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2019年北京中醫藥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對北京市2018年中醫藥工作做了總結,部署2019年工作。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實施“北京國家中醫重點專科輻射工程”提升行動等8項中醫藥內涵質量提升行動。

報告指出, 2018年北京市中醫類機構佔全市醫療機構總數的10.63%,中醫類別醫師佔全市醫師總人數的19.91%,中醫門急診服務總人次佔全市的23.99%。北京市去年啓動了政府爲民辦實事項目“北京名中醫身邊工程”,組建374支名中醫團隊每週到全市33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坐診。持續推進“京廊8·10工程”項目落地,京廊在中醫醫聯體、重點專科協同病房、名老中醫傳承、健康鄉村、中醫藥適宜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均進行了深度合作等。

會議指出,2019年北京市中醫藥發展將從以下六個方面着手:一是堅持融入國家戰略,提升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整體格局,積極抓好京津冀中醫藥協同發展重點任務落實,完成100個重點專科協作病房建設。二是堅持深化中醫藥改革,提升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主體活力,積極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試點工作,穩步推進醫耗聯動綜合改革,紮實推進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評價,同步推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中醫藥工作,鼓勵中醫藥服務提供和使用。三是堅持迴歸中醫思維,提升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實施“北京國家中醫重點專科輻射工程”提升行動、中醫醫療機構急診“疾風”行動、重大疑難疾病救治能力培育行動、中西醫結合醫院正名行動、婦幼保健中醫藥全覆蓋攻堅行動、提升中醫藥質量專項行動、中醫藥標準化行動、醫德醫風“淨院”行動等8項中醫藥內涵質量提升行動。四是堅持中醫藥文化自信,提升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環境優勢,持續開展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努力開拓中醫藥薪火傳承新思路等。五是堅持首善標準,提升中醫藥高質量的核心競爭力,中醫藥科技創新建立新機制,中醫藥教育改革實現新突破,中醫藥人才培養打造新模式。六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切實加強中醫藥行業自身建設,加強行業黨建工作,進一步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加強聯繫基層的力度。

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市政府相關委辦局的主管領導,北京各區衛生健康委主任等200餘人參加了會議。

文字:中國中醫藥報記者王迪

圖片:中國中醫藥報記者高新軍朱蕗鋆

編輯:董俊彤

審覈:陸靜 監製:朱蕗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