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儒即墨,墨家並沒有消亡,只是儒家獨霸天下,墨家式微。

儒家符合統治階級的政治需求,而墨家無論是兼愛非攻,還是明鬼、節用、非命等核心思想,無論哪一條單獨擰出來,都與儒家尖銳對立,自然不討喜。

墨家規矩嚴明,要求弟子吃苦耐勞,有維護天下公平的責任使命,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奮鬥目標,弟子們的俸祿要貢獻團體,「有財相分」!

在紛亂的戰國時期,墨家之所以大放異彩,主要源自於其組織的超強執行力,能組建一個抗衡諸侯國的軍事力量,並且墨家子弟多有精通器械者,攻守城池發揮巨大作用。

而墨家的式微原因:

其一是始皇帝一統天下,封建農業經濟興盛,組成墨家的團體階級發生轉變,訴求和政治抱負自然隨之而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硬道理。

其二是大一統之下,統治階級不允許社會出現強大力量團體,墨家遭受官方封鎖打擊,人員流失,團體力量大幅度削弱。

其三是墨家門規森嚴,後繼之人難以接受墨家門規,同時兼愛非攻的政治夢想破滅,人們逐漸逃離墨家,成為大一統的順民!

直到漢朝,式微的墨家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倡下,徹底失去土壤,再也翻不起浪花了。


墨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魯國人,出身於工匠,善於製造器械,自稱「賤人」他的思想是平民哲學,代表他的思想有《墨子》一書。

墨子提倡「兼愛」思想是針對孔子的「仁」,他指出孔子講的「仁」是「親親有術」即站在奴隸主貴族的立場講親疏差別。所謂的先愛己之親後愛人之親實際上是強調奴隸主貴族之間的互相愛護,從而鞏固自己的統治,而將被統治的「賤人」排斥在外。所以墨子站在賤人的立場主張兼以易別,即以無差別、無等級的愛來代替孔子的愛有差等,破除等級奴隸制。墨子主觀上想大家互惠互利,要人民愛奴隸主貴族,貴族也愛人民,事實上只不過是小生產者為了擺脫貧窮地位的一種幻想,是根本不可能的,這是一種階級調和思想。

墨子雖然不滿當時的社會制度,但又沒有那種堅決鬥爭的精神,他的這種階級調和思想不被統治者所接受,所以到了秦漢以後,由於儒家思想逐漸取得統治地位,而墨家所代表的小生產者原來是奴隸社會的自由民階層,到此也就走向了沒落和分化,墨家學派也因遭受排斥而衰落了。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各個學術門派相繼提出自己的主張,除了儒家、道家以外還有其餘各個門派,其中墨家學說在當時一度不遜色於儒家,甚至與儒家並稱為當世兩大顯學,不過隨著秦始皇一統六國,到了漢代的時候,墨家就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而之所以迅速消失的原因也是有著各個方面。

首先,墨家的思想並不受秦漢一來統治者的喜歡,尤其是在統治方面,墨家兼愛的思想,對於當時統治者來說並沒有什麼益處,在封建社會,統治者需要確立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兼愛的思想與之根本的衝突,而墨家組織嚴密,雖然說是詮釋各種俠義精神,但是在國家建立以後,強調法制的基礎上,確立以君主為尊的儒家禮節思想教育下,自然與安穩的社會格格不入,消亡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秦始皇一統六國以後,曾經焚書坑儒,除了很多經典以外,還焚毀了其他各個學派經典的典籍,其中不單單只是包括儒家,甚至道家、墨家等各個學派也有所焚毀,是的墨家學說出現了根本的斷層,無人繼承也是導致墨家學派逐漸消亡的原因。

不過墨家除了主要的思想以外,仍然還是以各種形式流傳下來,如墨家崇尚自然科學,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幾何學、天文學、物理學方面取得了突出的進步,這一點直到我們今天仍然在被繼承和發揚下去。


罪在秦始皇學的霸家之學 有和商鞅學嚴法 坤術 滅勢之能 墨家豈有不死之力統治 統物之術治物之法統稱通統治 商鞅只學其皮毛表象而為 全面參透 法家術家勢家都不敢與墨家對轟


孟子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墨子說答應人家的事就要去實現,這叫義,幫助弱者打強者這是俠。孟子所說的是,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你答應別人去做事時,發現對方卻是個強盜,貪官污吏。這個時候就必須停止你說行為。不要在守先前的信,不做,不必要結果。墨子的俠不是這樣,答應別人了,哪怕他是天下第一惡人,也要為他送命也得把事辦成。這是義氣。豫讓殺趙襄子,荊軻刺秦王,要離殺慶忌,專諸殺吳王僚


可能會是因為他們


墨子的思想是俠客文化,跟當時的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比,不受統治層待見。所以當時的戰國沒有一個國家選擇採納墨家的思想,沒有zf主導當然無法變成主流。但是墨子的思想並沒有消亡,而是以俠義道,幫派義氣的形式保存了下來。至今還在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