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報季即將收官,第一財經記者梳理數十家上市銀行業績報告發現,在理財要求迴歸淨值化產品下,銀行理財產品收入明顯下降。

相比於國有大行,中小銀行面臨的壓力更大,基本上呈全線下滑之勢,如甘肅銀行2018年理財手續費收入較2017年下滑了75%,廣州農商行2018年理財手續費收入同比下滑56.2%,九臺農商行2018年理財手續費收入降幅94.4%。

“同業理財不斷壓縮,加上資管新規後淨值型新產品並沒有完全打開市場,理財產品發行停滯不前。”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對於大部分中小銀行而言,設立理財子公司較難,競爭更爲激烈,主動資產管理能力、加強自身投研體系的建設是中小銀行未來突圍的關鍵。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8年)》數據顯示,自2017年達到高點以來,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連續22個月環比雙降。2018年全市場金融同業類產品存續餘額1.22萬億元,同比減少2.04萬億元,降幅爲62.57%;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3.80%,同比下降7.21個百分點。

理財收入多有下滑

對於不少中小行來說,之前不僅是同業資金的提供者,也是下游同業理財產品的提供者,賺取利息差與管理費收入。但當《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下發後,理財要求迴歸淨值化產品,這種業務出現了很大變化。

2018年4月27日,資管新規出臺,要求存量不合規的老產品在2020年底之前整改完畢。但由於對資金池及剛性兌付產品的依賴度過高,淨值型的新產品並沒有完全進入市場,新老產品無法完全續接,理財產品規模和收入均有收縮。

在上市城、農商行中,以鄭州銀行爲例,2018年累計發行理財產品550期,募集金額人民幣958.60億元,存續理財產品規模共計454.94億元,較上年末下降39.05億元,降幅爲7.91%。根據監管要求不斷壓降同業理財和保本理財規模後,同業理財規模爲139.20億元,較上年末下降89.3億元,降幅爲39.08%,保本理財規模爲91.22億元,較上年末下降27.76億元,降幅爲23.33%。不過,個人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額爲224.32億元,較年初增長98.31億元,增幅78.02%。2018年實現代理及託管業務手續費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人民幣0.20億元。

重慶銀行年報顯示,2018年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3.42億元,較上年減少3.38億元,降幅20.1%,佔營業收入比例較上年下降4.16%至12.62%,主要是代理理財業務手續費、託管業務手續費及擔保及承諾業務手續費出現較大幅度下降所致。2018年代理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爲5.42億元,較上年大幅減少3.45億元,降幅38.9%。重慶銀行稱主要是受資管稅收與資管新規實施的影響所致。

廣州農商行2018年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5.48億元,同比減少7.44億元,降幅32.46%,主要是由於諮詢顧問業務手續費、代理及託管業務手續費、理財業務手續費等的下降。其中,理財產品手續費收入爲0.83億元,2017年爲1.89億元,同比下滑56.2%。

九臺農商行2018年年報顯示,理財手續費收入爲0.0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54億元,降幅94.4%,主要由於受資管新規實施影響,發行理財產品規模減少及平均收益率下降所致。

不過,也有少數銀行逆流而上。例如,青島銀行理財手續費收入4.87億元,比上年增加1.10億元,增長29.16%。

如何破局?

資管新規規定,過渡期後,具有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資質的商業銀行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該商業銀行可以託管子公司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但應當實現實質性的獨立託管。但是,只有少數幾家中小銀行具備開設理財子公司的能力,而大多數中小銀行只能依靠原來的資管部門開展理財業務,與大行理財子公司相比,具有較大的差距。

具體來看,開設理財子公司的門檻之一是註冊資本金10億元,對於總資產規模小於5000億元的中小銀行,可能沒有足夠的財力設立理財子公司。此外,不少中小銀行的理財業務規模不太大,可能只有幾百億元,不具備規模效應。

“不過,中國市場的特點是長尾用戶比較多,而且理財需求是非常龐大的,未來理財市場將出現分層。中小銀行需提升自己的能力,多有作爲。”在資產端,王軍稱,要提升主動資產管理能力,加強自身的自身的投研體系的建設和投研能力的培養,團隊人才建設、內部激勵機制建設尤爲重要;要擁抱金融科技,用數字化的手段和智能化的工具提升服務客戶的能力;在設計產品體系時,要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實際需求,爲客戶儘可能的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甚至定製化方案。

“其次,中小銀行銀行網點有物理範圍的限制,需要藉助友商、BATJ等流量平臺,創新合作方式,優勢互補。另外,優質資產始終稀缺,中小銀行要加強大數據、雲計算的手段提高產品的產品控制能力。”王軍表示。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表示,考慮到規模效應、投研、系統建設等因素下的成本收益比,中小銀行整體上沒有單獨成立理財子公司的條件和必要性,理財代銷和引入投顧是更可行的兩種轉型方式。作爲地方法人主體,中小銀行在區域內具備較強的網點及品牌優勢,基於上述資源稟賦,中小銀行可嘗試發力銷售端,擇優代銷其他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拓展中間業務收入。

此外,引入投顧也是轉型手段之一。徐承遠稱,由於地域限制,大部分中小銀行投研人才積累薄弱。在理財淨值化轉型中,可引入專業投顧來指導投資策略構建及人才培育,以提升淨值型理財的投資業績。

“商業銀行在發展投顧中,一方面需要完善投顧團隊的甄別評價體系。在資金配置的大框架下,商業銀行需要根據投顧團隊的人員配置、管理規模及業績、投資風格等因素,建立完善的投顧白名單機制,擇優篩選專業投顧。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投顧業績驅動機制。通過綜合考量市場狀況、投顧行業績效水平、投顧團隊歷史業績、投資標的等因素,制定合適的投顧約束條例、業績考覈基準及超額收益分配機制等,以激勵投顧團隊提升投資業績。”徐承遠進一步稱。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