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一.蘭陵王戴面具打仗的考究

蘭陵王,姓高名孝瓘(又名肅),字長恭。高歡之孫,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詳。北齊宗室、將領,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下面丸子為大家仔細講講蘭陵王破陣帶面具之美。

蘭陵王曾與段韶征討柏谷,又攻打定陽,且多有戰功。563年突厥攻入晉陽,他奮力將其擊退。次年邙山之戰,高長恭率領五百騎兵再入周軍包圍圈,成功替金墉解圍,威名大振,士兵們為此戰作《蘭陵王入陣曲》謳歌他的英勇。

後來他的堂弟北齊後主高緯聽到《蘭陵王入陣曲》,不知不覺來了句:「(此戰)入陣太深,畢竟危險,一旦失利,追悔莫及。」 但是坦率的蘭陵王快言快語說了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這下高緯不樂意了,自己得江山怎麼成了他的家事,就賜毒酒鴆殺了蘭陵王,享年三十三歲。北齊自毀長城,四年後北齊國亡,也算得上是罪有應得。

廢話說了這麼多,我們來看看蘭陵王是不是真的是每次打仗都戴著面具。

唐朝人崔令欽記載說:「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若婦人。」可見蘭陵王貌美堪比婦人,身為四大美男子當之無愧。宋朝的葉廷珪也有言:「北齊蘭陵王體身白哲而美風姿,乃著假面以對敵,數立奇功。」這就提到了蘭陵王戴著面具作戰。

其實戴著面具作戰似乎是高家的一貫作風,唐初名將段志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之孫段安節:「戲有代面,始自北齊。神武(指的是高歡)弟有膽勇,善斗戰,以其顏貌無威,每入陣即著面具,後乃百戰百勝。」似乎將高長恭誤認為是高歡的弟弟。

這些都是個人的評價和描寫,有些比較久遠,未必可信,但是側面反映了蘭陵王之貌美。

我們從史書中來找找印記,《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記載:「芒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

同樣在《資治通鑒》也有此類記載——

蘭陵王長恭以五百騎突入周軍,遂至金墉城下。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周師在城下者亦解圍遁去,委棄營幕,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軍資器械,彌滿川澤。

都是提到的蘭陵王「免胄示之面」,胄為何物?胄就是盔,古代戰士戴的帽子。似乎蘭陵王戴的不是面具。

但是從《北齊書·神武帝紀下》中看:「西魏晉州刺史韋孝寬(北齊名將)守玉璧,城中出鐵面,神武使元盜射之,每中其目。」

再從《資治通鑒》對侯景的記載來看:「建康令庾信率兵千餘人屯航北,及景(侯景)至徹航,始除一舶,見賊軍皆著鐵面,遂棄軍走。」

可見當時北朝的頭盔並不是指保護頭部的,還是武裝到牙齒,把臉遮住只留眼睛的面具。蘭陵王戴著面目猙獰的面具達到威嚇敵人的意思,後世就演義為其每逢打仗必戴面具一說。

狄青戴面具打仗考究

狄青,字漢臣,北宋汾州西河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

他出身貧寒,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為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累累戰功。

朝廷中尹洙、韓琦、范仲淹等重臣都與他的關係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以功升樞密副使。平生前後25戰,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襲崑崙關最著名。

狄青生前,備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後鬱鬱而終;死後,卻受到了禮遇和推崇,「帝發哀,贈中令,謚武襄」。 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一馬當先,所向披靡,在4年時間裡,參加了大小25次戰役,身中8箭,但從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遠的戰鬥中,狄青身負重傷,但「聞寇至,即挺起馳赴」,衝鋒陷陣,在宋夏戰爭中,立下了累累戰功,聲名也隨之大振。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用輕鬆有趣的方法,為你解讀有趣有料的歷史!


蘭陵王高長恭(514年—573年),北齊宗室及重要將領,北齊神武帝高歡之孫,中國四大美男子之一。

蘭陵王高長恭因其母親身份低微而在早些年並不受重視,其叔高演繼位後,才開始重用高長恭,而高長恭成名之戰,則是與北周的邙山之戰!

在邙山之戰中,北周軍圍困金墉城,高長恭頭戴面具,一馬當先,親率五百騎兵衝進北周軍隊的包圍圈,力戰敵軍,奮力廝殺,最終成功替金墉城解圍。

正是在此次邙山之戰中,高長恭名聲大振,將士們紛紛歌頌他,讚美他,於是就有了後來中國古代著名的歌舞戲——《蘭陵王入陣曲》!

而為什麼蘭陵王打仗的時候要戴一個面具呢?

唐人崔令欽評價曰:「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若婦人」;宋人葉廷珪評曰:「北齊蘭陵王體身白哲而美風姿,乃著假面以對敵,數立奇功」。

蘭陵王雖為一個美男子,但其卻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小鮮肉,而是實實在在的統軍將領,參加過多次對抗北周的戰爭,戰功赫赫!

總之呢,就是說,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的蘭陵王,由於長相俊美,怕在戰場上對敵軍沒有威懾力,因此才會戴上面具作戰。

同時又能增加神秘感,給敵人以莫名的恐懼之意,對敵軍的戰鬥力有一定程度上影響。

對比,大家覺得呢?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評論哦,期待您的關注,十分感謝!


說法不一,有說狄青長的太過俊秀,無法震懾住敵軍才帶面具的。還有說狄青因為面上被刺字,避免敵軍嘲笑才戴面具。其實我認為是狄青在戰場上自信的表現。你想啊,戴面具是很危險的舉動,因為這在戰場很顯眼,而且他帶面具還都是首當其衝。敵人肯定知道他是主將,肯定挑他打,而狄青卻都能應付,可見其武力著實不低!


狄青是一位美男子,用現在話說小鮮肉,古時候打仗的時候,面容俊俏,上戰場沒有什麼威懾力,不能震懾敵人,帶上面具,能有效震懾,還能保持神秘,還能出其不意。


好像是說這兩人面目清秀,不似彪形大漢,怕敵人見了嘲笑,士兵見到不能產生畏懼之心,所以帶面具


別聽一些坊間的傳言,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帶上面具在戰場上可以起到威懾的作用,另外就是作為君王,一般不喜歡真面目示人,要保留一些神秘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