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娛記出品必屬精品!

作為德雲社的金牌捧哏,于謙的捧哏功底那絕對是最棒得。哪怕單個拎出來放到整個相聲圈,那也是數一數二的。

于謙捧哏厲害,與臺下排練基本無關

之前採訪郭德綱時,曾問過關於相聲排練的問題,尤其是關於于謙和郭德綱在上臺之前是怎樣做準備工作的。

郭德綱笑著說,哪有什麼排練?一般都是我把自己鎖一小黑屋裡,一下午寫出稿子來,等還有一個小時上場的時候,把于謙叫來對對詞,就這麼上臺了。

記者問道:「萬一于謙沒反應過來怎麼辦?(臺詞還不熟練,萬一要是出岔子可怎麼辦?)」

郭德綱笑著說:「邪門就邪門在這裡了,這麼些年合作下來,每次的尺寸都是剛剛好,除了汾河灣那次。」

老郭說的汾河灣,是指謙大爺酒後上場的那一回。

于謙捧哏厲害,與生活經歷相關

于謙在很早的時候就混跡於主流相聲圈,那時候自己不好好說相聲,四處走穴賺錢。

有時候接拍幾部電影,撈點外快。

正是這樣豐富多彩的年輕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于謙的眼界。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想必,于謙的生活品質也差不了。

隨著二人合作時間越來越長,默契度也越來越高,有時候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想要說些什麼。

臺下排練,那是不存在的。借用之前一次相聲舞臺上的臺詞來說:

郭德綱:你最好按詞說話。

于謙:哪有詞啊。


對於于謙老師的捧哏功夫,小編認為天分佔了七成,後天的努力佔了三成。

于謙學相聲的開蒙時間比較早,13歲開始跟著王世臣、羅榮壽、高鳳山、趙世忠等相聲名家學習,16歲正式拜相聲的捧哏名角石富寬為師。由此可以看出,于謙的相聲基本功,尤其是捧哏的基本功是相當紮實的。

另外一點不得不提的,就是于謙的開放的求藝態度。有石富寬這麼好的師承,于謙的相聲演藝之路其實早就已經鋪就,他即使是按部就班的發展下去,結果也不會太差。

然而他並不滿足,隨後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於1995年畢業。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再加上相聲表演之外的影視劇的導演及表演的實踐積累,于謙的視野比一般的相聲演員要開闊得多,同時對他的相聲捧哏藝術無疑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幫助作用。

回到本題,可以肯定的說,于謙的捧哏離不開臺下的刻苦排練,但更重要的,卻是他前期為了基本功的訓練所付出的二十幾年的寶貴時光。


早期可能臺下排練比較多

但是和個人天賦 和郭老師的磨合 還有多年演出經驗也是分不開的

天賦這個東西真是了不得 郭老師說於老師天生就是說相聲的


這兩位不輸侯寶林郭啟儒!長江後浪推前浪!


的確是天才!聰明睿智大腦反映不是一般的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