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芳被稱為八賢王,應該是從南宋開始的。1127年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兵俘虜,趙構建立了南宋,但是依然被金兵不斷進犯,北方和開封都淪陷了。宋高宗時期,任用了岳飛這樣的大將,同時更為器重秦檜這種奸臣,把岳飛陷害至死。

162年,趙德芳的後代趙昚繼位,勵精圖治,立志收復失去的土地,啟用一些主戰的人,鼓勵農業,恢復經濟,還為沉冤的岳飛昭雪。百姓痛恨趙構的不作為和秦檜賣國、陷害忠良等行為,就創作了楊家將的愛國事迹,逐步加入其它忠良的故事。

當時的百姓迫切需要有一位懲殺奸佞、保護忠臣的人,為了適應這種情感,就需要給之前編的故事加一個身份,可以權衡各方的勢力,而且能夠監督皇上的賢王。當時正處於趙昚的統治時期,而他又是趙德芳的六世子孫,趙德芳就被美化為八賢王了。

趙德芳如今已經跟八賢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他是大多數也比較認可的八賢王的原型。趙德芳生前雖然沒能以宋太祖的身份繼承皇位,但是他的後代幫他完成了。當時為了迎合百姓心中對於懲惡揚善的賢王的需要,身為當朝皇帝六世祖的趙德芳就成為了八賢王。

八賢王簡介

八賢王名趙德芳,出生於公元959年,是宋太祖的兒子,排行第四,也是宋太祖得以順利長大的兩個兒子中的一個。趙德芳的叔叔就是宋太宗,跟宋真宗是堂兄弟。

公元976年,趙德芳被封為秦王,正式出閣,宋太祖任命他擔任檢校太保和貴州防禦使的官職。這一年的四月,曹翰花了足足五個月才攻下了江州,宋太祖為了慶祝此事,加了自己的兒子趙德芳的食邑戶數。

十一月,此前身體並無異樣的宋太祖沒有任何預兆就駕崩了,關於他的死因,史書上的記載的模稜兩可的。根據《涑水紀聞》,宋太祖駕崩於四鼓時分,宋皇后是在其身邊的,他派了太監王繼恩把秦王趙德芳召來。不過王繼恩認為宋太祖是要把皇位傳給晉王趙光義的,就通知了趙光義。宋皇后問是不是趙德芳來了,沒想到見到的是趙光義,驚訝之餘,清醒地認識到了當時的形勢,就以官家自稱,希望趙光義可以放過他們母子。

趙光義即位為宋太宗,讓趙德芳當了山南西道節度使、興元尹、同平章事,後又擔任檢校太尉一職。公元981年,趙德芳因病去世,當時才二十三歲。宋太宗來到他的靈前哭泣,宣布五天不上朝。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繫刪除!


誠邀,如題。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得益於《白眉大俠》《包青天之七俠五義》等小說的,流行提起八賢王的名號,在中國幾乎是那個不知誰人不曉。那麼問題來了,這八賢王的名號又是如何的來的呢?這就不得說說八賢王的來歷了。

八賢王的原型是歷史上宋朝太祖皇帝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其於公元976年出閣,頒布貴州防護使一職。宋太宗繼位後,被封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公元979年,趙德芳之兄趙德昭被宋太宗強逼自殺,平和興國六年(981年),趙德芳病死,年二十三。死後,謚康惠,贈中書令、岐王,後加封太師,改封楚王,宋徽宗時改為秦王。

而在戲劇演義中,趙德芳被虛構為手持金鐧,卑躬屈膝的八賢王形象。

為什麼趙德芳被稱為八賢王呢?這是後人為了挽回太宗皇帝的形象,將趙德芳虛構沒有死得很早,而是頗受太宗的氣重,被其立為八賢之王,所謂的八賢王就是八個特權,哪八個特權?一曰親王,二曰良王,三曰忠王,四曰晉王,五曰德王,六曰敬王,七曰上殿不參王,八曰下殿不辭王,這就是八賢王稱呼的來歷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關於八賢王的故事並不見於正史,而都是來自於大量的戲曲、小說、評書、影視作品,其中都將稱趙德芳為「八王爺」。之所以稱其為「八王爺」是說他一個人領了八個王爺的奉祿,可謂正義的化身,剛正不阿,每每在忠臣遇險時都仗義出手,與奸臣做針鋒相對的鬥爭。而且權力極大,手持先皇御賜金鐧,能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先斬後奏。

那麼歷史上趙德芳是否名符其實,確有其事呢? 我們認為,這一形象只是民間傳說而已。

首先,趙德芳確有其人,此人為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個兒子。可惜此人在23歲的花樣年華就早早英年早逝,史稱「暴病而亡」,這小夥子也沒多大的權力,死得也和老子一樣,有點不明不白。所以不可能是八王爺的原型。

其二,以當時趙光義的心胸狹隘,也不太可能放任一個礙事而又威脅自己權力和地位的人長久放在身邊,這不是和自己過不去嗎。以趙光義的手段和行事手法來說,連李煜這個「亡國皇帝」沒什麼威脅的「悲情詞人」也要除之而後快,如果真有「八王爺」其人,估計下場也不會太好。

那麼,我們所說的八王爺的故事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筆者在此認為,這種說法主要來源於民間對於楊門將一門忠烈的一種同情,也是心理對楊門一家忠烈的一種美好的精神寄託和希望。

他們希望出現一位「楊家將」的保護神,能保護他們心目中保家衛國的守護神。而此時的皇帝正好是當年趙德芳之後,因而民間便把「八王爺」的寶座交給了趙德芳,把他視為可以為民請命,忠義正直的化身。

而從統治階層來看,趙德芳是當今皇帝的先人,適當將其美化也有迎合上意的意思。這樣久而久之,趙德芳也就成為賢明的「八賢王」。

至於這位八王爺的原型,據考為宋太宗的第八子趙元儼,因為他排行第八,也素有賢名。在朝在野都聲名遠播,世稱「八大王」。此人儒雅瀟洒,文采一流,為人正直不阿,在朝廷和民間都有很高的地位,去世時60歲,同我們通常所看到的八賢王趙德芳很相似。但因為他是疑似篡位的趙光義的兒子,所以民間不太可能將他稱為八賢王,因而只能移花接木,用趙德芳的名字。 因而,歷史上八大王確有其人,也是個賢王,但很多小說、戲劇中所說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是不太可能的,應該是經過一代又一代民間文藝加工後漸漸形成的。

只能說,八賢王其實是個虛構的基礎不斷豐富、形象化的一個人物,他寄託了當時底層老百性的一種美好的幻想。


謝邀。我是澹奕歡迎各位大神一起交流。

歷史上的趙德芳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個兒子,也是宋太祖兩個得以順利長大成人的兒子之一。宋太祖開寶九年,趙德芳出仕為貴州防禦使,然而同年,他的父皇太祖趙匡胤就在「燭影斧聲」之後駕崩,太宗登基。趙德芳成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太平興國六年,年僅23歲的趙德芳薨,太宗罷朝五天,追封其為中書令、太傅、楚王。

趙德芳排行第四,然而卻被稱作八賢王。而這個說法大致是南宋時代開始的。公元1127年,康王趙構南遷建立南宋,然而高宗趙構稱帝後一直沒有子孫後代。有人說,這是當年太宗趙光義謀逆殘害兄長,靖康之變與高宗斷嗣,都是上天的懲罰。

高宗心中惶恐不安,經過考慮,紹興三十二年,他選中了趙德芳的六世孫趙昚為儲君,宋朝帝統再次回到了太祖一脈。

宋孝宗趙昚勵精圖治,主張對金作戰,為岳飛等人沉冤昭雪。而當時的宋朝百姓,創作了大量愛國故事,比如著名的《楊家將》,而百姓迫切需要一位懲惡揚善、保護忠良的人物,所以人們選中了皇帝趙昚的祖宗趙德芳。

戲劇《賀後罵殿》中:趙光義搶了哥哥的天下,逼死了二皇子,皇后賀氏帶著唯一的兒子趙德芳上殿質問趙光義。趙光義被賀皇后的慷慨陳詞說得面紅耳赤,賜給趙德芳一柄金鐧,讓他代太祖監察朝政。

「孤賜你金鑲白玉鎖,加封你一親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晉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參王、下殿不辭王,再賜你凹面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諂臣。」所以民間稱之為「八賢王」。


單田芳的評書《白眉大俠》里,說宋太祖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讓了皇位,受人讚譽和愛戴,被賜八王俸祿,人稱「八王爺」。

劉蘭芳的評書《楊家將》中,也有個「八賢王」,也是趙德芳,每當楊家將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八賢王」往往憑手中一把「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金鐧,出來主持正義,對付奸臣潘仁美,救楊家將於危難之間。那麼,歷史上的趙德芳,真的排行老八嗎?

在歷史上,趙德芳哪是什麼老八,連老五都不是,他是老四,真正的四王爺。趙匡胤生有四個兒子,長子是滕王趙德秀,次子是燕懿王趙德昭,三子是舒王趙德林,四子是秦康惠王趙德芳,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早亡。趙匡胤當上皇帝後,若以「子承父業」的規矩,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就是趙德昭和趙德芳兄弟二人,但到最後,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繼位當了皇帝,「兄終弟及」了,至於趙德昭和趙德芳,《宋史》給了一句十分模糊的話,叫做:「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繼夭絕。」

何謂「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繼夭絕」?趙光義當了皇帝後,對這個侄子十分挑剔,百般刁難,他有一次親征,趙德昭主動請求隨軍,他便帶著侄子一起行軍打仗,沒想到在某天夜裡與敵人交戰的過程中,趙光義一度失蹤,軍隊里一時群龍無首,武將們張皇失措之際,紛紛要擁立趙德昭為皇帝,卻沒料到趙光義一會兒又回來了,趙德昭為此受了叔叔好一頓臭罵,此後趙光義便有了心病,經常責罵趙德昭,趙德昭不久憂鬱而死。後來,弟弟趙德芳也莫名其妙的死了。

歷史上,趙匡胤幾個兒子的大致結局,就是如此。那麼,評書小說之類,怎麼又會演繹出一個所「八賢王」出來呢?那是因為趙光義所謂「兄終弟及」的繼位,在朝野坊間有很多議論,有很多微詞,很多人說他的皇位來路不正,是篡奪兄長趙匡義的,儘管有「金匱之盟」和「兄終弟及」為他正名,但由於趙德昭、趙德芳相繼英年去世,反而此地無銀三百兩地「坐實」了他的篡奪,更讓「弒兄奪位」成為一種口口相傳的「真實」。

然而,朝中百官自然不敢公開議論,但坊間百姓卻想「伸張正義」,便杜撰出一個「八賢王」,讓他作為正義的化身,來伸張正義,剷除奸臣,揭露陰謀。關於這段歷史的《白眉大俠》中的趙德芳如此,《狸貓換太子》里的包公也是如此,那個包公也是杜撰的,因為歷史上《狸貓換太子》主角宋仁宗繼位時,包拯才剛剛考上進士,不可能審理這麼一樁驚天大案。


因為宋朝的趙德芳,已經被戲曲、影視、虛構成了手持金鐧的,一身正氣的「八賢王」,經常出現在楊家將的故事中。

正史中的趙德芳,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子,戲曲中趙光義賜封時曾有幾句唱:孤賜你金鑲白玉鎖,加封你一親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晉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參王,下殿不辭王,再賜你凹面金鐧,上打昏君,下打饞臣,壓定了滿朝文武大小官員,哪個不尊,你這個八賢王,代管朕躬。

從此世人傳送趙德芳,都稱為八賢王。


應該是8這個數字比較吉利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