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某信用卡一夜提升15萬額度,遭不法分子狂刷;2019年1月拼多多被薅羊毛,傳聞損失千萬;五一放假通知後,各大航空網站遭瘋狂虛假搶票.....這一系列業務風險事件都震動了企業的神經。

業務風險的前世今生:源於O2O,興於互金

業務風險就是業務中產生的各類風險,主要是指不法分子利用業務規則漏洞和技術手段,進行薅羊毛、刷單炒信、數據爬取、賬戶盜用、信息冒用、盜卡盜刷、交易欺詐、虛假申貸等。

移動支付的出現,讓隨時隨地的在線交易成為可能。2013年,一大批O2O服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為了拓新拉客佔領用戶手機,企業的推廣紅包、優惠券、免單券等「羊毛」越來越多,一部分人開始利用社羣社區有組織、有計劃的薅羊毛。在可觀收益的吸引下,「薅羊毛能賺錢」的理念迅速流行並擴散。

2014年,大批互聯網金融公司湧現,無門檻的加息券、返利券、現金和豐厚推廣資金吸引了大批參與者,並創造出更多薅羊毛的方法和工具。也就是這一年開始,業務欺詐逐步呈現職業化、團夥化特徵,並形成了信息倒賣、工具製作、攻擊實施、商品轉售的完整產業鏈條,業內稱之為「黑灰產」。

2017年《網路安全法》的實施,進一步遏制了網路攻擊行為。而隨著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企業越來越多的關鍵業務的暴露在互聯網中,利用業務欺詐進行牟利成為無數網路黑灰產團夥的重要手段。權威部門的一項統計顯示:網路黑灰產從業人員就已超過150萬,市場規模達千億。IDC認為,中國數字化轉型及數字化原生企業將長期面臨業務欺詐的嚴峻挑戰。

IDC 中國 IT 安全市場研究經理趙衛京表示,「黑灰產的欺詐攻擊已經覆蓋了幾乎所有業務場景,業務安全反欺詐已經成為全球各行各業企業級用戶不容忽視的問題。面對每天頻繁的業務交互,如何實時精準識別海量數據的真實性、合規性對於業務提供者來說尤為重要。」

業務安全的三個時代:策略、模型、中臺

各類風險事件不斷爆發,市場需求在不斷提升,推動業務安全不斷創新發展。《IDC創新者: 中國業務安全之反欺詐技術,2019》認為,防範企業業務流程中出現的交易詐騙、網路詐騙、盜卡盜號等欺詐行為, 避免企業遭遇各類欺詐威脅或遭受經濟損失,保障企業整體業務邏輯的順暢,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收益,進一步增強企業競爭力。

綜合來看,業務安全的發展呈現三個階段。

  • 業務安全1.0:策略

策略防護是業務安全1.0時代的特點,目前依舊被大部分企業採用。主要是基於業務規則、名單規則、行為規則等策略。

所謂業務規則,即業務設定的規則和條件,例如註冊48小時纔可以享受服務、新用戶纔能夠享受優惠等等;名單規則即業務參與者的名單信息,包含風險IP、惡意手機號、欺詐者名單、逾期名單等;行為規則即參與者從登錄到交易結束的所有行為,包含進入平臺、登錄賬號、比較選購、交易下單、完成支付等。

由於很多策略規則比較獨立,這就導致兼容協同性弱,甚至出現了「互相打架」的情況。此外,很多策略是人為設置,主觀侷限性明顯且靈活性不夠,無法應對風險的快速變化。

  • 業務安全2.0:數據模型

基於數據模型做防控是業務安全2.0時代的特徵,已經廣泛應用於銀行業。做為整體業務防護的大腦,模型不僅可以防禦已知風險,更能夠挖掘未知的威脅,幫助企業提前做好未雨綢繆。

模型是基於目標羣體的大規模數據採樣和數據分析,挖掘出某個實際問題或客觀事物的現象本質及運行規律,利用抽象的概念分析存在問題或風險,計算推演出減輕、防範問題或風險的對策過程,並形成一套體系化的策略或規則集。

模型建設是一個複雜的工程,一般需要幾個或十幾個專業開發人員,耗費幾個月乃至大半年纔能夠完成。由於人才、技術、成本等原因,大部分企業並不具備模型建設的能力。由此也催生出一批創新企業,通過新技術新服務,讓模型建設和應用落地更加快捷。

  • 業務安全3.0:風控中臺

自助化風控中臺的出現,推動業務安全進入3.0時代。風控中臺不僅提升了防控效果,更降低了建設和應用成本。

風控中臺通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將策略+系統+模型融形成標準化、模塊化,實現數據對內的共享和對外服務的統一,打破「煙囪式」、「項目制」系統之間的集成和協作壁壘,提高服務重用率,降低前臺業務的試錯成本。使數據、規則、策略的實現共融共享和整體的聯防聯控,讓策略、模型升級調優和配置更加靈活,幫助企業快速構建專屬業務安全系統,有效防範已知和潛在未知風險,大幅降低部署建設成本,滿足業務快速變化需求。

頂象風控中臺的四大優勢

風控中臺是頂象通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在業務的不斷催化滋養下,將?己的技術和業務能力沉澱出一套綜合能力平臺,基於前臺業務變化及創新的快速響應能力,為前臺業務輸出了自動化、自助化的能力。

在IDC發布的全球首個業務安全報告《IDC創新者: 中國業務安全之反欺詐技術,2019》中,對頂象風控中臺的點評如下:頂象以業務安全為己任,構建了一整套成熟的業務安全設計理念和技術體系(編者註:頂象風控中臺),已成功在近逾千家企業落地;同時通過一系列市場行為推動業務安全理念的普及,助力業務安全的發展。

頂象風控中臺將業務將前臺系統中的穩定通用業務能力(如,策略、規則、模型等)「沉降」到風控中臺,以提升業務的響應能力。同時,將後臺系統中需要頻繁變化(如,模型建設、系統安全)或是需要被前臺直接使用的業務能力(如實時決策、大數據分析)「提取」到中臺層,讓業務更靈活,建設成本更低。

頂象風控中臺覆蓋營銷、交互、交易、支付、數據全生命週期場景,提供了營銷反欺詐、申請反欺詐、交易反欺詐、賬戶安全和數據反爬等縱深防禦能力。主要具有四大特點:

1、部署靈活,有效降低建設成本:風控中臺實現了業務安全服務和標準的統一,為前臺業務提供了自助化的敏捷能力輸出,通過模塊化組合,方便企業靈活部署,大幅降低建設成本。

2、集成豐富的安全實戰經驗與策略:風控中臺沉澱了十多年的互聯網業務安全攻防實戰經驗,並迅速將成熟的經驗和前沿的技術應用到金融、互聯網等具體業務場景中,沉澱了數億計的業務安全規則和策略。

3、發現未知風險,實現自動升級:基於深度學習的關聯網路技術,對操作行為和關係圖譜的分析,發現個體體徵,挖掘羣體畫像,幫助企業有效防範複雜多變的各類風險,並實現技術策略的自動更迭升級。

4、覆蓋全生命週期場景的全鏈路的產品體系:覆蓋營銷、交互、交易、支付、數據全生命週期場景,提供營銷反欺詐、申請反欺詐、交易反欺詐、賬戶安全和數據反爬等縱深防禦能力,滿足不同企業的多重業務需要。

通過專業的業務安全體系,防範業務流程中出現的交易詐騙、網路詐騙、盜卡盜號等欺詐行為,避免企業遭遇各類欺詐威脅或遭受經濟損失,保障企業整體業務邏輯的順暢,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和收益,推動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風控中臺在金融和互聯網企業中的應用實踐

  • 助金融機構發現潛在團夥欺詐

根據業務和監管需要,某金融機構需要精準的識別到潛伏「團夥欺詐」的風險,並有效未知和潛在威脅。

基於金融機構客戶的申請、交易、設備等信息,頂象風控中臺梳理並構建零售客戶關聯關係圖譜,實現擴展風險防控的視角和手段,有效識別「個體正常」但屬於欺詐和洗錢的團夥特徵,並挖掘團夥的圖譜,將指標和規則應用到決策引擎,提高決策效率。此外,基於數據的可視化分析,通過關係的角度解釋風險的傳導,幫助機構實現高效的風險防控。

  • 為某銀行提供千人千面的風控模型

某銀行為供應鏈上下游商貿、採購、物流、倉儲、旅遊、健康、房等生態場景下的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賬戶、支付結算、信貸、財富管理等一站式、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需要提供差異化的風控模型。

頂象風控中臺依託於真實數據,幫助該銀行打造獨有的風控策略和機器學習模型,分別對B端主體和C端主體進行360畫像,做到「千人千面」的全覆蓋。

  • 助電商平臺有效防範「羊毛黨」

某互聯網企業的社區內出現大量涉黃涉政、廣告水文等違禁信息,同時電商平臺舉辦的營銷活動中,存在薅羊毛、刷單等問題,這些擾亂了平臺的正常運營。

頂象風控中臺與企業原有的風控系統良好融合,有效發現設備工廠等行為,放行正常用戶、阻止欺詐羣體,預防薅羊毛搶購、店鋪刷單等風險,確保社區抽獎和電商大促活動回饋給真正的用戶。同時,中臺通過對多維度數據的實時分析,輔助安全策略的快速更新升級。

目前,頂象風控中臺已在金融、互聯網、航旅等行業逾千家企業上運行,通過提供全鏈路的反欺詐方案與專家服務,護航營銷、賬號、交易、數據、信貸等業務的安全,增強企業業務安全的能力,實現業務健康發展,助推企業安全部門轉變為價值創造中樞,推動企業創新與成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