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行路程最長的人,91歲還在解說大自然,他就是大衛愛登堡

來自專欄初見全世界6 人贊了文章

如果你是紀錄片愛好者,如果你喜歡探索大自然,你一定聽說過大衛·愛登堡的名字。

這位如今92歲,去年剛解說了《地球脈動》第二季的老爺子,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自然博物學家,還是無畏的探險家和優秀的紀錄片製作人,他是有史以來旅行路程最長的人,被譽為「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

大衛·愛登堡一生的事業就是認識自然、紀錄自然,他為人類對自然歷史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評為「最具影響力的100位英國人」之一。

在他89歲生日時,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其到白宮做客,奧巴馬好奇地問到:為何這麼多年來,您始終對大自然保持如此濃厚的興趣?」大衛·愛登堡笑著回答說:「我從來沒見過一個孩子不會對自然著迷,比如一個五歲的孩子,翻開一塊石頭看到一個蛞蝓,他會覺得發現了一個寶貝,它頭上長得什麼?它如何生存的?孩子們愛自然,他們能夠理解自然,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是:你是如何失去興趣的?當然,我從來沒有失去興趣。

1926年,大衛·愛登堡出生在倫敦附近的一個小鎮,從小他就喜歡蒐集化石、石頭和自然標本,童年時期就立志要成為一名博物學家。「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可以騎自行車出城,十分鐘內就能到田裡。我知道鳥巢和獾的窩在哪裡。」

愛登堡高中畢業後,順利進入劍橋大學攻讀地質學和動物學,獲得自然學學士學位。1952年愛登堡向BBC廣播電臺求職,被拒,可他的簡歷意外得到了BBC電視臺的垂青,愛登堡成了BBC1臺的一名節目主持人。

在主持一檔動物表演類節目中,愛登堡結識了倫敦動物園爬行動物館館長,倆人商議可以把動物園去野外抓捕動物的過程拍下來,做一檔真正的野生動物紀錄片,於是就有了膾炙人口的《動物園探奇》(Zoo Quest)。

愛登堡帶領團隊在野外踩點,風餐露宿不懼危險,把黑猩猩、巨蟒、天堂鳥等很多珍稀動物的鏡頭第一次帶到了人們的視野中,還藉此機會向觀眾介紹了很多野生動物知識。1954年節目首播,大獲成功,從此愛登堡開啟了他偉大的職業生涯。

1958年1月4日,在節目《動物園探奇》中,大衛·愛登堡在向查爾斯王子和安妮公主介紹鳳頭鸚鵡。大衛·愛登堡憑藉其優秀的能力,39歲就升任BBC2臺長,他執意在簽約合同中加了一條:必須允許他偶爾暫停工作出去拍攝野生動物紀錄片。結果他當年就翹班去坦尚尼亞拍大象了。在愛登堡的管理下,BBC2臺收視率大幅提高,還成為了第一個在英國播放彩色電視節目的頻道,為彩色電視在英國的普及立下了汗馬功勞。

1969年愛登堡被提拔為BBC電視臺的總製作人,負責所有頻道的節目製作。這項工作任務繁重,他不得不減少了外出拍片的次數。1972年,BBC打算再次提拔他擔任BBC電視臺臺長時,愛登堡終於受不了了,他毅然辭去了BBC所有管理職務,因為「我還沒見過加拉帕戈斯羣島呢!」

1979年,大衛·愛登堡策劃並主持了「生命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命之源》。團隊奔赴30多個國家進行拍攝,介紹了全球各個地質時期的典型生物。由於該片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拍攝技術,令人震撼的畫面和對生命世界探索的深度,使得該片成為自然歷史紀錄片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播出,5億人記住了大衛·愛登堡的名字。

接著,50歲的愛登堡又花了10年的時間精心製作了第二和第三部《活力星球》(The Living Planet)、《生命的審判》(The Trial of Life),分別呈現了地球的變化萬千的生態環境和動物的多姿多彩的行為。

「大自然的奧祕對於我而言,是永遠也探索不完的。」1993年,本該安詳晚年的愛登堡,依然雄心勃勃地策劃了猶如百科全書般的「生命系列」紀錄片,幾乎涵蓋了世界上所有種類的動植物,每一部都是一個更為細緻的分類,20年間陸續有了:《冰雪的童話》(極地動物)、《植物私生活》(植物)、《鳥的生活》(鳥類)、《藍色星球》(海洋生物)、《哺乳類全傳》(哺乳動物)、《灌叢下的生命》(陸生無脊椎動物)、《冷血生命》(爬行類和兩棲類)……

可以說,每一部紀錄片都是一個里程碑,愛登堡堅持每一部都採用時下最前沿的拍攝技術,精彩絕倫的畫面,奇特罕見的生物,加上愛登堡妙趣橫生的解說,創造了無數電視收視奇蹟。愛登堡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獲得黑白、彩色、高清、3D的BAFA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相當於美國的奧斯卡)的人,當之無愧的「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59歲時,愛登堡被英國皇室授予爵位,視為英國國寶。

愛登堡趴在草坪上,學著犀牛的叫聲,與一隻先天失明的小犀牛溫馨互動,場面感人策劃《藍色星球》時,愛登堡開始擔當紀錄片的旁白配音工作,從幕前走到了幕後。直到片子播出前BBC都不相信一部沒有愛登堡出鏡的紀錄片可以獲得成功。所幸,《藍色星球》獲得全球性的成功,觀眾太熟悉愛登堡的聲音了,依然認定這是一部「愛登堡系列」的紀錄片。

愛登堡以自己的方式處理旁白,使原本晦澀難懂的語句變得恰到好處。錄製過程中,讓導演阿拉斯泰爾喫驚的是,長達1個多小時的紀錄片,愛登堡只錄了不到兩小時就完成了所有配音工作。全神貫注,一氣呵成,導演評價愛登堡:「他就像一位偉大的演員,他的存在提升了整部劇作。」

名滿天下,愛登堡又轉身投入到下一個計劃中。2006年,經5年打磨,《地球脈動》播出,再次引發全球轟動,收穫了艾美獎、皮博迪獎等34項大獎,被業界稱為無法超越的經典。

可愛登堡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他消失了10年。再見時,91歲的愛登堡在距地面3000多米高的熱氣球上,徐徐開講《地球脈動II》,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現地球上的生命,帶你身臨其境深入野生動物的世界。

這一次,觀眾徹底被折服了,無一例外感嘆大自然的奇觀。這場視聽絕美盛宴,為「大衛·愛登堡系列」紀錄片又增添了一顆璀璨的明星。

至此,愛登堡已為自然歷史紀錄片奮戰了65年。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帶著從未消減的熱情和堅定的意志,從極寒的南北極到危險的火山地帶,從稀氧的高山到強壓的深海,依然滿懷好奇地探索著世界,依然滿臉柔情地與動物對話。我們看到的是無與倫比的精美畫面,我們看不到的是鏡頭背後,一次次的危險時刻和惡劣環境。

在南喬治亞北部沿海領域,愛登堡深入6千隻海象羣中,要刻畫其中體型最大的一隻海象與競爭者鬥爭的行為,在拍攝的最後一分鐘,海獅以超高速襲擊,大衛差一點就被這4噸重的胖肉砸爛了。

在婆羅洲的哥曼東洞穴裏,蝙蝠的排泄物堆到了洞頂,使整個洞穴瀰漫著氨氣,而愛登堡要被吊在洞頂上解說,周圍是一羣蝙蝠在飛來飛去。2012年,86歲的愛登堡為了拍到獅子夜間活動和吼叫的聲音,帶著最新的紅外攝影技術,在漆黑的野外,坐在沒關車門的車上,開始說臺詞。在幾米之外,有好幾頭獅子正在不停地低吼,隨時可能撲過來……用BBC團隊同事們的話來說,愛登堡簡直在用生命解說。

每次拍攝結束,愛登堡都會送給團隊中每個人一本冊子,其中記載了拍攝紀錄片時的花絮,在封面上,愛登堡都會認真地寫上感言,讓《冰凍星球》的導演記憶深刻的一句話是:「獻給阿拉斯泰爾,當我差點被淹死、累死、電死、凍死時,卻奇蹟般活了過來。這些都能見證我們在一起的時光。滿心感恩的大衛。」

愛登堡曾說,大自然是一切豐富壯麗的生命之源,是智慧興趣的最大源泉。正因如此,才讓我們的生命值得體驗,不枉此生。從少年走來,如今,你在我心中,依舊是少年。

福利現在,公眾號「初見全世界」後臺回復「愛登堡」,即可開啟愛登堡系列自然紀錄片傳送門,快來看看你與哪部紀錄片有緣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