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確認將在2019級啟動「機器人工程」的本科生教育,旨在培養面向未來的機器人、智能製造、人工智慧等領域的人才;同時清華也將成立人工智慧班。

雖然此前已經有多所高校開設機器人相關專業,北大和清華這一舉措也是緊跟時代步伐,為科技強國戰略培養最緊缺的人力資源,這也正好響應工信部印發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以下簡稱「《規劃》」)提出的「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要求。

機器人行業人才缺口大

目前,機器人工程已位列人才缺口最大的TOP5專業中。機器人工程專業具體細分包括機器人製造、應用、維護等多個方面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據工信部統計,相關人才缺口達到200萬人

同時,機器人企業對於現場調試、維護操作與運行管理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依然有所欠缺,根據《2018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目前我國機器人應用人才缺口為 20萬人左右,且每年仍以 20%至 30%的速度增長。

不僅人才緊缺,機器人工程專業就業前景好,崗位薪酬也位列未來十大高薪崗位之一。根據網上統計的全國平均數據,應屆生機器人工程師崗位月薪大多在6-8K以及10-15K之間。

數據來源於網路

人口紅利下降,「機器替人」是趨勢

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機器人工程專業,也是看到了「智能製造」這個風口,「機器替人」將是未來的大趨勢。

近幾年來我國老齡人口人數持續增多,2018年65歲及以上人口已經達到16658萬人,佔總人口比例11.9%,預計未來仍將維持穩定的增速增長。

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我國實際上早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隨著人口紅利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我國產業結構面臨著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到資本密集型產業的過渡。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The EIU)的報告分析:到2020年,我國絕大多數省份的製造業從業者的時薪將超過25元/小時,江蘇、浙江、廣東將超過35元/小時,北京與上海將超過40元/小時。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國家大力扶持機器人產業

根據《規劃》要求,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密度將達到每萬名員工使用150臺以上。參考IFR的數據,2017年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僅為97臺/萬人,離150臺仍有一段距離。

促進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是我國「十三五」規劃中重要的一環。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構建以智能製造為根本特徵的新型製造體系迫在眉睫。

國家大力扶持機器人產業,在稅收上給予優惠政策,支持龍頭企業的研發工作。

《規劃》中指出:「利用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符合條件的機器人及其關鍵零部件研發工作;通過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支持納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的機器人應用推廣;根據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情況,逐步取消關稅減免政策,發揮關稅動態保護作用;落實好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提升技術水平。」

行業龍頭企業加緊佈局

同時,面向《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及其他國民經濟重點行業的需求,聚焦智能生產,將重點發展弧焊機器人、真空(潔凈)機器人、全自主編程智能工業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重載AGV等六種標誌性工業機器人產品,引導我國工業機器人向中高端發展。

新松協作機器人GCR20-1100

有了高校人才供應、政府政策/資金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機器人產業未來可期。

更多信息請查看中科新松官網www.siasun-in.com,或掃描二維碼關注中科新松官方微信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