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這裡是【財富智慧聽出來】,我是財哥哥,每天我都會在這兒,給你講一個小故事,而在這個小故事的背後呢,你可能會獲得一把開啟財富大門的金鑰匙呢。

很多人都說現在整個中國經濟都不景氣,做生意越來越難,10個創業就有9個會失敗,剩下的那1個也是勉強維持。真的是這樣嗎?

這裡我想先問一個問題,就是在你的企業策略做變動的時候,你會根據什麼因素來做調整自己?是同行的競爭對手?還是市場環境?比如,發現競爭對手在產品上多加了一種新型的功能,為了不失去原來的市場,自己的產品也趕緊添加上;還比如,最近各方媒體聲音都在談消費降級,你就會把自己的產品做降價處理,促銷處理,以此來迎合消費降級的顧客。這兩種做法對嗎?

今天給你講講日本便利店711的故事。711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集團,在全世界的門店總數已經超過了5萬家。從銷售額來看,2016年它的零售總額高達2473億人民幣,是全球範圍內的業界第一。711不僅零售總額高,而且凈利率也遠超全球零售業的平均水平,2016年它的凈利潤高達20.5%,而全球零售業的平均水平才僅僅為3%。711是如何做到的呢?

這要歸功於711的創始人鈴木敏文。他把自己的競爭對手定義為自己的顧客群體。也就是自己企業所作出的一切變動皆是因為顧客所需而變動,比如,在20世紀七十年代,711剛成立的時候,那個時候因為日本經濟相當繁榮,所有日本的小商店,都統一形成了周日停業的局面,這在日本已經成為了一個人人皆知的常識,就好比小學生肯定會放暑假,放寒假一樣深印在日本民眾的心裡。但是鈴木敏文卻不這樣按常理出牌,他發現到了周日,不是顧客不想買東西了,而是沒有地方去買東西,所以他主動推出全年無休的24小時便利店,讓顧客覺得隨時都能買到急用品。這種經營方式當然很快吸引了大量的顧客。現在雖然24小時營業這個做法不新鮮了,但是711就是那個第一個吃了螃蟹的人。

再看看711做的第二件以顧客為核心的舉動。我們在給店面選址的時候,一般會在什麼位置選址呢?是不是要去商業氛圍濃重,人流量大的繁華地段?711卻不是這樣,因為711對自己的定位是要供應新鮮的食品,必須要在距離工廠3小時路程的範圍內設立門店,這樣才能保證食品到了店裡還是新鮮的,所以,只要沒有工廠的地方,即使再繁華,人流量再大也不鋪店,除非等到這裡首先有了自己的工廠為止。

下面再看看同樣是遇到了經濟不景氣,消費者消費能力下降,競爭對手增多的時候,711是怎麼做的。上世紀末,在日本整體都認為是經濟不景氣,大多數商家都開始了對自己的商品降價處理。因為他們認為這個時候顧客只想買便宜的東西。711一開始也是這樣做的,把自己的飯糰降到了100日元以下,但是事實是消費者依然不買賬,銷售依然不理想。這就是典型的想當然。後來鈴木敏文意識到,不論經濟多麼不景氣,顧客買飯糰不會只是因為價格便宜就去買,更多的應該是新價值和新口味。於是711又把飯糰價格漲到了200日元,相應的提升了產品價值,使用了更加高端的食材,並且選用了精緻的日本紙進行了包裝。結果200日元的「特色飯糰」一經問世就受到了極大的歡迎。

711的創始人鈴木敏文是十分的精明的,他為了能夠儘可能多地收集信息,把握時代脈搏,還會一直堅持把自己「置身於信息之中」,什麼意思呢?就是坐車的時候他通常是在聽廣播,回到家也從來不會錯過各類新聞,到了商場,超市等等公共場所,更是要認真地細細觀察各種消費群體,以此來形成自己對市場的判斷。比如那個時期他敏銳地觀察到日本出現了一種老齡少子化的趨勢,也就是老人和未成年的人急劇增多,對於這些老年夫婦,單身人士和小規模的家庭來說,「加量不加價」這個促銷方式就不是特別的好,因為「量多」反而成為了一種負擔,他們根本吃不完,這個時候他們更注重的是「高品質」。所以,711立馬把分量適中,追求品質作為產品研發和營銷策略的關鍵指標。

為了滿足顧客這個競爭群體的需求,711還在自己的便利店安裝上了銀行的ATM機,還為居民提供配送服務,還代收水電煤氣費,列印複印,售賣藥品等等,為的就是能夠和顧客做到緊密貼合,成為顧客離不開的「生活基礎設施」。

財哥哥解讀財富智慧

談起711,還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以後有時間的時候我們再繼續補充。這裡我想說的是,都說顧客是我們的上帝,但是真正能把顧客捧為上帝,一切皆因顧客而改變自己的做法,還是很少有人做到的。這是711至今立於不衰之地的原因之一,我們也應該拿來反思一下自己,借鑒一下。希望我們在創業的路上都能少走彎路,越走越順,越走越遠。

這個小故事,我感覺很不錯,所以分享給你聽。希望你能夠喜歡。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