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天之驕子,陳智思是長期病患者,也是一位非常父親。

形象健康的陳智思, 想不到是長期病患者。(資料圖片)

43歲出任立法會議員,成為當時最年青的議員之後,陳智思49歲加入行政會議,52歲更成為行會召集人,如今亦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且是無人不曉的公職王。陳智思這位眾人羨慕的政壇要人,在接受《巴士的報》專訪時卻坦承:「大家不知道其實我是一個長期病患者。」

經常做運動,予人非常健康形象的陳智思,其實自從18歲那年開始,他的人生開始改寫:「我18歲當天經已是因為病症影響我兩個腎,我由19歲開始,我兩個腎的功能只餘一半……我入醫院幾次,做幾次搭橋手術,我身體內有5條假血管等種種問題。基本上,我現在每天仍在喫藥,我每3個月又要見醫生,每半年又要照磁力共振。」

因為患上罕有病, 陳智思也有沮喪、自卑、失去自信的時刻。(本網記者攝)

別以為他一定好堅強地克服重重困難,他也有沮喪、自卑、失去自信的時刻,甚至在不停進出醫院期間想過,能否再多活6個月。憶述當年的病況,依然歷歷在目,他說:「因為我有那麼多病,我父母對我特別好,周邊人都對我好,到一刻我跟父母說,你們可否不要待我那麼好…..如果要是短暫生命,我寧可選擇短暫生命、有義意的短暫生命,好過每天我發現自己是無用的人。」

最痛苦的時刻,是家人不斷跟他去看不同的「神醫」,有10年間不斷見新的醫生,不斷的試,不斷失望和傷心,結果他狠狠地跟父母說,不用再理會他,反而陳智思的人生又有新的轉捩點,令他積極嘗試不同的事,甚至參加立法選舉。

「我覺得既然我生命有機會很短,我不想有一天我覺得我錯失了機會,因為我在醫院好幾年間,心情不斷變,每次大手術之前,我總覺得很多東西我錯過了機會,次次因為懶或者甚麼原因,我沒有去做去試,死到臨頭你發覺too late(太遲),無機會,所以後來我跟自己說,我不想下一次在醫院時,再一次埋怨說,有機會又不去做不去試。」這亦成為陳智思參選的動力。

陳智思珍惜每一個機會服務社會。(資料圖片)

他說:「100%與我的病有關,如果我沒有這個病的話,我絕對相信,很多事都不會去做,因為發覺,無需要。」

因為勇於嘗試,他也是一位非常父親,兩個兒子都不是在主流學校唸書,而是由太太開辦、以德行為先的學校上課,結果證明,他的決定正確,長子已獲外國大學取錄,在今年9月正式成為大學生。

陳智思是一位非常父親, 讓兒子在非傳統學校下讀書, 如今長子已獲外國大學取錄。(被訪者提供)

這位兒子因為家中無工人,平日已習慣要清潔、執拾和煮食,所以平日上學之餘,也有在週末兼任餐廳侍應,陳智思描述,兒子工作十分上手,而且毫不抗拒。

雖然今日被形容為多才多藝,當年念藝術出身的陳智思說,30年前返港尋找工作,卻覺得自己很不濟,而且一度不敢承認是藝術系畢業:「我絕對相信有部分人肯定會話,你一定是二世祖。」為免每次都要解釋自己因為患病,而選擇不用經常上課的藝術系,令人覺得自己在辯解,他後期都說自己最初修讀經濟。

堅持每日運動, 令陳智思可以享有更健康的人生。(本網記者攝)

只有兩成人可從此罕有病症康復, 成為當中一員的陳智思說,最初10年並不穩定,經過20年後,病情無再復發,才稱得上痊癒,但已影響現有的器官,他今日仍在處理壞掉的器官,亦因為此病症,他希望能活出精彩人生,為香港作出貢獻,擔任公職,因為他始終覺得「香港是我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