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林志成╱臺北報導】

教育部課審大會19日審社會領域課綱,否決了「國中歷史科臺灣史學習時數從1/3提高為1/2」的提案,但通過在技高及綜高的公民科學習內容增列「為什麼程序正義是重要的...」等內容。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表示,12年國教課綱9月才能審完,仍有機會明年8月如期實施。

臺灣史提高時數被否決

教育部原預計8月底審完所有課綱,但昨天社會領域都未審完,之後還有綜合活動、藝術、自然第二輪、社會第二輪及專業羣科等領域待審,要拖到9月才能審完。不過林騰蛟說,雖然時間有點延後,但會給教科書送審時間一點彈性,目標仍是12年國教課綱如期上路。

教育部昨天假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召開課審大會,總召集人教育部長葉俊榮因為隨蔡英文總統出訪而缺席,改由次長林騰蛟主持,在全部48位委員中,有38位委員出席,達到2/3的開會門檻。

課審學生委員蕭竹均提案,國中歷史科臺灣史的學習時數從1/3提高到1/2。蕭竹均認為,如果臺灣人連自己的過去和家鄉都不瞭解,瞭解再多其他國家又有什麼用?不過他的提案僅4票同意、3票不同意,由於未過半,被否決了。

林騰蛟表示,蕭竹均的提案未通過後,委員們又回到課綱原來草案的內容表決,也就是國中歷史科臺灣史的學習時數是1/3,結果30票同意、1票不同意,維持原來草案內容。

增技高綜高公民科內容

還有國中分組提案認為,國中歷史科課程份量太多,建議刪減。不過由於國中分組未提要刪減多少份量,因此大會請研修小組檢視後,下次開會時再討論。

此外,課審學生委員蕭竹均及廖浩翔提案,在技高及綜高的公民科學習內容,將「社會生活的組織及制度-犯罪與刑罰」題目增列「為什麼程序正義是重要的?國家於犯罪的追訴及處罰過程中,如何確保程序正義的實現?」這個提案獲得大會無異議通過。

蕭竹均表示,如果不知道程序正義的重要,即使自身權利受損,也不清楚如何尋求救濟。因此,他主張在公民科的學習內容中,增加「為什麼程序正義是重要的?...」這幾句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