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來,人類從動物和植物身上學到過很多知識。現在一些理工科大學不僅開設了《仿生學》本科課程,還設置了《仿生科學與工程》碩士博士專業。可見仿生科學已經深入到人類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舉二個常見例子,登月工程的月球車「仿生「用到了蟑螂的全路況運動方式;家裡 盛飯用的鏟子,上面密排的凸起設計,借鑒了蟾蜍(癩蛤蟆)皮膚而不粘飯粒。

關於令人生厭的蒼蠅,人類學習的知識很多,比如它的飛行模式、嗅覺、複眼成像、防疫等。用於航空航天的仿生技術主要是振動陀螺儀。

振動陀螺儀利用高頻振動的質量在被基座帶動旋轉時所產生的哥氏效應來敏感角運動。振動陀螺儀的主體是一個做高頻振動的構件,其具有性能穩定、結構簡單、可靠性高、承載能力大等優點。常見的振動陀螺儀有音叉振動陀螺儀、壓電振動陀螺儀和殼體振動陀螺儀三種。振動陀螺儀的主體是一個做高頻振動的構件。同剛體轉子陀螺儀相比,它沒有高速旋轉的轉子和相應的支承系統,因而具有性能穩定、結構簡單、可靠性高、承載能力大、體積小、重量輕和成本低等優點。

人們應用與蒼蠅有關的仿生技術研發了音叉振動陀螺儀。

下面簡單介紹音叉振動陀螺儀與蒼蠅的關係:

蒼蠅雖小,但它的飛行本領卻相當高超,可以垂直上升、下降,急速掉頭飛行,定懸空中。

它的「特技飛行 」在目前來說是任何飛機都做不到的,這不得不令人對它「刮目相看」。蒼蠅有4隻翅膀,在它前面的翅膀之後,還長著一對啞鈴一樣的小棒,這對小棒叫作楫翅,也叫平衡棒。它不但使蒼蠅能直接起飛,而且是使蒼蠅保持航向的導航器官。

蒼蠅飛行時,楫翅以每秒鐘330次的頻率不停地振動。當蒼蠅身體傾斜、俯仰或偏離航向時,楫翅振動頻率的變化便被其基部的感受器所感覺。蒼蠅的 「大腦」分析了這一偏離的信號後,便向有關部位的肌肉組織發出糾正指令,並校正身體姿態和航向。

根據蒼蠅楫翅的導航原理,科學家們研製成功了一種新型振動陀螺儀。它的主要部件像只音叉,是通過一個中柱固定在基座上的。裝在音叉兩臂四周的電磁鐵使音叉產生固定振幅和頻率的振動,就像蒼蠅振翅的振動那樣。

當飛機、火箭或飛船偏離正確航向時,音叉基座和中柱會發生旋轉,中柱上的彈性桿就會將這一振動轉變成一定的電信號,傳給轉向舵,使航向得以糾正。

另外,根據蒼蠅的嗅覺系統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裏,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動物世界的一切也是一個理念。設計觀察。這一切也就是未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