲」,之說。由其叔父趙光義賜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臣,小說如《楊家將》,戲曲《賀後罵殿》。


歷史上並無明確的八賢王這個人,八賢王這個形象應該是歷代文學戲曲加工出來的。而趙德芳是確有其人,是趙匡胤第四子。

關於為何趙德芳沒有繼承皇位,首先本身趙光義接任皇帝位在歷史上就有疑問,有各種說法,比如斧聲燭影殺兄繼位,也有說法是趙匡胤去世後,宮中本意讓趙德芳進宮,但趙光義知道以後搶先入宮,宮內無奈就讓趙光義繼承等等說法,認為趙光義非正常繼位的言論比較多。

其次是當時趙匡胤的長子早亡,最大的兒子是次子趙德昭,次子也沒有什麼污點,按長幼有序,也該是趙德昭繼位,無趙德芳沒有什麼關係。


因為是太后的意思,有一次太后問趙匡胤,你打算立誰為儲君,趙匡胤說兒子,卻被太后說國有長君才可太平,還命令趙匡胤寫下詔書,死後傳位於其弟趙光義,史上稱金匱之盟,所以死後由趙光義即位,


斧聲燭影。年紀太小嘛。鑒於趙匡胤的皇位也是黃袍加身得來的,因此維護政權的穩定更替不外流,避免再次出現陳橋兵變才是當時趙家人考慮的重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