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國家衛健委在其官網發布了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診斷》WS293-2019,替代2008版的行標,並將於2019年7月1日開始實施。

WS293-2019_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診斷

新版行標在2008版的基礎上做了相關內容的修改、刪除和增加,並在前言處詳細列出了這11年來兩版行標的主要技術變化。

1、在眾多的變化中,對於眾多恐友來說,比較利好的是官方拓展了窗口期的定義,明確了不同檢測技術對於縮短窗口期的意義。並且較明確的列出了不同檢測技術的窗口期時間。

從標準我們可以知道:

窗口期定義:從HIV感染人體到感染者血清中的HIV抗體、抗原或核酸等感染標誌物能被檢測出之前的時期。

明確了窗口期的傳染性:在窗口期內的血液已有感染性。

不同檢測技術的具體窗口期時間推薦:現有診斷技術檢測HIV抗體、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別為感染後的3周、2周和1周左右。

在這裡大家可能關注到了兩個字「左右」,那為什麼會有左右兩個字呢,個人認為這是和醫學的嚴謹性有關,因為一些特殊人群,窗口期確實會有所延長。如服用阻斷葯的人群等。如果直接寫1、2、3周,那不符合權威部門的嚴謹態度。

但是大家都不用擔心,從常理來理解左右兩個字他也有一個大概範圍,打個比方。你考試別人問你考了多少,你說80左右,78、77、83、84是我們正常理解的左右,不可能你考了50分還叫80左右吧?同理,比如三周左右,那就不可能是6周或者八周(特殊人群除外),要不然就不叫三周左右了。作為正常人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適當放寬一點,保險起見,但完全沒必要放太長,一直去糾結這個左右。

2、和我們正常人或者恐友有關的,標準加入了急性HIV感染綜合征 (acute HIV infection syndrome)的癥狀表現。

癥狀出現時間:初次感染 HIV 1 個月內出現。

癥狀:發熱、咽痛、皮疹、肌肉關節痛、淋巴結腫大、頭痛、腹瀉、噁心、嘔吐等的一組臨床表現。

3、從「HIV抗體確證試驗」變化到「HIV補充試驗」,並且明確把核酸檢測法納入了用於HIV感染確診。

其實還有很多的變化,從前言也可以看到,列了滿滿的一頁。這足以體現醫學的飛速發展,技術的提升、新技術的出現、理論的淬鍊與升華、醫務工作者和公民對艾滋病的認識等。

很多還是對於從業者的指導,工作的優化。對於普通公民,有所了解與認識,能保護自己,解決自己的急迫實實在在問題,足矣,比如恐艾的心理排解。專業的醫學事務和工作還是交給專業的醫院和醫生吧。

需要標準原文的,關注公號,聯繫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