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胡是我國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此地人們愛好秦腔和地方小曲,樂隊伴奏中離不開中音板胡,它是樂隊中的領銜樂器。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初學板胡時,請教過當地唱皮影戲拉板胡的師傅,他說演奏時板胡要放在左腿大腿中部,講求這是出懷。我分析過,這可能是當時板胡的製作材質太差,音質談不上好壞,主要是音量太小,再者沒有擴音設備,放在此處演奏時發音稍大點。這是他們演奏時,只拉一個把位,不換把免強湊乎。這樣放最大缺點是,當時用的板胡沒有琴託(即底座),演奏時不穩,換把時板胡經常左右前後晃動,影響演奏效果。

後來從視頻,書籍上看到板胡演奏時應放在大腿根部,供鳴箱緊靠腹部,講求三個45度。即琴桿和演奏者上體構成45度角;大臂和小臂構成45度;小臂和琴桿構成45度。冉飛,鄧增奇等板胡演奏大師是這樣放置的。這樣放,一是演奏時板胡穩定性好,便於操作;二是現在都使用先進的擴音設備,對板胡音量大小無影響。

對此問題,只是胡亂說說,請求各位板胡大師指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