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提問者特邀作答,你一定是希望為荼藜加點科學,要不這種神奇的問題應當去問導演。

「《卜案》中提到一種花,叫荼藜花,聽說生在陰陽交接之地,需以處子之血澆灌才能開花。」一看題目中附帶說明的這個節奏,我立馬就感覺到一股八卦的清流撲面而來了。這《卜案》之中的荼藜花是個什麼鬼?開始,我弱智地以為《卜案》會不會是我沒聽說過的什麼古籍,後來還是依靠了度娘才知道,總覺得自己和這個世界是不是有點割裂?

言歸正傳,我們要科學嚴謹。我們先假裝有一種植物叫「荼藜」,然後,有人說是曼陀羅花的梵文音譯做荼藜。然後,我們假裝這種腦迴路是正常的。首先,這個曼陀羅花的名字來自於佛經中的摩訶曼陀羅華,梵文是mahāmāndārava,大概意思是一大團赤華。這個從梵文佛經走來māndārava就是曼陀羅華已經都是音譯了,荼藜怎麼也讀不出這個音了。那麼這坑爹玩意兒真的就和佛經沒啥關係了。再說,曼陀羅華這東西是佛界的花,茄科的這種有毒的植物曼陀羅到是真的借託了佛經裏的曼陀羅華而得名。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寫道:《法華經》言︰佛說法時,天雨曼陀羅花。又道家北斗有陀羅星使者,手執此花,故後人因以名花。於是,傳說就和現實在一個茄科植物上結合在了一起。

荼藜如果也是一種植物的話,和曼陀羅花當然也沒啥相關。因為,曼陀羅花即不生在陰陽交接之地,更不需以處子之血澆灌才能開花,曼陀羅這貨天性就特別的耐折騰,常生於住宅旁、路邊或草地上,對環境的適應性極強。花色艷麗有毒不假,但說到聞到花香則可使人瘋癲而死那就是扯蛋了,筆者常帶學員在葯園近距離調戲曼陀羅,到現在大家都還活得開開心心的,不瘋也沒癲。

最後,又扯出《金匱藥方》中記載有一種毒花,名叫荼藜。《金匱藥方》據說是晉朝葛洪所著共有100卷,真是欺負人家死了一千多年了,沒法從地底下跳出來打造謠的人。你自己去網上看一下把這「荼藜」拉著《金匱藥方》的說法不過就是這幾年,而且還文字邏輯都不通,扯淡罷了。「荼」古人可做「茶」,而這「藜」即是今天的藜,這倆常見的東西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神奇的鬼物「荼藜」了。

所以,這「荼藜」就是網路加上電視劇快速文化消費製造的一個「神奇植物」。以後還會有更多類似的,開心就好,下次要澆灌的就是小導演小編劇的淚了。賠我時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