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唐河縣人傑地靈,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是一方寶地,相傳唐河縣是一艘裝滿金銀財寶和文化知識的寶船,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和傳說。從古到今,湧現出許多的名人志士,為唐河縣的發展嘔心瀝血,孜孜不倦。

馬武(?----61年) ,字子張,東漢初年將領。南陽湖陽(今河南唐河縣)人。馬武少年時為避仇家,客居江夏。後入綠林軍,為新市兵將領。更始二年(24年)歸順劉秀,隨其南征北戰、平定四方。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是東漢中興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中排名第十五。劉秀稱帝後,任捕虜將軍,封楊虛侯。曹文衡,河南唐縣人,崇禎三年1630年——崇禎五年九月戊申1632年任薊遼總督明朝末年,唐縣出了個總督大官,此人名叫曹文衡,百姓們都管他叫曹都堂。樊宏(?—51年),字靡卿,東漢南陽湖陽(今河南唐河縣)人。東漢初期道家。字靡卿。南陽湖陽(治所在今河南唐河縣西南)人。漢光武帝之舅。少時即有遠大志向,王莽末年,農民起義爆發,樊宏與族人築營自守,保護了一方百姓。郭永金,1953年出生在河南省唐河縣一個農民家庭。幼年時,常赤腳光臂在黃土地上挑挑擔擔,練就了一副硬肩膀和鐵腳板;8歲入學後,他家的土牆壁上每年就要增加一張「三好學生」獎狀。在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帶領尖刀排,直插敵人心臟,殲敵98名,自己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頑強堅持戰鬥,一人斃敵161人,摧毀敵地堡5個,火力點7個,炸毀敵機槍一挺,為祖國獻出了寶貴青春。 郝修常,1956年出生在河南省唐河縣王集鄉郝店村一個農民家庭。兄弟姐妹7人,家庭生活較貧困。他的父親一直擔任生產隊糧食倉庫的保管員,卻從未拿過集體的一粒糧食。1979年初,對越自衛反擊作戰的戰鬥打響,郝修常壯烈犧牲。郝修常所在的五班,被命名為「郝修常班」,郝修常被部隊黨委追記一等功。中共-於1979年9月17日發布命令,授予郝修常「戰鬥英雄」光榮稱號。馮友蘭(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1980年-1989年,完成七卷本的《中國哲學史新編》; 1981年,以86歲高齡口述完成的《三松堂自序》,1984年由三聯書店出版;1982年獲準赴美夏威夷出席國際朱熹學術會議。馮友蘭幾乎歷經近一個世紀的世事變遷,人世滄桑,於1990年11月26日,這位中國一代大哲安然地離開了這個變幻的世界。 馮沅君(1900-1974年),河南南陽唐河人,現代著名女作家,中國古典文學史家,大學一級教授。原名馮恭蘭,改名淑蘭,字德馥,筆名淦女士、沅君、易安、大琦、-等。自幼學習四書五經、古典文學及詩詞,與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和地質學家馮景蘭為同胞兄妹,丈夫是著名學者陸侃如。 馮景蘭 礦牀學家。河南唐河人。192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質學碩士學位。北京地質學院教授。對川、康、滇各省銅礦的成因類型和次生富集作用發表了有開創性的意見。1957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釋凈嚴(1892~1991.2),俗名陳天慶,河南省唐河縣源潭鎮人。他出生即被父母遺棄,由善於醫術的陳繼德及妻子郭氏收養。6歲隨唐河名士李浩陽讀私塾,學名善勝。1957年重修鐵塔時,他將佛舍利貢獻出來,供奉塔頂寶瓶中。凈嚴法師誓死保護佛像及經版的壯舉,被譽為震撼人心的佛門之光。樊晃,唐詩人。其名又誤作樊冕、樊光、楚冕。郡望南陽湖陽(今河南唐河西南湖陽鎮),句容人。玄宗開元時登進士第,又中書判拔萃科。大曆間,仕硤石主簿,又曾任祠部、度支員外郎。玄宗天寶中,為汀州刺史,歷兵部員外郎。馮臺異,字樹侯,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中進士,到兩湖總督張之洞幕下辦事,曾任武昌「方言學堂」會計庶務委員(即外國語學校的總務長),後任湖北省崇陽縣知縣。馮樹侯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在家設書房請「教讀師爺」,為其長子友蘭、二子景蘭及女兒沅君講授古文、算學、寫字、作文。張星江(1907~1936年),又名振興,唐河縣人。父親早喪,9歲靠叔父資助入回龍寺初級小學讀書,15歲挑起養活家口的重擔。1928年張星江在唐河加入中國共產黨。為擴大武裝力量,張星江帶領遊擊隊長途奔襲,尋機奪取敵人武器。1936年3月27日,在桐柏縣平氏鎮孤峯山廟會上,奪得短槍6支、長槍8支。次日轉移途中,遭地方保安團阻截。張星江令副隊長陳香齋帶隊突圍,他和周駿鳴、牛德勝等5人掩護。在戰鬥中張星江壯烈犧牲,遺體埋在姬嶺寨附近山坡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移葬泌陽烈士陵園。李季 (1922~1980)原名李振鵬。河南唐河人。中共黨員。初中肄業。1938年到陝北抗大學習。歷任連指導員,黨校支書,小學教師,報社社長,延安《羣眾日報》,中南文聯出版部長,中南局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長江文藝》主編,玉門油礦黨委宣傳部長,中國作協創委會副主任,作協蘭州分會主席,《詩刊》主編,《人民文學》主編。全國文聯第一、四屆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全國第五屆政協委員。著有詩集《短詩十七首》、《玉門詩抄》、《生活之歌》、《致以石油工人的敬禮》、《西苑詩草》、《第一聲春雷》(合著)、《我們遍插紅旗》(合著),長詩《王貴與李香香》、《菊花石》、《五月端陽》、《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石油之歌》,小說散文集《戈壁旅伴》,《李季文集》(四卷)等。徐炳昶(1888-1976)河南唐河人。字旭生,筆名虛生、遯庵。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李江樹 (1954~)河南唐河人。1973年畢業於北京第八十中學,1974年赴北京通縣插隊務農。歷任北京無線電二廠工人,英文版《中國婦女》攝影記者,《大眾攝影》雜誌編委。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濕地》、《手感》、《向北方》,中短篇小說集《沿著額木爾河的划行》,攝影隨感集《瞬間的跋涉》,攝影美學《象徵攝影》,攝影評論《有狼的風景》,報告文學集《地圖上的輓歌》。陳順增 (1952~)筆名舜理、學深。河南唐河人。中共黨員。2001年畢業於首都經貿大學經濟管理系研究生班。1970年應徵入伍,曾任戰士、文書、營部書記、新聞幹事、組織幹事。1981年轉業,先後在國家人事局、勞動人事部工作。1986年調國家土地管理局,歷任副處長、處長、中國土地報社副社長。1997年調國家商檢局,任中國商檢報社、中國國門時報社副社長、總,高級。中國徐霞客研究會、中國旅遊文化學會副祕書長。1971年開始發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旅途情思》,報告文學集《國門採風》、《國門藍盾》,雜文集《舜理說話》、《噗嗤一笑》等16部。田中禾 (1941~)原名張其華。河南唐河人。蘭州大學中文系肄業。歷任河南省作協主席、河南省文聯副主席,第五、六屆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現為河南省作協名譽主席。1959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出版有長詩《仙丹花》,長篇小說《匪首》,中短篇小說集《月亮走,我也走》、《印象》、《轟炸》、《落葉溪》、《田中禾小說自選集》、《故園一棵樹》等。宗璞 (1928~)  原名馮鍾璞。女。原籍河南唐河,生於北京。中共黨員。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曾在《文藝報》、《世界文學》部工作,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第五屆全委會委員、主席團委員,第六、七屆名譽委員。1947年開始發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南渡記》、《東藏記》(《野葫蘆引》第一、二卷),中篇小說《三生石》、《四季流光》,短篇小說《紅豆》、《魯魯》、《我是誰》等,散文集《丁香結》、《宗璞散文選集》、《鐵簫人語》、《中華散文珍藏本·宗璞卷》等,童話集《風廬童話》,另有詩歌、譯作多種,編有《宗璞文集》(四卷),作品譯為多種外國文字。《三生石》獲全國首屆優秀中篇小說獎,《弦上的夢》獲全國首屆優秀短篇小說獎,《丁香結》獲全國首屆優秀散文(集)獎,童話《總鰭魚的故事》獲全國首屆優秀兒童文學獎,《東藏記》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劉海年,1936年4月生,唐河縣人。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


我所知到的是馮友蘭,馮友蘭先生是把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結合起來的一位哲學家。解放後他沒有出走臺彎,一直在中國大陸做貢獻。

還有一位是李季先去,他是解放區的紅色詩人,代表作是巜王貴和李香香》。


馮友蘭(1895 -- 1990),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已故。

馮景蘭:河南唐河縣人,礦牀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地質學院教授。已故。

馮沅君:河南唐河縣人,古典文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20年代中國新文壇上與蘇雪林、廬隱、冰心齊名的富有才華、獨具風格的女作家,一級教授,山東大學副校長,全國人大代表。已故。

張豐毅,生於1956年9月,河南唐河人,中國電影演員。 1971年初中肄業的他,離開河南老家,來到中國西南邊疆雲南省東川市文工團,當了一名舞蹈、話劇、京劇演員。 1978年,張豐毅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開始系統地學習電影表演藝術。

李季(1922——1980年),現代著名詩人,唐河縣祁儀鎮人。原名李振鵬,筆名裏計、於一帆等。1938年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次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赴太行山,在八路軍部隊曾任連政治指導員,聯絡參謀。1942年冬至1947年,在陝北三邊工作,先後當過小學教員、縣政府祕書和地方小報編輯。

宗璞(女)(1928—)原名馮鍾璞,筆名還有綠蘩、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生於北京,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就讀清華大學附屬成志小學校。抗戰爆發,隨父赴昆明,就讀西南聯大附屬中學。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1948年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同年在《大公報》發表處女作《A.K.C》。1951年畢業分配在政務院宗教事務委員會工作。同年末調入中國文聯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藝報》任外國文學的編輯。


1、光武大帝劉秀的舅舅、母親——南陽湖陽(今唐河)人。

2、光武雲臺二十八大將之一——馬武。

3、馮友蘭——中國哲學走出第一人

4、宗璞——《紫藤蘿瀑布》

5、馮沅君(1900-1974年),河南南陽唐河人,現代著名女作家,中國古典文學史家,大學一級教授。

6、馮景蘭 礦牀學家,河南唐河人。

7、張豐毅

8、張星江(1907~1936年),又名振興,唐河縣人。

9、李季 (1922~1980)原名李振鵬。河南唐河人。中共黨員。初中肄業。1938年到陝北抗大學習。歷任連指導員,黨校支書,小學教師,報社社長,延安《羣眾日報》,中南文聯出版部長。

10、徐炳昶(1888-1976)河南唐河人。字旭生,筆名虛生、遯庵,發現最早的中國——河南洛陽二里頭遺址!!!

11、周邦彩——參加南昌起義!

12、李季——信天游詩人

13、田中禾——詩人、作家

14、劉宛康——洛陽副書記、市長

15、張耕——溫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