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1956年,兩位高中生提奧和庫特在看去西柏林看電影的路上見到了匈牙利十月起義的圖片。為了對起義的死者表示悼念,他們和同班同學們決定,一起在課堂上無視老師,突發沉默兩分鐘。然而這短短的五分鐘徹底改變了班上同學的命運,許多人從此被東德安全局視為眼中釘,加以監視和迫害。在班級被強行解散後,他們卻決心在西德重新結集,不過是以新的身份——逃亡者。


本文首發於「腹黑電影」公號。

豆瓣對於電影的審查一直很迷。

9.2分的「熔爐」曾經有一段時間被刪掉了,因為題材和內容的尺度。

曾經由宋康昊主演,拿到9+分數,被觀眾奉為神作的「計程車司機」現在一直處於被下架的狀態,因為他的題材涉及到了韓國的光州運動。

同樣講述韓國光州運動的「挖掘機」上線不到一週同樣面臨被下架的命運。

但是讓我搞不懂的是,涉及到南北韓戰爭的「鐵雨」「特工」等電影,卻好像一直沒有面臨被封殺的厄運。

同樣有一部電影,阿布認為豆瓣會刪掉它所有的信息,網站會刪掉它所有的資源。

就連我要不要推都要考慮再三,害怕上線就被刪除。

因為它講述的故事如果介紹的話,會很危險。

沉默的教室

Das schweigende Klassenzimmer

從片名我們就能猜出,故事發生在一所學校,一個班級的學生的身上。

海報中一共出現了28個人物。

每一個人物的嘴部都被一根紅線封的死死的。

他們為什麼要沉默,禁止被說出口的東西是什麼?

而本片講述的故事。

其實阿布都需要委婉地簡單介紹一下,害怕說的太深會封掉這篇文章。

「沉默的教室」裏所涉及的故事,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對峙,借著學生們的嘴講述了一個政治者之間骯髒的圈套。

1956年,柏林東西德邊境,柏林牆建造前五年。

戰爭留下的陰影依然沒有從德國抹去,集中營雖然已經被拆除,但是無論東德西德,每一個德國人身上都被套上了無形的枷鎖,自由遠未到來。

這時候的德國人都在謹小慎微地活著。

生怕說錯一句話就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而活的最自由的,就是那些未經世事的孩子,那些在學校裏可以快樂歡笑的學生。

庫爾特和泰奧是東德一所學校的兩名高中生,借著自己年少無知的形象兩人經常偷偷跑到西德去玩。

偷偷撬開電影院的窗戶,跑到西德的電影院去看電影。

儘管他們仍是未滿18周歲的少年,但是國家大事依然在他們的心裡佔據很重要的部分。

電影裏播放的匈牙利反抗蘇聯佔領軍(匈牙利十月革命)的新聞讓他們興奮。

帶著這個消息,他們回到了學校。

但是同學們和家長的一些話語一下就澆滅了他們的熱情。

有人說這只是政治宣傳,為了給人民洗腦;有人說西德那邊和這裡的報道完全不一樣;有人說真正的報道是不允許被他們聽到的。

帶著這樣的疑問,班裡的學生們想要探究事情的真相。

碰巧班裡的一個學生說,自己的叔叔那裡有一臺收音機,可以聽到西德"RIAS廣播臺"報道的消息。

一班人浩浩蕩蕩的就跑到了那裡。

結果還真被他們說對了。

"RIAS廣播臺"報道的事實真的跟他們看到的完全不一樣,在"RIAS廣播臺"裏他們聽到:

"暴動中的匈牙利在為了自由而對抗俄國佔領軍的過程中傷亡慘重,陣亡的自由鬥士人數無法被準確統計,估計至少有超過一百人死亡。"

而且更讓庫爾特和泰奧等人震驚、悲痛的是。

匈牙利的國家足球隊隊長費倫茨·普斯卡什在這次戰爭中陣亡了。

(匈牙利十月革命爆發時,普斯卡什正帶隊在西班牙打歐冠的客場比賽,後來就沒有回到匈牙利,而是在西班牙流亡,並在1958年正式加盟了皇馬)

匈牙利十月革命的真實情況以及球星普斯卡什的陣亡,彷彿在這羣年輕氣盛的學生心裡投放了一顆重型炸彈。

每個人都帶著沉痛的心情回到了學校。

第二天上課前。

庫爾特突然站上講臺,提議所有人為匈牙利默哀兩分鐘。

不告訴任何人,兩分鐘之內不說一個字。

為了損失慘重的匈牙利而默哀,看似與德國沒有什麼關係對吧?

實際上則不然。

歷史學的好的同學都應該知道。

民主德國(東德)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同時它也是華沙條約組織和經濟互助委員會的成員國。

而且民主德國也是二戰後,在納粹德國的蘇聯佔領區基礎上建國的。

作為東德的學生,為對抗俄國佔領軍的匈牙利默哀。

事情的嚴重性,你們應該都有所瞭解吧?

要知道,東德現在隨處可以看到俄國士兵。

在電影前半段的鏡頭裡,泰奧在酒館裡用一顆花生扔向一個俄國士兵的頭而遭到對方追趕。

幸虧因為他們是孩子才放他們一馬。

如果是成年人的話,肯定會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

相比起"扔花生事件","為匈牙利集體默哀兩分鐘"這件事就非常嚴重了。

這起事件很快傳到了校長的耳朵了。

校長當然要高度重視這件事。

因為如果調查起來,整個學校的人都要受到牽連。

在事件發生之後。

「沉默的教室」的故事,則由學生對抗學校,轉變為學生對抗政治者,學生內部產生分歧,發生矛盾,到牽扯出庫爾特和泰奧的父親(庫爾特的父親是城市委員會主席)。

阿布沒有想到,以幾個學生展開的故事,最後整個故事脈絡會延伸到政治者之間的手段和陰謀上來。

更殘忍的是。

這羣城府極深的中年政治者用一個又一個的圈套牢牢地套住了每一個孩子。

官官相護,栽贓陷害。

在極度缺乏自由的時代,每一個孩子都成了父母、校方、乃至政治者們隨意安插的棋子。

誰能活下去,誰被當作替罪羊。

一切的陰謀早就已經計劃好了。

當他們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之後,所以的一切都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能力控制範圍。

而且隨著每個學生選擇的不同,他們也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沉默的教室」借著默哀事件,講述了一個人人追求自由,遵從內心的故事。

就像豆瓣短評裏有人說的那樣:

"青少年既能成為國家政治機器,也能成為國家政治敵人,因為他們年輕、有活力、熱血、敢做。"

「沉默的教室」對於青少年角色和性格的塑造做的非常棒,而且電影敘事工整的讓觀眾看的非常舒服。

關於電影中的一些故事和隱喻,阿布不敢說太多。

太多設計到共產主義以及思想叛國的東西了。

所有阿布一直驚訝這部電影為什麼沒有被封殺。

僅僅從電影的角度來說,「沉默的教室」絕對算得上是一部完成度高,情節精彩的片子,更別說裡面極度冷門和危險的題材。

在被封殺之前,阿布希望你們都能看到。


剛到德國的時候,我曾經對他們對政治人物的尖刻批評和無下限調侃感到詫異和不解,難道這就是所謂的言論自由?尤其是某些搞笑節目,在當時的我看來缺乏對被調侃者起碼的尊重。時間久了我才逐漸明白,言論自由被允許的程度和當權者的底氣和坦蕩程度呈完全正相關。

依靠無所不在的審查監控和觸碰人性底線的告密制度而達到對意識形態的極端控制,只能顯示出當權者對自身執政能力的不自信和對民眾自由意志的恐懼。因為民眾,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年輕民眾在聽到顛覆其現有認知的不同聲音的時候,會尋求更多的信息,會思考判斷,會用行動去尋找答案。

影片中的東德學生在對後果預估不足的情況下用集體沉默的形式支持匈牙利的革命者,事發後他們也曾想找藉口混過詢問。然而,在當權者無所不用其極的高壓審問下,學生們經歷了困惑和信仰的坍塌,經受住了以親情要挾和友情的考驗,最終選擇了勇敢地共同承擔。幸運的是當時柏林牆未建,東西德封鎖並不完全,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到了西德,完成了被迫中斷的學業,在更民主的地方實現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


剛發的回答被秒刪了,只好正經地回答一遍。

鐮刀鎚子,言論審查,政治正確,逃向西德。

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與《浪潮》有異曲同工之妙,希望將來能看到《沉默的教室2》之《吶喊的柏林牆》。


還記得讀高中那會,我們學校有學生跳樓,我在微博上發了一條「XX學校就是死人多。」第二天班主任就找我談話,接著是年級主任找我談話,要求我撤回這條評論。當時跟我一起發類似評論的還有我閨蜜,只是我這個傻逼微博寫了我的名字,他沒寫所以沒有被查出來。最終我怕這會影響我畢業,就怯怯把它刪了,甚至還覺得不應該跟我閨蜜混了免得被帶跑偏。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多了,覺得當時的我真的很慫,而且在國內言論的確抓得太嚴,在大學拍電影時,也是各種束縛,就連在知乎上也會有限制。我覺得本片取材於真實故事,打心底裏我是佩服當時的那個班級的人的,而且本片表現得也還不錯啦,雖然有《死亡詩社》的影子在裡面。

在塑造人物上,主角泰奧、ERIC和庫爾特形象相對比較鮮明,但其他人物就一般般啦。我特別想吐槽的是,庫爾特他父親轉變得也太快了吧,前一秒反對兒子說真相,下一秒就犧牲事業送他出去。雖然情節上都有交待,但不夠說服力。本片比較出彩的是設置了父輩的形象逐漸在子輩心目中坍塌後的情節,子輩做出的反應行為。ERIC 跟他父親一樣出賣了別人,泰奧和庫爾特卻不像父親懦弱,敢於反抗。這樣的對比,產生戲劇性。我相信真實故事是不可能有這麼巧合的。

注意到一個細節,當所有學生都站起來反抗自願被開除時,只有一個學生還坐在座位上,而且還是第一排好顯眼啊。想想《死亡詩社》結尾的確也有些學生沒有站起來。後來本片結束後,講述真實故事中,還有四個學生選擇留在家鄉。說明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份勇氣的,更符合現實情況。但我想想如果中國人拍這樣的片子,肯定得所有人都站起來,以渲染這種情緒哈哈。

最後我在豆瓣評分上打了四顆星。


有幸看到這部電影

很簡單的故事 裡面的年輕人卻擁有著我們當下所缺乏的勇氣

一定會被封殺 太打臉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