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6 23:5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瑞士蘇黎世的「Triemli」醫院發布最新研究指出,讓進行消化道檢查的病患飲用自己的血液,更容易能從糞便中找到特定蛋白質,以檢驗出腸胃發炎、克隆氏症等疾病,研究發布在《歐洲聯合胃腸病學期刊》(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

「Triemli」醫院對16名志願者進行研究,讓他們分10次喝下共300毫升自己的血液,藉以檢驗他們是否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或克隆氏症,檢驗的標準是檢視受試者糞便當中「鈣衛蛋白」濃度是否提升,與實驗開始前的記錄兩相對照就可得知有無腸胃出血相關疾病。

但此檢驗法並非相當精準,領導研究的瓦福瑞卡(Stephan Vavricka)博士承認有瑕疵存在,若患者體內其他器官有感染現象,即使沒有影響到消化道,也會提升糞便中的「鈣衛蛋白」濃度,高血壓患者服用阿斯匹靈等藥物也會影響檢驗結果,此做法可能僅適用於輔助評估糞便樣本。

觀看研究原文請點擊下面

《歐洲聯合胃腸病學期刊》

  • 瑞士研究表明,讓進行腸胃檢查的患者喝下自己血液,更易檢查出腸胃發炎等疾病。(即時新聞組攝)

    瑞士研究表明,讓進行腸胃檢查的患者喝下自己血液,更易檢查出腸胃發炎等疾病。(即時新聞組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