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還是一隻啃書的耗子,背著書包、拖著沉得需要列車員幫我拉上車的箱子進京趕考。那年,我遇到了一位彝族同學。同學說,我們每天捧著書學的都是屠龍之術,然,斬獲的都是四腳蛇。同學還說,在某地,雨天過後,某特殊行業的從業者帶著杭州的長桿天堂傘上山,削尖了傘柄,看過風水後在泥地裏一戳,若是「一實一虛」,好,那麼,你懂的。

嗯,我看過基本上所有博物館藏銅鏡的圖片,讀過它們的銘文,然並*,一個都沒摸過,我只有宜興藏有贈送我的一片銅鏡碎片,後來被我摔成了三片渣渣,心痛不已。銅鏡,多麼高大上的藏品,真真希望以後可以玩得起,思想無罪,想想是可以的,對吧。嘿嘿,對,要藏我只想藏唐代的海獸葡萄鏡,and漢代的見日之光鏡。這就是「學的都是屠龍之術,然,斬獲的都是四腳蛇」的真實寫照。

今天,我就帶大家來瞥一眼銅鏡的歷史。

宋 蘇漢臣 妝靚仕女圖

「鍊形神冶,瑩質良工,如珠出匣,似月停空,當眉寫翠,對臉敷紅,綺窗綉幌,俱含影中。」這是一面隋代銅鏡的銘文。讀到這段話簡直要被陶醉,腦補了這樣一個情景:燈鸞對舞,紅燭搖曳,有美人臨窗對鏡貼花鈿。

自古以來,女人都愛鏡子,鏡子,妝臺,這些東西對我個人來說都有神奇的魔力。心理學上常說,萬事萬物都是人的鏡子,你看到的世界反映到的是你的內心。我們希望看到的世界是美的,看到鏡子裏的自己也是美的。大抵上所有的姑娘都在自己的閨房裡照著鏡子,希望看到的是花容月貌,連帶挑剔自己臉太方,皮膚不夠細膩,脣形不夠豐滿。我總覺得美顏相機之所以盛行也是一個道理,你看,它自帶了修容神器,讓自己看起來更美,不知多少姑娘為拍一張朋友圈裡的美照找了三百六十個角度,花了三百六十秒鐘擺拍,然後密切關注著有多少人為自己點贊。親愛的,愛你自己,這些無罪。當年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在滿園春色的夢裡愛上了柳夢梅,可惜她沒有朋友圈和美顏相機,不過,好在她滿腹詩書又會畫畫,讓丫鬟春香取鏡臺衣服滿頭珠花一番精心打扮之後,照著菱花鏡給自己畫了一幅像,之後彌留之際交待春香將畫像埋在梅花樹下給心上人拾去讓他一睹自己的芳容。如果她生活在現代就好了,這樁好事不必這麼費周折了,自拍照發微信,柳夢梅複習功課間隙翻翻朋友圈也就看到了。

《拾畫》 駿成拍賣書畫作品

遠古時期,人們以水照面,銅器發明以後,以銅盆盛水鑒形照影。《說文·金部》釋「鑒」為「盆」,因此可以說盛水的盆(鑒),就是最早的鏡子——簡單點說就是造了個青銅的大容器,裡面盛著水,可以在裡面照自己的影子。隨著合金技術的出現,銅和錫或銀鉛合金鑄造的銅鏡登上歷史舞臺。春秋戰國至秦時只有王和貴族才能使用,至西漢末期才慢慢流向民間,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銅鏡以精美的紋飾和獨特的銘文,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漢代的銅鏡以浙江紹興一帶所產最為特色,後經唐宋時代兩次發展高峯,至明清時期,隨著近代玻璃的誕生,銅鏡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戰國蟠螭紋獸耳青銅鑒

商周時期銅鏡均為圓形。鏡面近平或微凸,鏡身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稱橋形)鈕。

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中是一個成熟和大發展的時期,常見素鏡、花葉鏡、四山鏡、多鈕鏡、雲雷紋地花瓣鏡、菱紋鏡、禽獸紋鏡、蟠螭紋鏡,連弧紋鏡、金銀錯紋鏡、彩繪鏡等。

韓國四山紋鏡

漢代是銅鏡花紋、銘文大放異彩的時期。常見蟠螭紋鏡、蟠虺紋鏡、章草紋鏡、星雲鏡、雲雷連弧紋鏡、鳥獸紋規矩鏡、重列式神獸鏡、連弧紋銘文鏡、重圈銘文鏡、四乳禽獸紋鏡、多乳禽獸紋鏡、變形四葉鏡、神獸鏡、畫像鏡、龍虎紋鏡、日光連弧鏡、四乳神鏡、七乳四神禽獸紋鏡等。漢代銅鏡的總體特點是圓形、薄體、平邊、圓鈕,裝飾程式化。

西漢「見日之光」透光鏡

這枚「透光鏡」鏡面不僅能照人,在陽光或者平行光照射時,還可以呈現鏡背面的紋飾與銘文,效果恰似光線從銅鏡透過一般。又因為在銅鏡背面花紋的外側有銘文:「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該鏡被命名為「見日之光」透光鏡。

透光原理:投影原理

這個銅鏡在有銘文和圖案處非常厚,無銘文處比較薄。因為厚薄不均勻,造成銅鏡產生鑄造應力,並且在磨鏡時發生彈性變形,所以厚處曲率小,薄處曲率大。因差異十分小,僅幾微米,肉眼根本沒有辦法察覺。曲率的差異與紋飾相對應,當光線照射到鏡面時,曲率較大的地方反射光比較分散,投影就較暗;曲率較小的地方反射光比較集中,投影就比較亮。所以,我們能從反射圖像中看到有較亮的字跡花紋顯現出來。這些是鏡背面的圖像,而從表面看來,銅鏡好像真的能「透光」。

另值得一提的是漢代規矩鏡。規矩鏡,因其鑄造雕鏤都非常精細規矩,鏡紋有規則的TLV形裝飾格式而得名,外國學者也稱之為TLV鏡。多在內區主花位置鑄造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所謂四神,有的還在紐座邊加上十二生肖銘文,或 左龍右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順陰陽 的字句,所以也稱規矩四神鏡。TLV實系古代六博的棋局,山東費縣曾出土石六博盤,長沙馬王堆三號墓曾出土全套博具,其棋局上均有TLV紋。規矩鏡在漢鏡中是流行時間最長、最為優秀的一種。

漢代T L V紋規矩鏡

博是古代一種爭勝負、賭輸贏的遊戲。先秦時期已經流行,漢時尤盛。上自天子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博戲迷,有的人甚至都迷戀到了「廢事忘業,忘寢與食」的程度。據史書記載,漢代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和宣帝都是博戲迷。我就在想,這個是不是跟麻將一樣好玩呢?

馬王堆出土博具 棋局上均有TLV紋

漢代銅鏡的銘文也是很引人矚目的,有些內容同漢代瓦當。其照文意性質大致可分為:(1)贈答銘文,有屬於男女或朋友關係的紀念辭,又有女子贈送其遠行丈夫的語句,如「大樂未央,長相思,願毋相忘」、「 「常與君,相驩(歡)幸,毋相忘,莫遠望。」(西漢大朝正殿名曰未央宮,西安有現存遺址),大概就是說「你去打仗了,別忘了我在家等你」。(2)用於慶禱的吉祥銘文,或歌功頌德、宣示威武的銘文,如「杜氏作竟〔鏡〕四夷服,多賀新家人民息,胡虜殄滅天下復,風雨時節五穀熟,長保二親受大福,傳吉後世子孫力,官位高」,大概是說漢朝疆土穩固,蠻夷乖巧臣服,主人家裡衣食無憂高官厚祿。(3)宗教神話內容的銘文,如《穆天子傳》傳下來的東王公、西王母故事,鏡銘中也有表現,如「尚方作竟(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敖四海,壽如金石為國保」,這是漢代七言典型押韻七言詩歌。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流行的銅鏡主要有:神獸鏡類,含重列式神獸鏡、環繞式神獸鏡、畫文帶佛獸鏡。變形四葉紋鏡類,含變形四葉駕鳳鏡,變形四葉佛像鳥鳳鏡、變形四葉獸首鏡、雙菱紋鏡、瑞獸鏡。吳鏡中發現紀年銘文最多,有黃龍亦鳥、建興、五鳳、太平、水安、甘露、鳳凰等孫吳年號。

隋唐的銅鏡真是美得不可方物,那時的人們已經榮華富貴得沒時間寫漢代銅鏡上的那些字句了,他們喜歡用直白歡樂的圖案來表達讓歷代人民無比欽羨的生活狀態,讓你看了就覺得他們在對你說:「看吧,我們的生活就是這麼活色生香,咋辦呢,我們毫不謙虛地邀請你羨慕我們的生活和審美情趣,看圖,說話。」

唐代四鸞銜綬金銀平脫鏡

唐代花鳥紋金銀平脫鏡

唐代海獸飛鸞菱花鏡

唐代海獸葡萄鏡

宋遼金時期,出現了帶柄鏡、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鐘形鼎形等多種樣式。並出現了很多花草、鳥獸、山水、小橋、樓臺和人物故事裝飾題材的銅鏡,還有素麵鏡,窄邊小鈕無紋飾鏡,這些題材都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此外,還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鏡和八卦鏡等。宋代銅鏡注重實用,不追求多產於湖州、撫州、成都等地。在冶鑄方面,宋代銅鏡大部分為黃銅質,含錫量明顯減少,而含鉛量大增,質地、色澤均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樣的合金成分一直影響著後世的銅鏡,這也成為鑒別宋代乃至以後各朝代銅鏡的重要依據。

宋代銅鏡常在鏡鈕的一側或兩側的長條格中鑄出銘文,內容多為鑄鏡的地區、店鋪、字型大小和工匠姓氏等。宋代銅鏡以鑄鏡地區的不同分為湖州鏡(銘文例如「湖州儀鳳橋南酒樓相對石家真青銅照子記」)、建康鏡、成都鏡、杭州鏡(「杭州錘家青銅照子,在越州清道橋下岸向西開張」)、饒州鏡等。

宋代蹴鞠紋銅鏡

金代蓮花瓣鈕座雙鯉紋鏡

元代銅鏡多採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式,但紋飾已漸粗略簡陋。這時銅鏡有纏枝牡丹紋鏡、神仙鏡、人物故事鏡、雙龍鏡、「壽山福海」銘文鏡,素鏡、至元四年龍紋鏡。元明以後,銅鏡製作更見衰勢,除傳統式樣外,雙魚紋、雙龍紋、人物故事如柳毅傳書等是較新穎的式樣。但這時的銅鏡製作粗糙,較多的只有紀年銘文而無紋飾。在這一時期,特別是明代,仿造漢鏡和唐鏡的風氣很盛,所仿銅鏡多數是漢代的六博紋鏡和唐代的瑞獸葡萄鏡,仿製銅鏡一般形體較小,紋飾模糊不清,已無漢、唐銅鏡的昔日風采。

Mirror mirror on the wall,

whos the fairest of them all?

魔鏡!魔鏡!誰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突然想起來西方童話故事裡那句著名的句子。

我想,這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世界上最美的人,是你自己。因為,每一個女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學會看到你的美。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啦,我們下次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