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幫孩子鍛鍊腦力,就能起到提升孩子智力水平的作用。

對於學齡前或者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學東西最主要用到的就是記憶力和反應力,這兩種能力,爸媽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每天簡單的練習來進行鍛鍊。

一、分類記憶訓練

父母引導孩子將必須記憶的內容按一定要求進行分類記憶。這種方法既訓練了孩子的思維能力,也使得記憶變得簡單。

分類過程其實是一個理解的過程,孩子一邊在分類,一邊在理解,一邊就已經在記憶了。

例如,記憶下列10種物品:貓、帽子、狗、掛鐘、桌子、衣櫃、眼鏡、鸚鵡、鞋子和戒指。讓孩子把—上述的十種物品先進行分類,比如:貓、狗、鸚鵡是動物;帽子、眼鏡、鞋子、戒指是穿戴在身上的東西;掛鐘、桌子、衣櫃則是家裏的擺設。把這些物品一一分類後,再讓孩子記憶就容易多了。

二、練觀察

孩子記得牢不牢,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孩子印象深不深,而印象深不深,也取決於孩子觀察是否細緻。

觀察和描述,不僅有利於孩子更好的記憶,還有利於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樣是去動物園看動物,觀察細緻的孩子,和不會觀察的孩子,收穫是不一樣的。

就像福爾摩斯一樣,從很小的細中,展開聯想和推測,能夠得到無限的信息,爸媽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愛觀察的好習慣。

三、培養興趣促進記憶

孩子對感興趣的東西能表現出很強的記憶力。興趣是記憶的動力和強化劑,興趣會使腦神經處於積極工作的狀態,促進大腦皮層興奮中心的形成。因此,父母要努力培養孩子對事物的廣泛興趣。如幼兒對新奇的東西都會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所以,父母對要求孩子記住的東西,要設法把它變得有趣,引起孩子的注意。

四、制定規律的作息制度

有規律的作息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建立時間的概念,防止孩子在大腦中形成錯亂的時空觀念在作息制度實行初期,父母可以一邊安排孩子的活動,一邊向孩子敘說:“12點半了。現在是午餐時間,寶寶該喫飯了。”“1點半了,寶寶該午睡了。”“4點了,寶寶可以玩玩具了。”建立正確的時空概念可以在無形中強化孩子的記憶力。

有了這四個習慣,孩子的在記憶力、觀察力、反應力、聯想力等多方面都會有不小的提升,智力水平自然也會有所提升,在原來智商的基礎上增加幾分完全不成問題,對孩子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也會非常有幫助。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