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的歐冠小組賽,由馬丁·約爾(Martin Jol)帶領的阿賈克斯作客伯納烏,挑戰穆尼裏奧領隊的皇家馬德里,如外界所料,主隊2-0輕取阿賈克斯,畢竟在那個時候,荷蘭足球已是明日黃花,面對如日中天的西班牙足球,落敗也是非戰之罪。

然而當時在賽後,阿賈克斯的傳奇克魯伊夫卻大感不滿:「這再也不是阿賈克斯了……這甚至比1965年米歇爾斯(Rinus Michels)執教前的阿賈克斯還要差!」

對克魯伊夫有一些認識的人,都會理解到他的話帶有一絲埋怨,然而卻沒有人想像到,他的埋怨會引發一場「天鵝絨革命」般的變革。

什麼叫「天鵝絨革命」?

「天鵝絨革命」,狹義上是指捷克斯洛伐克於1989年11月(東歐劇變時期)發生的民主化革命。從廣義上講,天鵝絨革命是與暴力革命相對比而來的,指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暴力衝突就實現了政治制度更迭,如天鵝絨般平和柔滑。

9年後的今天,帶領變革的那位老人早已不在人間,然而,從前撒下的種子似乎已經進入了收成期。阿賈克斯繼2016-2017賽季奪得歐聯杯亞軍後,今年更是時隔13年首次晉級歐冠淘汰賽階段。9年後的今天,或許我們應該回顧這場變革的經過,重新定義它的成敗。

克魯伊夫的批評毫無疑問是源於對阿賈克斯的愛,但也有一部分是他對理想的追求。就克魯伊夫而言,一支理想足球隊的架構應該是以球員為主導,從球隊的主席、董事會到總監、教練這些有重要決策權力的職位,應該都由有球員背景的人員出任,現今的阿賈克斯管理層太側重商業元素,只有徹底地改革球隊架構,停止花費大金額轉會費在外籍球員身上,把發展重心重新放在年輕球員的培養,才能使阿賈克斯走出自90年代中期博斯曼法案出臺以來的低谷。

雖然克魯伊夫的名聲在荷蘭足壇有很大的影響力,但要成就重大變革,單靠他一人是不足以成功。所以,當人們以為他的埋怨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宣洩的時候,他在暗中已經招募了容克(Wim Jonk)和博格坎普(Dennis BergKamp)兩位與他觀點接近的名宿策動這場「革命」,推翻腐敗的阿賈克斯管理層。

變革的第一步是打一場聲勢浩大的輿論戰,而克魯伊夫的專欄就是這場「戰役」的第一槍。此後,克魯伊夫等人一方面向外界宣揚他們的理念,另一方面則指責阿賈克斯的管理層,把戰績低落的責任歸咎於他們過於商業化的決定。

通過他們的名聲,克魯伊夫陣營獲得了大量球迷的支持,在這段輿論戰期間,每次阿賈克斯的比賽進行到14分鐘,他們的鐵杆球迷就會站立並高呼:「Stand up if you support Johan!」的口號(Johan指的是克魯伊夫)。

顯然,在這場「天鵝絨革命」的第一役,克魯伊夫的陣營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他們獲得了廣泛球迷的支持,而下一步就是等待阿賈克斯管理層的反應。

由於阿賈克斯在當時的成績下滑,球隊已經7年落敗於聯賽冠軍的爭奪,且債臺高築,再加上球迷的壓力,管理層最終決定作出讓步,行政總裁Rick van de Boog被解僱,由管理顧問Steven tan Have、律師Marjan Olfers、公關顧問Paul Romer加上埃德加·戴維斯以及克魯伊夫組成了5人委員會,負責球隊的改革。

克魯伊夫在短時間內說服其他委員會成員,聘任他的夥伴容克擔任青訓隊的技術教練,以及博格坎普擔任一線隊的助理教練,並提拔青訓隊的主教練法蘭克·德波爾取代被解僱的馬丁·約爾,出任一線隊的主教練。在幾個重要的人事任命上,克魯伊夫似乎又贏得了一場勝利。然而在行政總監的人選上,委員會成員卻遲遲未能取得共識,而且一度引發了鬧劇般的衝突。

克魯伊夫向委員會建議聘用他的前隊友、擁有中國血統的阿賈克斯名宿林球立(Tschen La Ling)為行政總監。林球立除了是克魯伊夫非常信任的隊友外,也是少數敢於向克魯伊夫提出相反意見的人,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克魯伊夫視林球立為提供客觀看法以及制衡團隊迷思的人選。

然而林球立在退役後,其實並沒有豐富的球隊管理上的經驗,因此其他委員會成員都對他抱有懷疑。在行政總監的任命上,委員會維持了4個月的膠著狀態,對於一支職業球隊來說,是異常的。而此時,範加爾的名字出現在了委員會的人選名單上。

相對於林球立,範加爾毫無疑問是更合適的人選,擁有豐富的執教經驗,理解球隊的運作,敢於做出改變,種種能力和因素,除了略為傲慢,範加爾都比林球立更為合適。但範加爾與克魯伊夫的關係卻非常緊張,有克魯伊夫在會議上,委員會成員根本沒有可能會取得共識來任命範加爾。

此時,「天鵝絨革命」也曾出現陰暗的一面

在一次會議上,情況出現了重大轉機,克魯伊夫身處巴塞羅那為女兒慶祝生日,從而錯過了委員會成員的來電,會議上則不再有反對範加爾任命的意見,在席的成員很快達成共識,把聘用範加爾為行政總監的建議交上董事會決定。

2011年11月,阿賈克斯董事會宣佈範加爾將會成為新一任行政總監。對於委員會與董事會的決定,克魯伊夫極為憤怒,他指責委員會與董事會沒有充分諮詢他的意見,違反程序公義並要求法庭對行政總監的任命做出裁決。

最終,上訴的法院宣佈委員會成員刻意忽略克魯伊夫的意見,並裁定範加爾的聘任無效。此時的克魯伊夫雖然贏得了法院的裁決,但卻引來了球迷「用人唯親、公私不分」的質疑。

天才對天才的評價,往往是最為誠實。早在2008年,天才射手範巴斯滕擔任主帥時就曾與擔任技術顧問的克魯伊夫合作過。(克魯伊夫在2008年重返阿賈克斯擔任過技術顧問,但在短短一個月後,便以意見分歧為由離職)當時範巴斯滕就指出克魯伊夫的計劃太急進。

回到2011年,克魯伊夫在行政總監的官司勝訴後,繼續其改革,而阿賈克斯此時則後來追上,取得了聯賽冠軍,但這絕對不能歸功於克魯伊夫的計劃,因為當時球隊依賴的是一些外購的外籍球員或者是剛過巔峯期而迴流母隊的球員。

但克魯伊夫始終還是因為性格的缺陷,使他不能見證改革的逐見成效,在2012年4月,克魯伊夫再次以意見分歧為由辭去了阿賈克斯的工作。

9年過去,雖然克魯伊夫已經不在人世,但我們仍然可以覺察到他提倡的改革所帶來的影響。在奪得歐聯杯亞軍的那個賽季,阿賈克斯陣中就有多名年輕球員如:Davy Klaassen、Donny van de Beek、Matthijs de Light、Justin Kluivert、Fenkie de Jong等成為球隊主力,後者更是以高昂轉會費在本賽季加盟了巴塞羅那。

在球隊管理上,阿賈克斯也吸納了多位名宿如:奧維馬斯、範德薩等擔任重要崗位。種種現象似乎都指向了克魯伊夫遺留下來的計劃的功效。

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年來阿賈克斯所出售的高價球員,且出自本隊青訓體系的,有小克魯伊維特、Davy Klaassen、小布林德以及斯內德,而在這些球員的職業生涯中,暫時來說,只有斯內德能稱得上有一番成就,且斯內德是「天鵝絨革命」之前的青訓產物,要判斷克魯伊夫改革的成敗還言之尚早。

在商業為本的當代足壇,青訓的背後,往往依賴不斷挖掘黃金彩票的球探,克魯伊夫的理念毋庸置疑,但如何保證球隊真正地以技術為本培養青訓球員,而非打著克魯伊夫理念的口號,給球迷帶來假希望,然後僅僅是為了包裝球員以賣得更好的價錢,如何有效地杜絕這種腐敗?而使得克魯伊夫的理念真正地執行?這或許就是「天鵝絨革命」之後急需處理的問題,也許這就是當年克魯伊夫極力推薦林球立的緣故吧。

本文作者:大渣戰術講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