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西漢開國大功臣,彭越被誅滅三族,根本原因在於他缺乏政治敏感性!

簡單介紹下彭越的生平:在秦末時期,彭越就是揭竿而起的一波起義勢力,並且逐漸壯大,秦朝滅亡後,因不滿項羽的分封,便捲入楚漢相爭,依附於劉邦,時常在項羽後方進行自然破壞,堪稱游擊戰的「始祖」,在最後的楚漢大決戰中,彭越在要求劉邦答應分封為王的條件下,率兵與劉邦合圍項羽於亥下,西漢建國後,便被劉邦分封為梁王。

劉邦建國初期,局勢還不太平穩,陳豨起兵造反,高祖皇帝劉邦親自領軍鎮壓,並要求彭越也率軍助力,彭越不想去,便稱病不往,只派遣手下部將領兵前往。高祖對彭越很生氣,便派使臣去責備,彭越聽候,心中害怕,便想親自向劉邦謝罪,但彭越部將扈輒說:「大王當初不去,被他責備了才去,去了就會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彭越不聽,繼續裝病,但他們談話被一個太僕聽到,便向劉邦告發,於是劉邦便抓捕了彭越,貶為庶民,流放至蜀地青衣縣。

在流放途中,彭越遇到了呂后,便向呂后哭訴自己冤枉,懇請呂后幫忙,呂后變答應其向劉邦求情。便把彭越帶回長安,但呂后對劉邦說的話確變成了「彭王是豪壯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這是給自己留下禍患,不如殺掉他。所以,我帶著他一起回來了」。劉邦聽後,便誅滅了彭越,滅三族!

從整個彭越被滅的經過可以看出,他是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但卻有著極低的政治敏感性。

其一,稱病不參加劉邦的平叛行動。此時西漢已經建立,不再是楚漢爭霸時期,彭越對於劉邦平叛已經不是像楚漢爭霸時那麼必須了,對劉邦來說,彭越出兵可有可無,影響並不大,更重要的應該是一個政治變態,要彭越支持劉邦。但彭越對此政治智商嚴重下線,殊不知劉邦已是天下之主了,竟敢稱病不去,這不表示不認同劉邦行動嘛,正好給劉邦以收拾他的口舌,這是其一。

其二,情況處理猶豫不決。原計劃彭越打算親自向劉邦謝罪,如果真能如此,彭越應該也不會有嚴重問題,可能就被劉邦責備一頓,但在其部將的勸說下,又心生猶豫,繼續裝病,不料被家中僕人告發,就這樣一步步錯失挽留的時機,但儘管如此,也可保留身家性命,不至於被滅三族!

其三,盲目信任呂后。在此之前,韓信已被呂后殺害,對於呂后的行事風格,作為一地之王的彭越,不可能會沒有這方面的敏感性。但在遇到呂后後,反而將所有希望寄希望於呂后,不知是其流放後亂了心智還是政治覺悟低,結果被呂后帶回長安後殺害!

從彭越整個一生來看,其軍事才能是無可置疑的,但其在政治上又無疑是幼稚的,不懂得如何進退,如何明哲保身!在古代皇權至上的環境下,註定結局是悲慘的!


彭越是最冤枉也是死的最慘的一個!從頭到尾,彭越對劉邦都是恩愛有加情有獨鍾任勞任怨,一個獨霸一方的軍閥至始至終都在為劉邦衝鋒陷陣!數次救劉邦於水火之中!彭越對劉邦的貢獻甚至比韓信還大....

韓信作為漢軍的一支,一直都是在幫盟友平定內亂,幫張耳平定趙國張耳為趙王,威懾燕國倒向劉邦……直到進攻齊國才真正跟楚軍打了一仗,擊敗了來救援的龍且,再後面就是垓下之戰,協助劉邦圍毆項羽。

但是彭越一直都是戰鬥在楚軍後勤線,數次逼得項羽調用大軍對付他,緩解了劉邦的壓力。項羽氣的罵彭越為「鼠輩」!

劉邦稱帝後,彭越也當了王,後來有人告密說彭越要造反(劇情跟韓信一樣,都是手下僕人告密)劉邦派調查組搞突襲調查,結論是沒有謀反的證據,只有謀反的實力!劉邦下不了台,只好把彭越貶為庶人!

據說發配途中巧遇呂雉,被呂雉哄騙到京城,然後以殘忍的方式殺害,滅其三族...

彭越冤吶,比竇娥還冤!但是以我看來,想殺他的不是劉邦,而是呂雉!韓信彭越都是被人告密(很有可能是呂雉安排誣陷他們)劉邦調查後認為他們無辜,不忍心殺他們,韓信被貶淮陰侯弄到京城監視居住,彭越發配四川..結果彭越半路被呂雉哄回去殺掉,韓信被呂雉騙到宮中殺掉..按道理他們無兵無權廢人一個了,有什麼威脅?殺了他們還要滅了他們全家,這要多大的恨啊?

所以我認為,呂雉在實施一個復仇計劃,她在幫恩公項羽復仇!對項羽傷害最深的韓信、彭越於是就這樣含冤而死,死的及其凄慘!英布也被逼反,呂雉又逼劉邦親征,兩敗俱傷,都死了!

就這樣,呂雉親手幫項羽殺了四個人:韓信、彭越、英布、劉邦..

季布作為楚將,卻一直受到呂雉的重用!


韓信,英布,彭越是劉邦的三個軍事將領,在反秦及立漢過程中,使劉邦順利奪得天下。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功高震主必殃及自身。

彭越是山東巨野人,捕魚為生。響應陳勝,吳廣起義後,在昌邑與劉邦會和,跟隨其多次出戰。由於分王不公,田榮反楚,彭越大敗楚將蕭公角。

前206年5月,彭越先與劉邦形成犄角之勢,使項羽南北奔走,主戰場移至南方。8月,彭越後方燒毀楚軍積貯,斷糧道,克梁地等十七城。9月,項羽自己追擊彭越,收復不少失地,彭越北出谷城,復得昌邑周圍二十餘城,糧食十餘萬斛,以佐漢軍。楚漢相爭末期,劉邦在固陵被項羽包圍,按張良等建議,以雎陽以北至谷城之地給彭越,使彭越率兵支援,大敗楚軍,後項羽自刎烏江。劉邦封彭越為梁王,都定陶。

前196年,陳稀反漢,自立代王。彭越兩次稱病, 又因部下扈轍,被劉邦已「反形已具」借口翦殺。

彭越只是一介武夫,因軍功封王。不懂的和光同塵,禍福相依,自己被誅殺,也連累三族被滅。


在劉邦創建西漢王朝的過程中,名將韓信、彭越、英布因為立下過蓋世功勛,在帝國創建後均被封為諸侯王,然而數年後又全都因「謀反」的罪名被殺,其中以彭越的下場最為凄慘。那麼,彭越真的有謀反之心嗎?他的結局到底有多慘?

彭越是戰國末期魏國人,本是鉅野湖澤中的打魚人,在秦末戰亂中糾集一幫逃兵、無賴扯旗造反,並且很快跟劉邦建立起聯繫。彭越是出色的「游擊戰術大師」,在楚漢戰爭期間不斷地騷擾項羽的大後方,經常切斷他的糧草、兵源補給線,為劉邦最終取得勝利立下不世之功。

正因為彭越勞苦功勞,所以等到劉邦稱帝建漢後,便把他封為梁王,統治魏國故地40餘座城池,與楚王韓信、九江王英布並稱為三大異姓藩王。雖然劉邦把彭越封為梁王,並且屢屢下詔褒獎他,但內心卻對其並不放心,總想著找個借口將他廢黜。數年後梁國太僕叛逃事件,恰好給劉邦提供了良機。

原來彭越被封為梁王后,自以為功業圓滿,便想著安穩地享受富貴生活,再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然而新創建的漢帝國並不穩定,不僅屢次遭受匈奴的入侵,而且境內的反叛事件此起彼伏,常常令劉邦忙得焦頭爛額。劉邦很希望彭越能幫他分憂解難,可後者對此卻是推諉、逃避,由此引起他的不滿。

高祖十年(前197年)九月,代相陳豨與王黃等人發動叛亂,劫掠趙、代兩地,一時間人心惶惶。劉邦聞訊後,親自率軍前去討伐,並駐軍於邯鄲。劉邦為儘快消滅陳豨,便命令彭越率軍前來會合,但後者卻託病不行,只派了手下大將帶兵前來。劉邦見彭越竟敢公然違抗詔令,便派遣使者到梁國,將彭越臭罵一通。

彭越害怕劉邦會對他進行嚴懲,便打算親自到邯鄲去謝罪,結果卻遭到部將扈輒的勸阻。扈輒替彭越分析局勢,認為他當初違抗皇帝的命令,不肯親自率軍前去勤王,如今受到皇帝的申斥後才去謝罪,極有可能會被廢黜、逮捕,倒不如就此扯旗造反。

彭越聽到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論後,嚇得臉都白了,連忙阻止扈輒進一步說下去,但也沒有因此到邯鄲謝罪。不久,梁國太僕不知因何得罪了彭越,遭到對方的死亡威脅。太僕越想越怕,便畏罪潛逃至邯鄲,向劉邦告發彭越、扈輒的造反陰謀。劉邦聞訊大怒,立即派使者再次出使梁國,並趁著彭越疏忽之機將其逮捕。

陳豨反代地,高帝自往擊,至邯鄲,徵兵梁王。梁王稱病,使將將兵詣邯鄲。高帝怒,使人讓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謝。其將扈輒曰:「王始不往,見讓而往,往則為禽矣。不如遂發兵反。」梁王不聽,稱病。梁王怒其太僕,欲斬之。太僕亡走漢,告梁王與扈輒謀反。於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覺,捕梁王,囚之雒陽。見《史記·卷九十》。

經過審訊,彭越「謀反」的罪名坐實,有司請求朝廷將其處決。然而劉邦考慮到彭越昔日的功績,再加上造反的陰謀並沒有實施,所以最終只是將他廢為庶民,併流放到蜀地青衣縣。如果彭越足夠聰明,就應當俯首認罪、坦然上路,然後等待時機為自己申冤,千萬不能在此時為自己辯解,否則將會遭遇更加嚴重的懲罰。

然而彭越心中覺得很委屈,所以等走到鄭縣,恰巧碰到準備從長安趕往洛陽的呂后時,便不假思索地向後者申冤,請求她替自己辯誣,並允許自己回到故鄉昌邑。對於彭越的申訴和請求,呂后滿口答應下來,並帶著他一起回到洛陽。

然而呂后一見到劉邦,便替他分析讓彭越繼續活在世間的危險性,認為此人即使在流亡途中還想著回到老家去,明顯屬於賊心不死,意圖東山再起。呂后宣稱,如果讓彭越的計劃得逞,將會給帝國平添無窮的事端,所以為今之計,只能將他滅族,以防留下隱患。

聽完呂后的分析,劉邦如夢方醒,並且連連稱讚老婆的見解高明。緊接著,劉邦下令誅殺彭越並滅其三族,時在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事後,劉邦為震懾諸侯,還把彭越施以醢刑,剁成肉醬後讓他們分食,實在是殘忍至極(「夏,漢誅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賜諸侯。」見《史記·卷九十一》)。

正所謂「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曾為漢帝國的創建立下不世之功的彭越,就因為在「勤王」事業中偷了一次懶,又因為在呂后面前多了一句嘴,最終竟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實在是令人無比唏噓。

史料來源:《史記》、《漢書》、《資治通鑒》


彭越,漢初三大軍事家之一!第一個正規使用游擊戰術的軍事家!其戰術深得劉邦喜歡!在劉邦與項羽對峙期間!多次襲擾楚軍糧道!使楚軍得不到糧草!並伺機攻取楚軍城池!垓下之戰成功斷缺楚軍糧道!因功被封梁王!定都定陶!後來應謀反罪被誅滅三族!本人也被剁成肉醬!

為什麼彭越會成為這樣的結果呢?原因有二

第一被告謀反當初有人造反!向彭越借兵!彭越裝病不借!劉邦很生氣。彭越怕劉邦怪罪打算向劉邦請罪!他的部下扈輒對他說您現在去等於自投羅網,會被殺頭。不如起兵造反!彭越沒有聽從繼續裝病!後來有梁國僕人到劉邦那裡告彭越和扈輒謀反!劉邦才突然襲擊梁地!彭越不查,被抓。把彭越關了起來,劉邦不忍殺他。把他廢為平民流亡蜀地!

第二呂后的陷害

誰知呂后出遊!碰見彭越把他帶回長安!對劉邦說「彭越是豪邁而勇敢的人,把他留在外邊是個禍害,不如把他殺了以絕後患」!讓彭越門客再次告他謀反!廷衛王恬呈報劉邦請求滅其家族!劉邦應允!可憐一代豪傑名將就此隕落,家族也未得倖免。

更嘆在彭越還被剁成肉醬!在呂后攛掇下劉邦把肉分給各王公大臣。告誡他們謀反的下場。劉邦也就此留下祖訓「非劉姓子孫不得封王」。劉邦的兔死狗烹和呂后的心狠手辣使一代名將彭越未得善終!


謝邀,說彭越是大功臣,不如說他是劉邦的盟友。

我們在評價康熙的功績的時候,說他削三藩是功績,是統一天下,

劉邦不也是削番?不也是統一天下?怎麼最後就成了殺功臣?

拋開個人情感和宣傳,劉邦打敗項羽後,分封異姓諸侯王,這時候是沒有統一天下的。

他分封諸侯王后,天下又回到了秦國統一天下前戰國的格局了,任何人做了皇帝,都想跟秦始皇一樣,統一天下,

即使劉邦不想不統一,其它諸侯王也會擔心劉邦會削番,同時,他們自己也會不安於現狀的,也想統一天下,

劉邦為什麼分封呢?跟項羽其實是一樣的,他們都是被逼無奈的,

他們分封的諸侯王,大多數都是他們的盟友,而不是手下,那些人都是有地盤有軍隊的大佬,你分不分封,他們都是諸侯王,他們的地盤不來自於劉邦的分封,而來自於自己的實力。

劉邦是皇帝,但是劉邦直轄的地區,只有原秦國故地,諸侯王對他的義務,只有朝貢和出兵隨天子打仗,也就是說,諸侯王只需要朝見天子、進貢土特產,在沒有什麼義務了。

這樣劉邦肯定就想統一天下了,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也為了自己的子孫除掉潛敵,他們服你,可不服你兒子啊,現在不造反,你死了也會造反的。

劉邦想削番了,當然不能太露骨了,你一露骨,諸侯王就醒了,然後聯合起來,馬上火併劉邦了,康熙三藩並削,結果差點被打殘了,

皇帝想收拾你了,讓你來朝見他,你去不去?你去了,他把你抓了,比如韓信,你不去?不去試試看,皇帝可以「六師移之」,直接名正言順的攻打你。

對於諸侯王來說,最怕就是皇帝削番,但是,要他造反,他得掂量掂量,權衡利弊一下,因為屠刀落下之前,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是韓信還是蕭何,誰都有僥倖心理,覺得不會削番。

所以,皇帝想召見你了,你是去還是不去?如果有從長安來的人暗示你,劉邦就是要削番,你還敢去嗎?如果你不去,那就是造反了。

處於彭越的位子,要說他造反,不是不可能,只是如果他要造反,不是那容易被劉邦的使臣抓的,

但是劉邦把他抓了,總不能把他放了吧,就安個造反的罪名,把他殺了,就像說韓信造反一樣,那還不說你什麼就是什麼啊?


彭越之死,既是必然,也是偶然。

說必然,是楚漢相爭的時候,彭越、韓信、陳豨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傾向誰,命運的天平就頃向誰。所以當時很多將領都是坐山觀虎鬥的心態,直到張良出主意裂地分封彭越和韓信,兩人才來助戰打項羽,這也決定了兩人在劉邦政權穩固後不會有好下場,畢竟不是劉邦帶出來的親兵。卸磨殺驢、藏弓烹狗,這是歷史的必然。

說偶然,跟呂后有關。高祖劉邦征陳豨,向彭越借兵,彭越託病,派手下將領隨劉邦出兵,劉邦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但也沒有嚴重的夷其三族的後果。即使被告謀反,劉邦也只是處以廢為庶民,流放蜀地的結果。可惜的是,他在流放的途中遇到了心狠手辣的呂后。最毒婦人心。呂后知道劉邦命不久矣,自己的兒子太子劉盈孱弱,不足以控制武將,彭越被流放無異於放虎歸山、養虎遺患,故假意答應彭越向劉邦求情,把他又帶給了劉邦,並且勸劉邦殺了彭越,並夷三族。    

傳說彭越被呂后剁成肉醬送給了其他異性王,淮南王英布物傷其類,將其肉倒進海里,變成了如今的彭越蟹。


我先來給大家說一下為什麼這個彭越是一個很有功勞的大臣,既然是劉邦身邊的紅人那應該是很深受皇帝的信任呀,那麼究竟是什麼事情徹底地激怒了皇帝呢?

在楚王還在的時候這個彭越是一個漁夫,後來有人謀反這個彭越便帶兵去平叛反軍,後來在一個機緣巧合之下彭越便跟著劉邦混了起來。在劉邦與楚王大戰的時候彭越帶領很多人在後面牽扯楚王的補給線,而且讓人佩服的是這個人不僅膽子大而且特別的有謀略。既然有謀略我們就得說一下他到底是用了什麼辦法而把楚王的軍隊補給線給切斷的,首先這個人利用楚王的爭強好勝的心理自己率領很多人和對方打著敵進我退,敵退我追的戰術,毫不客氣地說劉邦之所以會在決定性的戰役中取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這個人的牽扯戰的功勞。

對於楚王在江邊的自殺,很多人也是感到很可惜,因為一代大神就這樣拉下了帷幕。在劉邦進入宮中以後彭越也是被封為了梁王,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在劉邦的一次遠征中差點因為彭越的不支援而丟了性命。具體情況是彭越在自己被封為梁王以後便被皇帝派到了蜀地,在蜀地的他並不是很安分,因為他知道自己既然能和其他兩個人一起被認為是漢朝的三大功臣,那麼自己的實力肯定是在很多人之上的。結果大家可想而知,他這種人肯定是要干一些和皇帝相同的事情的,說白了其實就是當皇帝。

劉邦在去遠征的路上向他借點兵結果他非說自己身體不好,第一次就不說了,到了第二次的時候他還是不借,這就讓皇帝對他起了疑心。於是等劉邦回到自己根據地的時候便派人把他給抓住了,本來劉邦也沒想殺他,可是他在去往另一個地點的時候竟然和呂后哭訴了起來,對於呂后的為人我們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事後呂后便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劉邦,她說如果這個人你不殺的話,那麼你以後的麻煩肯定是會不斷地出現的,結果劉邦就真的把梁王的三代給誅了,大家要知道那個韓信不過如此也是被殺了三代人,而梁王是最慘的因為他竟然被皇帝給剁了。他的頭被皇帝給割下來掛在了城門樓上,而他的身體被剁成了肉醬更關鍵的是還分給了其他人吃,你們要知道這種事情在古代是很少見的。


彭越是游擊戰的先驅,他與韓信英布卻又不同,韓信英布是深信分封制的人,對維護分封不遺餘力,而彭越野心沒有那麼大,從他的戰術可以看出他是行險僥倖的人,以忽東忽西忽上忽下搞暈項羽後,天下大平便無甚大用了,他的身死和被滅三族,也和這個僥倖心理有關,以為劉邦不好欺騙,呂后好哄,終於自尋死路。

秦末義軍並起,在齊地捕魚的彭越也卷了進來,本來漁獵人家自有生活,但彭越夥同一班人,有魚時打魚,沒魚時劫舍,漁民海盜兼有。(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看到天下大亂,這夥人受利益驅動也坐不住了,共推彭越為首領準備干一票大的。彭越以殺人立威震懾住眾人後,開始在周圍四處晃蕩,招降納叛,見軟捏見硬就跑。就這樣時游時擊也算混出點眉目。

項羽分封天下十八路諸侯,作為宿將反秦元老田榮因沒有聽從項羽兵圍巨鹿等號令,被繞開沒有分封,心下憤怒,便鼓動新齊王侄子造反,不聽後自己扯起反項羽的大旗單幹,此時急需招兵買馬增加實力,田榮自稱齊王后,便派人刻將軍印送給彭越,要他攻打項羽地盤濟陰,彭越帶領一支萬多人游擊隊伍,正愁無名份和後勤難保,得信大喜,立即從命,打敗了項羽派來阻擋的蕭公角大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前205年,田榮死後,彭越投靠劉邦,掩護他出兵,被封為魏國相,攻取魏地和騷擾項羽,此後在項羽後方游擊,極大牽制了項羽的精力,待到垓下之圍時,劉邦召集韓信英布彭越前來合圍,三人口頭上從命卻無實際行動,張良勸劉邦把楚地分給三人換取他們的出兵,把睢陽以北到各城的土地,都分封給彭越,於是大軍盡出,霸王烏江自刎。彭越被劉邦封為梁王。(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漢朝建立,劉邦有翦除異姓王的心思,陳豨在代地造反,劉邦親征,要求彭越出兵相助,彭越稱病不到,劉邦抓住機會,下旨斥責,彭越害怕了,部將扈輒勸他造反,被人告發,劉邦派使臣出其不意地襲擊梁國都彭越,生擒彭越。訊問後「有司治反形己具,請論如法」,劉邦此時寬宏大量,表示彭越曾有大功,因此把他廢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縣。彭越前往四川途中,恰逢呂后從長安要往洛陽,以為女人心軟,便向她哭訴功高沉冤,呂后聽後表示將為他昭雪,讓他慢點走。回宮後對劉邦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之類,又命人再誣告彭越,於是彭越被誅殺,滅三族。

彭越被殺,夷三族主要原因筆者認為:還是彭越沒能認清當時的時局發展,以及劉邦本來的面目!彭越被殺的原因究其根源是陳豨反叛,劉邦向彭越徵兵一起征討,彭越借病推辭,不願去,後被僕人控告反叛,被廢為平民。路遇呂后,被騙回借故殺掉。其實在此之前,劉邦對彭越在自己打敗項羽前一直報著首鼠兩端、坐山觀虎鬥的態度早已心存不滿,只是當時自己根基不牢不便發作而已。從這個方面以及劉邦的個性而言,彭越這次不被殺掉,後來也肯定會被借故殺掉。而在借兵這件事情上,彭越存在考慮欠妥的問題:一自己借了兵給劉邦但個人卻借病不去。當時劉邦平定項羽後大局已定,自己即使對陳豨造反存在同情之心,但又能怎樣?最起碼做做樣子的事還是要做的,畢竟現在的形勢跟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時的情況已不同。二在彭越不去支持劉邦討伐陳豨反叛,他的部屬建議他趁機反叛,他扔沒有聽從。在確定自己已經得罪劉邦,下一步面對劉邦嚴厲懲罰的情況下,反叛或率兵自立扔不失一保命自存的方法,因為彭越曾經是漁民,完全可以佔據一水泊自立,或和陳豨一起反叛。不然總不能把自己人頭送給劉邦砍。三彭越被劉邦後廢為平民後,即使路上碰到呂后,也不應該在申訴什麼,而是儘快從劉邦視線中消失,以圖自保。結果彭越自己把自己送上門,最終惹來滅族的災難。從彭越起兵到彭越坐山觀虎鬥座看劉邦和項羽爭鬥,以及後來的彭越騷擾楚軍、佔領楚軍的地盤來看,彭越都是一個很有頭腦、果敢有魄力的人,但不知在關係到自己身家性命的最後階段為什麼不能認清時局發展,一錯再錯,導致自己和家人最終落的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值得後人深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