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喪文化”在我們年輕人中間悄然發作着,彷彿一夜之間,大家都“喪”了起來,蔓延速度之快,實在讓人猝不及防。

都說快樂太難,不如喪起來,逃避一下現實,其實Kindle小編想說,快樂其實很簡單,這五本書,會帶給你久違的笑容。

今日份的新書關鍵詞:快樂。

人們常常把“快樂”掛在嘴邊,爲了獲得短暫的快樂,不得不忍受快樂到來之前的種種不快樂。

這一點,錢鍾書先生在《論快樂》裏說得十分精妙:“快樂在人生裏,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裏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幾分鐘或者幾天的快樂賺我們活了一世,忍受着許多痛苦。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人生的刺就在這裏,留戀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

翻譯一下就像是——週一到週五總是那麼漫長,週五到週一卻是那麼的短暫。如果“不快樂”經常是“快樂”的前奏,那麼,從今天開始,祝你快樂是不是需要前置一個定語,比如,祝你在整夜失眠之後能夠快樂。

祝你讀完接下來推薦的這些書之後能夠快樂。

1

《高興死了》

作者:[美]珍妮·羅森

譯者:吳潔靜

出品:上海讀客

推薦理由

我們不經常能看到這些元素組合到一起——人生低谷和高興死了,抑鬱症和幽默。但是一位抑鬱症患者卻把它們融合到了一本書裏,古怪又有趣,特別有趣!

舉個例子。作者的可愛之處,可以通過未能實現的一個小心機有所體現——做半隻浣熊的快樂。

“我確信這個封面設計永遠不會被採納……高明之處在於:當你捧着這本書閱讀時,你的下半張臉會被一隻浣熊狂喜的笑容取代。”作者還建議大家把這張圖打印出來,貼在任何一本書的封面上,嚇跑每一個想在閱讀時打擾你的人。

珍妮,一位抑鬱症患者,在幾年前一次嚴重的抑鬱症發作後,她告訴自己:我要瘋狂地高興起來,出於純粹的憤怒。後來就有了這本《高興死了!!!》。

她瘋狂收集每一個快樂的瞬間,用它們回擊每一個糟糕的日子。這本書裏,有她與精神科醫生的滑稽對話,她與家人、小浣熊標本的有趣日常,以及存在於她腦袋裏的幽默鬧劇與感人戰歌。向這個糟糕的世界,投一枚高興的炸彈。

這本書裏常常出現“我提醒自己”。

我提醒自己:一旦我有力氣起牀,我會再次讓自己瘋狂地高興起來,不僅爲了拯救我的人生,更爲了構築我的人生。

我還會提醒自己:我們每贏得一場戰鬥,就會變得更強壯一點。我們在戰場上學習新的訣竅。我們用糟糕的方式學習,但我們會好好利用學到的東西。我們的掙扎不會白費。我們會勝利,我們會活着。

一位美國讀者讀後說:“我無法表達珍妮如何深深戳中了我。你知道讓一個受抑鬱症困擾37年的人笑出聲來又多難嗎?!”

它讓你笑,也讓你哭。從荒誕切換到正經感悟的時候,彷彿全世界都要停下來聽她說話。珍妮是如此真誠、大膽又幽默地講述自己的掙扎。

它致敬了所有在黑暗中行走的人,和那些在陽光下行走卻把一隻手伸進黑暗裏陪伴他們一起前行的人。我們的掙扎不會白費。我們會勝利,我們會活着。

2

《刺》

作者:李尚龍

出品:磨鐵圖書

推薦理由

這本書的靈感是來自作者見過的一個被校園暴力傷害的學生,而這本書裏所探討的話題——校園暴力、職場暴力、網絡暴力,也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在校園,在職場,在社交網絡,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受害者。

3

《如何把產品打造成有生命的品牌》

作者:葉明桂

出品:中信出版社

推薦理由

這本書是臺灣奧美副董事長兼策略長、廣告鬼才葉明桂先生在廣告界深耕30餘年後,首度著書講述廣告創意、品牌服務之道,也是一本爲數不多、本土原創的創意營銷專業書。這時代,要賣的不只是商品,更是洞察人性的故事,而這本書裏有珍貴的洞察力和故事力。

適合傳播、營銷、創意界人士閱讀,可以趕超同行,補充知識,尤其適合正從事數字營銷傳播工作的人。

4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投資者和公司高管教程》

作者:[法]沃倫E.巴菲特

編者:勞倫斯A.坎寧安

譯者:楊天南

出品:華章圖書

推薦理由

關於沃倫·巴菲特的書有很多,從傳記到投資理念分析,不一而足。但是這些都無法取代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年報裏呈現的那些經典段落。如果你從未領略過20世紀這位偉大投資思想家的思想,可以從這本讀起。

這本書已出版至第4版,爲巴菲特第一人稱親筆撰述,增加近年年報內容並註釋,是學習巴菲特的10本必讀書之冠,摩根大通銀行推薦給百萬富翁的10本必讀書之一,《財富》雜誌推薦的75本必讀書之一。

5

《重構零售:新零售時代企業生存法則與經營實踐》

作者:王曉鋒

出品:藍獅子文化

推薦理由

馬雲說:“純電商的時代很快就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將沒有電子商務,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線上線下和物流、大數據結合在一起,纔是真正的新零售!”

到底什麼是新零售?未來的零售業又是何種形態?大數據、智能化能得到怎樣的運用,AR/VR又能帶來怎樣的虛實消費體驗?答案都在這本書裏。

一位讀者讀後說:“打開這本書很偶然,其鮮明的理論體系和熱點案例很快激起了我對新零售的好奇心,他讓我這個旁觀者開始期待我的喜好會被如何定製,AR/VR又能帶來什麼新奇的體驗?”

關注亞馬遜Kindle公衆號,發現更多好書,遇見更好的自己。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