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水营古道48.JPG

清朝时期为了开山抚番、开发东部,于是由屏东县枋寮乡到台东县大武乡,开辟一条浸水营官道,沿途设营驻军,是台湾所有横越中央山脉的古道中,越岭点最低、使用频率最高,而且使用时间最长的古道。 到了日治时期,这条古道改称浸水营越岭道,仍旧扮演理番及台湾南部的东西交通要道角色,营盘改成驻在所,来往行旅仍然热络。后来因为公路开通,交通地位才被南回、南横取代,原本的古道西段拓寛成大汉林道,东段则保持原貌,即是现在的浸水营古道。

浸水营古道顾名思义,就是气候十分潮湿,置身古道中就像浸在水里一样,所以一般建议在深秋到春天的较相对干季行走。布鲁很久之前就想走这条步道,终于在今年一月下旬成行,又得到15位好友同事的响应,于是一同踏上这条历史悠久、生态丰富又绿意盎然的古道。

 

浸水营古道01.JPG

归崇派出所。浸水营古道属一般山地管制区,要先到春日乡的归崇派出所办理入山证。

浸水营古道02.JPG

↑浸水营古道前段现为大汉林道,由枋寮车站雇接驳9人座车载布鲁一行人到古道入口。

浸水营古道03.JPG

↑大汉林道有一处展望点,可以看到北大武山。

浸水营古道map.JPG

↑林务局台东林管处设置的浸水营古道导览图。我们由左侧屏东春日乡的步道入口向东行,由台东大武的姑仔仑吊桥出口结束古道行程。

浸水营古道04.JPG

浸水营古道入口。大汉林道23.5K处的古道入口前有一块空地,我们在此下车整装出发。右上小图是接驳车。

浸水营古道05.JPG

↑古道一开始缓上坡,全是碎石径。

浸水营古道06.JPG

↑有一处展望点,也可以眺望北大武山。

浸水营古道08.JPG

浸水营古道09.JPG

↑至此叉路取左,路幅开始变小。

浸水营古道10.JPG

↑台湾特有种的曲茎马蓝。

浸水营古道12.JPG

 ↑↓古道的生态十分丰富,记录到的植物多达700多种,喜欢拍植物的人一定会处处觉发现惊喜。

浸水营古道13.JPG

浸水营古道14.JPG

浸水营古道15.JPG

↑古道每0.5K有一支里程椿,每1K设立1块里程碑。

浸水营古道16.JPG

州厅界,这里是清代高雄州与台东厅的交界,也是全线的最高点,过此点表示已越过中央山脉棱线,开始下坡。

浸水营古道17.JPG

↑往出水坡方向走。

浸水营古道18.JPG

↑全线都走在树林里。

浸水营古道19.JPG

↑↓清代的浸水营盘遗址,日治时期继续在此设立浸水营驻在所。

浸水营古道20.JPG

浸水营古道21.JPG

浸水营古道24.JPG

↑林务局维护步道而修筑的边坡驳坎。

浸水营古道25.JPG

浸水营古道26.JPG

6K凉亭,至此约12点,先用午餐。

浸水营古道27.JPG

↑由树上的蕨类就可以想得到这条路线的潮湿程度了。

浸水营古道28.JPG

浸水营古道30.JPG

浸水营古道31.JPG

↑↓日治时期新出水坡驻在所及神社的遗址叉路,前有第二座凉亭,这是全线最大的休憩空间。

浸水营古道32.JPG

浸水营古道33.JPG

↑由第二凉亭前叉路陡上50公尺,就可以到达出水坡神社遗址

浸水营古道34.JPG

↑第二凉亭附近有较明显的日治时期建筑遗址。

浸水营古道35.JPG

↑古道后段有一个穿山甲保护区,地上可见许多穿山甲的洞穴,穿山甲是夜行动物,白天不会出来见人。但这一区很明显有人盗猎穿山甲,留下多个人工挖洞凿坡的痕迹,令人为穿山甲担心。

浸水营古道22.JPG

↑↓古道有许多树头好拍,有的像大鸟爪,有的像恐龙脚,也有的像鳄鱼尾巴。

浸水营古道29.JPG

浸水营古道36.JPG

浸水营古道37.JPG

浸水营古道39.JPG

浸水营古道38.JPG 

出水坡山。行至右上小图叉路,记得右入30公尺,就可以超轻松捡到一颗二等三角点基石——出水坡山。

浸水营古道40.JPG

↑木炭窑遗址,约有50年的历史。

浸水营古道41.JPG

↑↓古道中难得较险峻的地方。

浸水营古道42.JPG

浸水营古道43.JPG

↑古道每1公里立的木制里程碑,右下图是后段的两处拉绳陡坡之一。

浸水营古道44.JPG

↑古道唯一的拱桥。

浸水营古道45.JPG

↑接近末段有一排整齐的桉树。

浸水营古道46.JPG

↑大正15年(西元1926年)完工的姑仔仑吊桥,后来毁坏只剩桥塔成为遗址。

浸水营古道47.JPG

↑新的姑仔仑吊桥横越姑仔仑溪的支流茶茶牙顿溪,使山友走完古道不致于还要冒险涉水过溪。

浸水营古道49.JPG

↑走完古道,在姑仔仑吊桥下泡一下脚,可以消除一路的疲劳。

浸水营古道50.JPG

↑古道过姑仔仑吊桥后即到终点凉亭,我们约好接驳的卡车已在此等候。

浸水营古道51.JPG

↑由姑仔仑吊桥还要走4公里的河床便道才会到加罗板部落,搭接驳卡车则可直接载大武火车站。只是卡车行驶在河床上超级颠簸,让大家多了一项坐猪仔车或采茶车的体验。

搭乘接驳卡车颠到大武车站接近晚上6点,天色也昏暗了下来,一行人在车站享用事先订好的便当,再悠哉等7点的火车搭回屏东枋寮,之后回到家已经十点多了。好友说这趟行程很特别,我们竟然早晨还在台湾海峡边,当天晚上就越过中央山脉来到太平洋岸边,而且是以步行方式完成。遥想先民还要扛重物越岭,而且还要走二倍多的距离,现在以健行的角度来完成,真是幸福多了。 

布鲁便利贴

参考行程:08:00枋寮火车站搭接驳车--08:20归崇派出所办入山证后进入大汉林道--09:30浸水营古道西入口整装10分钟--12:00在6K凉亭午餐半小时--16:30姑仔仑吊桥下泡脚--17:10古道东端出口凉亭搭接驳车--17:50大武火车站。 

浸水营古道资讯:屏东春日乡大汉林道23.5K入口,至台东大武乡加罗板之姑仔仑吊桥头出口,全长15.4K,全程土石径,西至东先上升约70M,再下降1470M,步行约6.5-7小时。

注意事项:1.全程路程较长,必须考虑接驳交通问题。枋寮车站至登山口接驳可洽孙先生0978366486,9人座客车每辆次2800元;姑仔仑吊桥至大武车站接驳可洽邱先生0972311823,搭卡车每人200元。2.步道因潮湿可能有蚂蝗,最好穿长裤长袜并随时提高警觉。3.古道后段有部分路段较陡需拉绳,建议雨天太过湿滑勿前往。

台湾山林悠游网-浸水营古道

健行笔记-浸水营古道

 

相关文章