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的專欄,首發於我的博客,作者周毅剛,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像過去一樣,改變未來」,鎚子TNT致敬了誰MikeTech | MikeTech?

miketech.it
圖標

鎚子科技一直是最近的熱點,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15號,發布了號稱重新定義個人電腦的TNT工作站,之後網路上一陣唱衰,似乎蘋果和微軟舒了一口氣,這篇文章不再去分析TNT的各種交互和所謂的超前理念了,在發布會上唯一震撼我的地方,是一段叫做 「像過去一樣,改變未來」 的視頻 ,在視頻中,列舉了很多在歷史上推動計算機發展的設備,並且稱之為先鋒(pioneer)。先不說風格很像迪士尼的創戰紀的開頭,整個視頻還是做得有模有樣的,那麼我們來看看,TNT致敬的這些設備都有著怎樣的歷史。

Bombe

Bombe(甜點)誕生於二戰,是艾倫圖靈發明的,計算機最初的使命,是為了戰爭,Bombe在1940年被設計出來用於破譯德國納粹恩尼格瑪密碼機(Enigma machine)的密碼,為盟軍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使得二戰提前兩年結束,挽救了無數戰士的生命。

ENIAC

使用電子管組成的計算機,在高中參加C語言奧賽的時候,初賽筆試中就問到了ENIAC的組成。全稱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被稱為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換句話說,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應該是阿塔納索夫-貝瑞計算機ABC,ENIAC是第二臺計算機。ENIAC體積複雜,重量有27噸,耗電大戶。在戰爭用用於計算彈道,每秒可以執行5000加減操作。

惠普 Hewlett-Packard 9100A

前面兩臺大型機器誕生於戰爭時期,用於戰爭。HP的9100A可以算是早期的電腦了,但是這臺設備更多的定義是一臺可編程計算器,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臺科學計算器,可以計算三角函數,對數和指數。可以連接繪圖儀。1968年生產,這時集成電路已經出現了,可是出於成本考慮這臺機器還是使用了三極體和二極體來打造。並且這臺機器是可編程的,可以儲存一些特定的計算過程,載體是一張卡,把卡插進去點擊一個按鈕,計算過程就會被永久的儲存在那張卡中。9100開啟了惠普之後幾十年的計算機生產歷史。

Xerox Alto

如果說HP 9100隻是一臺科學計算器的話,Alto是最早的個人電腦原型之一,在這臺電腦中圖形界面GUI的概念已經出現。是圖形系統的元祖。擁有了最早的字處理程序Bravo,可以使用乙太網連接印表機。

在Alto上面可以使用BCPL編程。這臺電腦異常昂貴,並沒有獲得商業上的成功,被認為是一個失敗品,但是還是影響了整個行業。Alto的設計師Charles P. Thacker在2017年6月去世。

Apple II

相比前面的幾臺,Apple II就要著名很多了,米黃色的造型,在Apple I上作出了改進,在商業上很成果,在當時是一臺成功的個人電腦,1MHz的處理器,4K的內存內置BASIC編程語言,最重要的是這臺電腦面向大眾,而不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許多中產階級家庭可以負擔得起這臺電腦。搭載了類似於現在Excel的VisiCalc軟體,VisiCalc是第一個表格處理軟體,很多人為了使用VisiCalc而購買Apple II。正因為Apple II的成功使得一些公司開始生產個人電腦,比如後來的IBM PC和Commodore 64 。

Osborne 1

由康柏推出(後來被惠普收購),第一臺攜帶型電腦,是筆記本的雛形,11.3公斤,搭載4MHz的初期器和64kb的內存,擁有兩個軟盤驅動器。屏幕很小而且是顯像管成像。正因為如此,第一臺真正意義的攜帶型電腦一直存在爭議,IBM認為他們1985年推出的PC Convertible纔是,但是日本的東芝認為他們1985年推出的的T1000纔是。

IBM 5150

藍色巨人IBM推出的IBM 5150(通常被稱為IBM PC)被譽為世界上首部個人電腦(PC),1980年微軟MS-DOS操作系統面世,5150就可以搭載MS-DOS。5150面世的時候,IBM公開了出了BIOS之外的所有技術資料,這造就了IBM 兼容機(IBM PC Compatible)的出現,基於x86 CPU,可以使用IBM開發的PC-DOS或者微軟MS-DOS系統,形成了PC的一個開放標準。這使得PC的發展大大加快,到了1990年的時候,個人電腦市場只剩下IBM PC和蘋果的麥金塔電腦了。IBM兼容機經歷了Intel 8086,286,386到奔騰的歷程,後來PC標準開始由IEEE組織確定,所以標準PC的概念逐步替代了IBM兼容機。在5150面世之後一年,Commodore公司的Commodore 64的問世創下了個人電腦銷售的新高。

Apple Macintosh 128K

麥金塔,蘋果公司開發的電腦,就是早期的Mac,常被稱為第一個將GUI成功商品化的個人電腦。1984年MacOS發布,在之後的一年,1985年,微軟的圖形化操作系統Windows 1.0發布。還記得Windows 1.0安裝的時候要插5張軟盤,然後每次啟動到dos之後輸入指令win進入windows 1.0 (虛擬機上測試的,作為96年出生的人我可是軟盤都沒碰過幾下)

Mac的面世也用來對抗當時的IBM和commadore。最早Mac使用Moto或者IBM的處理器,在2006年蘋果開始使用Intel處理器作為Mac的處理器。其搭載的操作系統至今已經推出十代,現在叫做macOS。

Apple PowerBook 100

蘋果公司的第一臺筆記本電腦, 在1991年發布,到2006年,被MacBook所取代。在去年Apple發布新一代MacBook Pro的時候還緬懷了一下PowerBook。

IBM ThinkPad 700

第一臺ThinkPad,25MHz的486處理器,搭載Windows 3.1,是配置豪華的IBM筆記本電腦。由日本的黑色飯盒為原型而設計,這臺ThinkPad奠定了未來ThinkPad的設計思路,黑色的外殼,經典的小紅點也被沿用至今。

Apple iPhone

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視頻裏要提到iPhone,不過好吧。。是個人都知道iPhone出現的重要,當我們第一次在手機上見到大屏幕,用到比諾基亞絲滑一千倍的電容屏,多指觸控帶來的快感,就會知道iPhone的出現有多麼的重要,不必多說。相信不少果粉Steve Jobs在07年發布會自豪的說出 「a phone, an ipod, an internet communicator」的情形。

以上,就是鎚子TNT工作站所致敬的產品。有一個共同點是,每一個產品,他們的硬體都是在不斷進步的,使用著當時最先進的硬體,可以提供當時最快的計算能力,那麼TNT呢,作為一個電子專業學生,我並不相信5瓦的手機處理器就能提供工作站的性能,我也不相信錘粉期待的那樣,Adobe會為這個工作站移植Photoshop等軟體,因為這些軟體,在我45瓦Intel i7的MacBook上,都很難流暢運行。所以為什麼下一個十年的個人電腦會是這樣?

作為科技愛好者,我看完了老羅前幾天的鳥巢發布會,他說了,個人電腦這十年並沒有什麼變化,這是我不認可的,最近十年,可能我也總共才用了十年電腦,我見證著電腦從以前的大屁股顯示器,變成1024x768的TN屏,再到我現在所使用的3k retina display,我見證了內存從DDR進化到DDR4,我見證了16G的機械硬碟,變成了速度翻幾十倍的SSD。儘管PC成為了所謂的夕陽產業,但也在不斷進步著。

如果讓我在這段視頻中再加一位先驅的話,我會選擇:

SONY PlayStation Portable

在2004年,索尼發布會上,平井一夫說道,「We have the right plan to move the industry in the right direction」,隨後發布了伴隨一代人童年的PSP,不過後來由於盜版橫行,PSP的遊戲產品銷量並沒有打過Nintendo DS。再加上在光碟時代即將過去,快閃記憶體時代正在興起的時候,索尼錯誤的選擇了UMD光碟作為介質分發內容。儘管與Nintendo NDS的競爭算是失敗了,但是玩家們並沒有覺得PSP是個垃圾,相反,這臺設備在04年就讓我們體驗到了當時手機達不到的大屏幕,還能鏈接Wifi上網,再到後來的看電子書拷貝視頻,更是推動了一堆相關產業的發展,在09年第一次去上海的時候我看到了很多的大學生在使用PSP通勤,可見PSP對一代中國人的影響。這樣的大屏設備也推動了手機的發展。對於一代經典的PSP,人們的評價是,雖敗猶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