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但到了晚清中興名臣張之洞他們家,這句話可就不適用了。

老張一生兢兢業業,為中國的近代化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這麼一個為國家操碎了心的中興老臣,卻有兩個做了可恥漢奸的兒子。

第一個是張之洞的五兒子,叫張燕卿,對洋務運動非常執著的張之洞認為,科舉制度已經不適用當今的世界,要想讓中國振興,需要向西方學習,於是他安排張燕卿去日本留學。

心是好的,但架不住這個張燕卿沒有明白父親的一片苦心,他在日本留學,沒從日本那裡學了先進技術,卻對日本人忠心耿耿。

1931年,日本佔領東北,張燕卿立即投靠了日本人,仗著父親的名氣,他得到日本人的重要,被委任為偽滿洲國實業部總長,還做了外交大臣。

1938年,日本人佔領了武漢,又想讓張燕卿去當武漢市的偽市長。

但是張燕卿不想離開偽滿洲這個權力中樞,就讓自己的小弟弟張仁蠡去做這個市長。

張仁蠡,張之洞的小兒子,老張60歲的時候才有的這個兒子,七十多歲就去世了,所以基本上在沒人管的狀態長大的,早年還在北京大學上過學,但是卻是個壞傢伙,這人抽大煙,貪財好色,哥哥張燕卿當了偽滿洲國高官,他立馬過來投奔。

張仁蠡當了武漢市市長以後,裝模作樣的搞著禁止鴉片,然後開始抽取民脂民膏,自己吃喝嫖賭,無惡不作,把貪污來的前到處買房子,成了房哥,不過還沒等到住個遍,日本人就完蛋了。

結果張氏兄弟都以漢奸罪被抓了,但是這個張燕卿很不夠意思,靠著關係託人把自己解救出來了,但是自己的弟弟作惡多端,很難被解救出來,1951年,張仁蠡被槍斃,張燕卿則跑到了日本逍遙法外去了。

萬幸是張之洞在兒子們當漢奸之前就去世了,否則還能讓他們氣死。


關註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作者:民國史學者、專欄作家王凱

張之洞是晚清名臣,早年張與張佩綸、李鴻藻等人還是京師有名的清流領袖人物。中年後張之洞歷任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等要職,人稱張香帥、張相國。

張之洞與兒子合影

張之洞兒子不少,出於不同妻妾。題目中說他的兩個兒子當了漢奸,指的就是張之洞第十一子張燕卿和第十三子張仁蠡。

張燕卿生於1898年,父親死時他才11歲。後來張燕卿留學日本,回國後到奉系軍閥張作霖手下做事,九一八事變後投靠日本人,做過偽滿洲國「實業大臣」和「外交大臣」,抗戰勝利後被捕,後來逃脫懲罰,去了日本,直到1971年去世。

張燕卿

張仁蠡比張燕卿小兩歲,生於1900年,張之洞去世時他才9歲。後來張仁蠡考上了北京大學,後來到河北一帶擔任縣長。1930年代中期,漢奸殷汝耕在通州成立冀東自治政府,張仁蠡擔任而來「民政廳長」,正式落水當了漢奸。抗戰後,張仁蠡先後擔任偽武漢市長、天津市長等偽職,抗戰勝利後被國民政府逮捕,1951年被新政權處決。

張之洞是晚清著名文人和大臣,也是一個著名愛國者和洋務運動的實踐者,他的這兩個兒子為什麼卻當了漢奸呢?

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此兩人都是張之洞晚年所生,父親去世是年齡很小,成長階段無人管理。

二、張燕卿曾留學日本,接受過日本教育,對日本比較有感情,這是他日後落水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張仁蠡落水則是受其兄張燕卿影響。


張之洞是晚清重臣,算是國之棟樑,但這和他的兒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他的兩個兒子後來成為漢奸,張之洞也並不知曉,只能說,張之洞對他的兩個兒子的教育有一定的問題,導致自己的兒子後來辱沒了自己的名聲!


張之洞是洋務派大臣,晚清重臣,他的兒子有很多,有13個兒子,當漢奸的是第五子張燕卿和最小的兒子張仁蠡,五兒子張燕卿留學過日本,去的時候還小,自己的主觀思想可能沒那麼堅定,容易受日本的思想改變。


張之洞是清朝大臣,家天下的時代就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大臣,兒子追隨愛新覺羅家族為偽滿洲國做事,算是忠於愛新覺羅家族,所以愚忠做了漢奸。


張之洞雖然能力出眾。兩個兒子還當了漢奸,這兩個兒子就是第五子張仁樂及第十三子張仁蠡。大家可以看一看紅樓夢,富家子弟突然具變,又沒有父親的能力,還想過父親的生活,日本人是他的夢,這是張之洞教育的問題,越是大家,對學生和對兒子,用心不一。


張之洞是洋務派大臣,晚清重臣,他的兒子有很多,有13個兒子,當漢奸的是第五子張燕卿和最小的兒子張仁蠡,五兒子張燕卿留學過日本,去的時候還小,自己的主觀思想可能沒那麼堅定,容易受日本的思想改變。他一開始是投偽滿洲國,後來偽滿洲國破裂,他自然就投靠日本人,日本人想利用他父親張之洞在武漢的名氣叫他當武漢市市長,可他覺得市長對他來說還小,就叫弟弟張仁蠡來當,張仁蠡還小的時候張之洞已經過世了,可以說成長當中都是哥哥們提攜到大的,即然哥哥叫他當他也覺得他哥是對的,就這樣他給日本當了武漢的偽市長。可以說張之洞這種高官的家風應該是很嚴的,可偏偏有兒子去當漢奸實在是可惜了。


張之洞那麼多兒子里,只有這兩個兒子當了漢奸,辱沒家風,這不能說是張之洞教育的問題,而是個人本性的原因,五兒子去過日本,興許到了別的環境就墮落了,畢竟學壞容易學好難。

小兒子屬於老年得子,幾乎沒有被父親管過幾天,自然也容易走歪路。

兩個兒子在父親張之洞死後更是肆無忌憚,小兒子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最終也都沒能落個好名聲。


還是家庭教育的問題,看看袁世凱的後代,有窮死的沒有一個當漢奸國賊。袁世凱的幾員大將也沒有漢奸國賊。為什麼?


家庭教育問題和時事關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